关于【镇海吼历史影像】,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镇海吼历史影像:历经千年不倒的“镇海吼”,专家提出保护措施,不料令其加速毁灭
- 2、镇海吼历史影像,千年不倒的镇海吼
1、镇海吼历史影像:历经千年不倒的“镇海吼”,专家提出保护措施,不料令其加速毁灭
镇海吼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沧州铁狮子,位于河北省,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关于镇海吼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首先流传最广的便是当地居民为镇海而造。
有一种说法是后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时,为镇沧州城而建造,还有一种说法是,镇海吼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因为镇海吼在沧州开元寺前。
镇海吼的内部刻有经文,而且他的背上背负着莲花宝座,因此这种说法也是比较靠谱的,可惜的是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有不少,只是来历已经很模糊了。
在《沧县志》中记载,镇海吼的头顶和项上都写着狮子王三个字,狮子最早记载在先秦文献上,时称狻猊,文殊菩萨的坐骑恰好就是狻猊。
根据二十年前的测量数据来看,镇海吼身长6米多,体宽近3米,高5米多,重约32吨,以一千年前的水平来看,能够造出镇海吼实属不易。
镇海吼是古人用“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能够保存至今历史价值不言而喻,为人们研究古代的冶金、雕塑以及佛教史提供了无比珍贵的借鉴资料。
这是目前为止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尊铁狮子,不过并不是说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受到破坏,喜欢文物的都知道,能够保存完整的铁质文物还是比较稀少的,原因就是容易被腐蚀。
嘉庆八年时,沧州下了一场暴风雨,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庞然大物居然被大风刮倒了,因为其体重实在是太大,当地官员便没有管他。
毕竟想把他扶起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必是当地官员不想费这个力,镇海吼在地上一躺便是九十多年。
这一躺导致他与土壤和水长期接触,直接导致镇海吼的腹部,尾部和下颚被严重锈蚀,光绪十九年终于有人出手将其扶了起来。
20世纪50年代,夏季涝雨,镇海吼的腹部和腿又泡在水中数月之久,国家也非常重视此事,于是向苏联专家请教了一番如何更好的保护镇海吼。
苏联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建议,修一座八角亭,将镇海吼遮盖在下面,这样一来便不会被雨淋到,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个措施导致镇海吼损失惨重,因此人们称这个建议是愚蠢且自作聪明的措施。
镇海吼处于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上面又盖了一个小亭子,如果下雨了积水就没法蒸发,八角亭内部形成了潮湿高温的小气候。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气候之下,加速了其腐蚀,如果一直这样做,等于是在毁灭他,幸运的是后来我国专家注意到了此事。
他们做出了正确的措施,首先给镇海吼安置一个高达2米的隔水台,不幸的是,在吊装镇海吼时因为防止腿部挤压使用了硫磺锚固合剂但未及时清除,加速了狮子腿部的断裂。
十年之后,专家们又用铁管支架来固定镇海吼,只能说关于镇海吼的几次保护措施,都或多或少的加速了他的毁坏,因此有人戏称,如果一开始不做任何措施,说不定现在保存的更好。
2、镇海吼历史影像,千年不倒的镇海吼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秘之处,比如说文件就是传承下来的瑰宝。作为数千年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我国一直以来的文化都是充满了神秘,绚丽多彩。古代的四大发明,通过当年的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有一些古人的创新,直到今天还没有办法破译,如果贸然打开它,可能就无法复原。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据说在地震到来之前他可以直接从嘴里将龙球吐出来,显示地震发生。有关古书记录,这个地动仪非常准确,古代发生的很多次地震,它都起了作用。
可是后来的人,想通过现代科技来破解它的运行秘密,结果将其拆开以后,发现不仅没有破解秘密,而且拆开的地动仪无法复原,真的是遗憾,在历史上已经变成了一种悲惨的结局。不仅如此,还有一款古董也受到了这样的命运,今天看来依然是更大的遗憾。
镇海吼其实是一个著名的铁狮子,来自河北沧州。根据神话所说,这个铁狮子原本是菩萨的坐骑,后来人间不太平,它的到来就是保护人们的安全及平安。因为古代的沧州一带地区一直不平,附近的海域不知何时来了一条恶龙。
这条恶龙总是兴风作浪,将附近的老百姓都祸害了,大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处于无奈之中。后来镇海吼出现了,将恶龙收服,永远封在海底,而自己却屹立在这里,保护这里的人出入平安。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后来政府组织了相关的考古队前来科考,对于这头铁狮子重新丈量以后,发现它竟然是我国历史上体型最大并且保存时间最长的铁狮子。而且它的造型相当独特,令人惊叹。
镇海吼背着一只巨大的圆盆,不知是何意。它坐南向北,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正如神话故事当中所提及的,镇守一方的平安,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味道。据了解,它高1丈7尺,长1丈6尺,重达三十二吨,属于铁器当中的真正老大,属于古代铸造业的一大奇迹。
镇海吼的背部以及牙部位置有刻字,即大周广顺三年铸,并且其头顶部的位置还刻有狮子王的字眼,显得非常威风。不仅如此,其腹部竟然刻有大家熟悉的《金刚经》,可见其在古代的受尊重程度。
经过查阅历史,在古代确实很多帝王尊崇神兽或者动物的习惯,其中狮子就是之一。据说最先出现狮子一词,就在先秦的史书当中,当时还没有称其为狮子,只是称为狻猊,而在著名的首楞严三昧经当中,将其定义为文殊菩萨的坐骑。
不管怎么说,在古代能够铸造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况且当时的科技比较落后,必然付出了无法想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1803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巨大的飓风,将已经残破不堪的镇海吼吹倒了。由于没有起重工具,当时政府也无法将其立起来。
90年以后,镇海吼终于有机会立起来了,但已经锈迹斑斑。出于对文物的保护,50年代后期,为了保护好这一古董,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专业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古队,对镇海吼进行了修复。
三、修复失败经过现场考察,他们决定为镇海吼新建一个亭子,毕竟经常风吹雨打,镇海吼表面的铁皮已经生锈,处于风蚀的状态。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没有想到的是,自从这座凉亭修建好了以后,想象中的效果却大打折扣。
有了凉亭以后,这头铁狮子虽然不再受到风吹雨打了,不过由于凉亭本身存在的封闭性,导致镇海吼身上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进行蒸发,后来就出现了内封,问题更加严重。对此这种情况,马上拆除凉亭是当务之急的事情,于是亭子拆除了。
那么如何保护好镇海吼呢?有关专家想到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对铁狮子表面材料进行保护,可能效果不错。于是他们将水泥直接涂抹到镇海吼表面。可谁也没有想到,当水泥覆盖其表面以后,它竟然倒塌了。
原来水泥覆盖镇海吼表面,虽然对表面起到了保护作用,但重力增加了,铁狮子的四肢无法做到稳固,上重下轻,最后自然就倒塌了。曾经那么威风凛凛的镇海吼,变成了搞笑的图案。
第二次的文物修复工作结束了,当然是以失败告终。谁也不曾想到,屹立在这里几千年的石狮子,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和岁月的沧桑。可到了最后竟然倒下来,原因不是自然条件使然,而是文物修复工程让它倒下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讽刺。
1984年,为了将镇海吼保护好,当时就将它放在一个修好的台座上面,虽说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破碎之处,但总体来说,镇海吼至少在这次修复中被抢救过来,让它重见天日。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保护镇海吼的方法,但很多征集过来的抢救方案,最后都无法使用。
对于大家来说,历经了千年的镇海吼,无奈因为保护的问题,最终要退出历史舞台上。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确实是一种损失,每次想起都会让人心痛不已。
我国数千年历史悠久,但由于清末采用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后来发生的各种战争,让文物保护工作进行非常缓慢,甚至一度停止。很多文物得不到及时保护,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流落国外,真的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从镇海吼的修复故事,我们要正视自己考古方面确实起点过低,甚至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更要努力提升考古方面的技能,提高标准向西方国家学习。同时也希望今后那些尊贵的文物,不会再受到镇海吼那样的伤害了。
中华文化流传数千年,千万不能让其毁于我们这代人的手上。我们赶忙希望中华文物能够永恒长存,一代传一代,让其以更佳的状态流传下去,继续我国数千年文化的呈现及瑰宝。当务之急,就是吸取教训,提高考古水平,传承中华文明之光,传递优秀的中华精神。
本文关键词:镇海吼在哪个地方,镇海吼老照片,镇海吼的传说,镇海吼的来历,镇海吼为什么毁于专家。这就是关于《镇海吼历史影像,历经千年不倒的“镇海吼”》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