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北京房价#
2022年12月5日北京市住建委新房住宅网签103套,二手房住宅网签265套。本月网签量878套,年度网签量133968套。
涨价114套,下跌2024套,涨跌比1:17.75。
大中介前台挂牌房源量101963套,持续关注。
昨日楼市热点:
1.今年年底,北京朝阳东坝地区将有4条道路开工建设。根据规划,未来东坝地区对外出行主要通过五环路、亮马河北路、机场第二高速、姚家园路以及地铁3号线、12号线及规划R4线。内外部出行的交通转换,将通过此次获批建设的阜阳西街、东坝大街、兴坝路、东苇路等骨干道路实现。
2.丰台区共有产权住房项目懋源·晟府(晟泽嘉园)摇号结果已于近日公布。最终确定可参加摇号的家庭为5260户,配售房源319套,中签率约6.1%。
3.朝阳区财政局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资金拨付6106万元,截至11月底累计拨付2022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资金8亿元,惠及安贞、劲松、酒仙桥等19个街乡37个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既关注外立面、围栏、飞线入地、快递柜、座椅等“面子”工程改造提升,更注重外保温、屋面防水、上下水改造等“里子”工程,增设适老化无障碍设施、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照明设备。

4.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北京# #北京事儿# #房产房谈# #北京买房# #北京楼市# #北京房产# #北京新房#北京二手房#
你还是惊诧一下北京上海的十几万一平的房价吧,这么高的房价还有人买得起?
北京买房是按环线逻辑吗?并不是,这两年的涨幅天花板是在五环外,恰恰是北五环外的清河和南五环外的亦庄在走势上一骑绝尘,这些区域反倒成了北京房价上扬的领跑区域。
单纯以环线为逻辑,离长安街核心地带距离更近的的南三四环,西四五环,反倒是没跟上大盘。
原因有产业、教育、商圈、交通、城市界面等各类因素在,里面涉及了海量的细分因素。所以当我们发现东三环十里河的部分二手房走势在前两年甚至弱于北六环外某个次新盘,这个时候,就该重新审视老北京的环线理论了。

同时也要关注到,在目前的环境下,京楼不具备全城来一大波的可能性,更多是不同板块呈现冷热不均的状态。同样预算在不同板块上了车,两年后的市场价差距甚至有可能达到50%。
这还真不是凭空想象,是近两年在北京市场上真实发生的案例。只能说,当下在北京选房,更考验普通人的选筹能力了。
他的家人后悔没买房了吧,现在看看北京房价!
章哥说买房
优质房产领域创作者
10岁高考,13岁读硕,16岁读博,但神童张炘炀竟然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要知道这是20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高达2万起。那会儿有个说法是北京已经进入“百万庄时代”,也就是在五环内已经几乎买不到总价百万以下的房了。

而当时的张炘炀呢,正在硕士毕业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以弃考来威胁父母,必须在北京买一套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6岁神童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当时的舆论一边倒,都说是他的父母从小逼他学习,完全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童年,所谓的快乐时光都是在读书、考试、再读、再考。那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必定心理扭曲。之所以他有这种非分之想,就是因为他要用“故意为难”来报复父母,甚至还有心理学家说他将来会报复社会……张炘炀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东北小城公务员,他们为了儿子读书已经倾尽所有,根本没能力在北京买房。到最后为了安抚他,只好用租的房子来冒充,混过了张炘炀。结局还不错,儿子成为了北航博士生,全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但他的读博之路并不平坦,正常四年的学期,他用了八年才拿到。之后他似乎也成了普通人,在宁夏一所大学当教师。媒体上虽然还在讨论他的传说,但他已经消失在了江湖。

………………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这个轰动事件,似乎能用平常心再做一些解读。按照当时的说法,张炘炀之所以逼父母买房有两个理由。第一就是他受到了同学的刺激,被嘲讽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就算读了博士又有什么用?在北京无法安家,到最后还得滚回老家去。第二是他当年已经读了经济学,也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所以认定北京房价还会大涨,而且必定会限制外地人购房,所以要提前买。且不论他当年的言论是否妥当吧,但说实话,当年他的这两个预言或判断,都是符合现在的现实的。如今的北京,是全国学历最高的城市,在官方数字220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的占比高达42%,博士都高达1.04%,也就是22万人以上。而如果没有北京的房子,这些博士中真的有很多人不容易在北京生活。就像张炘炀,2010年如果在北京买了房,那他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而现在呢,他只能在宁夏,虽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毕竟是有些落差吧。

2010年,海淀房子的均价是3万左右,五环外清河2万多,上林溪当时就是这个价格,一套小户型百万拿下,首付30万而已。而如今,就是这么个40多平的小开间,估计要500万了。………………能说什么呢?很多人对神童、名人总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按照键盘侠的理想来生活。要求他们不仅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成为圣人,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扫地僧。也就是不能对物质有任何追求,永远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才应该,直到淹死,那样键盘侠才会流几滴廉价的眼泪之后把他们忘记。当然,有时候人们对名人也是包容的,或说出他们“也是人”这种话。但实际上这依然是残忍的偏见,什么叫“也是人”啊,他们首先“就是人”好不好?张炘炀现在似乎是成了普通人,也似乎是让一部分人更欣慰了。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什么神童?不过是“伤仲永”罢了,拔苗助长根本没用,不仅对人生发展没帮助,反倒是毁了孩子。

但是,如果退回2010年,如果没有媒体的大肆渲染,如果没有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如果他父母真的在北京买了房呢?那作为一个16岁就能考上北航博士的少年,发展轨迹是否会改变?人生没有如果,神童的人生轨迹更是无法预测。但是,越是什么都不懂的键盘侠,却越是愿意指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北大韦神”,觉得这才是天才应有的样子。而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物理学家则不正常,竟然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至少是键盘侠不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袁隆平辛苦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而一旦袁老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豪车,侠客们就愤怒了。再听说袁老竟然买了一部3000多块钱的华为手机,那侠客们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了。作为科学家,竟然有生活物质要求,那就必须被喷,直到让他毁灭。………………

没想表达什么,只是想起了张炘炀这个神童的经历,只是感叹网络侠客们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侠客们心中,北京的房子、豪车、手机,这都是自己才配追求和拥有的,科学家和天才们凭什么也要和自己争抢,他们配吗?不知道,我只知道天才的经济学家科斯老先生提出的“科斯定理”:任何东西,不管初始产权归谁,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谁用得最好,这件东西就归谁。这不仅限于商品,也包括智商、经验、权力、容貌、身材,甚至是运气和爱情感情。按巴菲特的说法:想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他她)。2010年的张炘炀是否配得上北京的房子我不知道,但他当时是配的上自己的智商的。但是他好像没配的上运气,一切也就都成了历史,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他的家人后悔没买房了吧,现在看看北京房价!

章哥说买房
优质房产领域创作者
10岁高考,13岁读硕,16岁读博,但神童张炘炀竟然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要知道这是20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高达2万起。那会儿有个说法是北京已经进入“百万庄时代”,也就是在五环内已经几乎买不到总价百万以下的房了。而当时的张炘炀呢,正在硕士毕业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以弃考来威胁父母,必须在北京买一套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6岁神童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当时的舆论一边倒,都说是他的父母从小逼他学习,完全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童年,所谓的快乐时光都是在读书、考试、再读、再考。那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必定心理扭曲。之所以他有这种非分之想,就是因为他要用“故意为难”来报复父母,甚至还有心理学家说他将来会报复社会……

张炘炀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东北小城公务员,他们为了儿子读书已经倾尽所有,根本没能力在北京买房。到最后为了安抚他,只好用租的房子来冒充,混过了张炘炀。结局还不错,儿子成为了北航博士生,全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但他的读博之路并不平坦,正常四年的学期,他用了八年才拿到。之后他似乎也成了普通人,在宁夏一所大学当教师。媒体上虽然还在讨论他的传说,但他已经消失在了江湖。………………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这个轰动事件,似乎能用平常心再做一些解读。按照当时的说法,张炘炀之所以逼父母买房有两个理由。第一就是他受到了同学的刺激,被嘲讽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就算读了博士又有什么用?在北京无法安家,到最后还得滚回老家去。第二是他当年已经读了经济学,也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所以认定北京房价还会大涨,而且必定会限制外地人购房,所以要提前买。

且不论他当年的言论是否妥当吧,但说实话,当年他的这两个预言或判断,都是符合现在的现实的。如今的北京,是全国学历最高的城市,在官方数字220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的占比高达42%,博士都高达1.04%,也就是22万人以上。而如果没有北京的房子,这些博士中真的有很多人不容易在北京生活。就像张炘炀,2010年如果在北京买了房,那他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而现在呢,他只能在宁夏,虽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毕竟是有些落差吧。2010年,海淀房子的均价是3万左右,五环外清河2万多,上林溪当时就是这个价格,一套小户型百万拿下,首付30万而已。而如今,就是这么个40多平的小开间,估计要500万了。………………能说什么呢?很多人对神童、名人总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按照键盘侠的理想来生活。要求他们不仅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成为圣人,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扫地僧。也就是不能对物质有任何追求,永远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才应该,直到淹死,那样键盘侠才会流几滴廉价的眼泪之后把他们忘记。

当然,有时候人们对名人也是包容的,或说出他们“也是人”这种话。但实际上这依然是残忍的偏见,什么叫“也是人”啊,他们首先“就是人”好不好?张炘炀现在似乎是成了普通人,也似乎是让一部分人更欣慰了。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什么神童?不过是“伤仲永”罢了,拔苗助长根本没用,不仅对人生发展没帮助,反倒是毁了孩子。但是,如果退回2010年,如果没有媒体的大肆渲染,如果没有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如果他父母真的在北京买了房呢?那作为一个16岁就能考上北航博士的少年,发展轨迹是否会改变?人生没有如果,神童的人生轨迹更是无法预测。但是,越是什么都不懂的键盘侠,却越是愿意指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北大韦神”,觉得这才是天才应有的样子。而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物理学家则不正常,竟然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至少是键盘侠不容。

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袁隆平辛苦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而一旦袁老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豪车,侠客们就愤怒了。再听说袁老竟然买了一部3000多块钱的华为手机,那侠客们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了。作为科学家,竟然有生活物质要求,那就必须被喷,直到让他毁灭。………………没想表达什么,只是想起了张炘炀这个神童的经历,只是感叹网络侠客们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侠客们心中,北京的房子、豪车、手机,这都是自己才配追求和拥有的,科学家和天才们凭什么也要和自己争抢,他们配吗?不知道,我只知道天才的经济学家科斯老先生提出的“科斯定理”:任何东西,不管初始产权归谁,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谁用得最好,这件东西就归谁。这不仅限于商品,也包括智商、经验、权力、容貌、身材,甚至是运气和爱情感情。按巴菲特的说法:想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他她)。

2010年的张炘炀是否配得上北京的房子我不知道,但他当时是配的上自己的智商的。但是他好像没配的上运气,一切也就都成了历史,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999年的北京房价也很贵,潘家园75平的30万,那会儿二线城市100平的6万。
北京市二手房价格触底反弹,环比涨幅4.06%(2022年11月)
北京市二手房价格触底反弹,环比(较之2022年10月)涨幅4.06%,并创造了下半年月度最高价。后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北京买房# #北京房价# #北京二手房#
廊坊房价看着只有1万出头,这个房价对比北京房价不高,但是对比廊坊的工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没有了那些在北京打工的人在廊坊买房,光靠廊坊自己的本地年轻人在廊坊买房,是很难把廊坊房价给撑起来的。

廊坊房价看着只有1万出头,这个房价对比北京房价不高,但是对比廊坊的工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没有了那些在北京打工的人在廊坊买房,光靠廊坊自己的本地年轻人在廊坊买房,是很难把廊坊房价给撑起来的。
他的家人后悔没买房了吧,现在看看北京房价!
章哥说买房
优质房产领域创作者
10岁高考,13岁读硕,16岁读博,但神童张炘炀竟然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要知道这是20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高达2万起。那会儿有个说法是北京已经进入“百万庄时代”,也就是在五环内已经几乎买不到总价百万以下的房了。

而当时的张炘炀呢,正在硕士毕业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以弃考来威胁父母,必须在北京买一套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6岁神童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当时的舆论一边倒,都说是他的父母从小逼他学习,完全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童年,所谓的快乐时光都是在读书、考试、再读、再考。那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必定心理扭曲。之所以他有这种非分之想,就是因为他要用“故意为难”来报复父母,甚至还有心理学家说他将来会报复社会……张炘炀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东北小城公务员,他们为了儿子读书已经倾尽所有,根本没能力在北京买房。到最后为了安抚他,只好用租的房子来冒充,混过了张炘炀。结局还不错,儿子成为了北航博士生,全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但他的读博之路并不平坦,正常四年的学期,他用了八年才拿到。之后他似乎也成了普通人,在宁夏一所大学当教师。媒体上虽然还在讨论他的传说,但他已经消失在了江湖。

………………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这个轰动事件,似乎能用平常心再做一些解读。按照当时的说法,张炘炀之所以逼父母买房有两个理由。第一就是他受到了同学的刺激,被嘲讽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就算读了博士又有什么用?在北京无法安家,到最后还得滚回老家去。第二是他当年已经读了经济学,也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所以认定北京房价还会大涨,而且必定会限制外地人购房,所以要提前买。且不论他当年的言论是否妥当吧,但说实话,当年他的这两个预言或判断,都是符合现在的现实的。如今的北京,是全国学历最高的城市,在官方数字220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的占比高达42%,博士都高达1.04%,也就是22万人以上。而如果没有北京的房子,这些博士中真的有很多人不容易在北京生活。就像张炘炀,2010年如果在北京买了房,那他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而现在呢,他只能在宁夏,虽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毕竟是有些落差吧。

2010年,海淀房子的均价是3万左右,五环外清河2万多,上林溪当时就是这个价格,一套小户型百万拿下,首付30万而已。而如今,就是这么个40多平的小开间,估计要500万了。………………能说什么呢?很多人对神童、名人总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按照键盘侠的理想来生活。要求他们不仅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成为圣人,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扫地僧。也就是不能对物质有任何追求,永远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才应该,直到淹死,那样键盘侠才会流几滴廉价的眼泪之后把他们忘记。当然,有时候人们对名人也是包容的,或说出他们“也是人”这种话。但实际上这依然是残忍的偏见,什么叫“也是人”啊,他们首先“就是人”好不好?张炘炀现在似乎是成了普通人,也似乎是让一部分人更欣慰了。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什么神童?不过是“伤仲永”罢了,拔苗助长根本没用,不仅对人生发展没帮助,反倒是毁了孩子。

但是,如果退回2010年,如果没有媒体的大肆渲染,如果没有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如果他父母真的在北京买了房呢?那作为一个16岁就能考上北航博士的少年,发展轨迹是否会改变?人生没有如果,神童的人生轨迹更是无法预测。但是,越是什么都不懂的键盘侠,却越是愿意指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北大韦神”,觉得这才是天才应有的样子。而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物理学家则不正常,竟然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至少是键盘侠不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袁隆平辛苦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而一旦袁老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豪车,侠客们就愤怒了。再听说袁老竟然买了一部3000多块钱的华为手机,那侠客们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了。作为科学家,竟然有生活物质要求,那就必须被喷,直到让他毁灭。………………

没想表达什么,只是想起了张炘炀这个神童的经历,只是感叹网络侠客们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侠客们心中,北京的房子、豪车、手机,这都是自己才配追求和拥有的,科学家和天才们凭什么也要和自己争抢,他们配吗?不知道,我只知道天才的经济学家科斯老先生提出的“科斯定理”:任何东西,不管初始产权归谁,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谁用得最好,这件东西就归谁。这不仅限于商品,也包括智商、经验、权力、容貌、身材,甚至是运气和爱情感情。按巴菲特的说法:想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他她)。2010年的张炘炀是否配得上北京的房子我不知道,但他当时是配的上自己的智商的。但是他好像没配的上运气,一切也就都成了历史,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他的家人后悔没买房了吧,现在看看北京房价!

章哥说买房
优质房产领域创作者
10岁高考,13岁读硕,16岁读博,但神童张炘炀竟然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要知道这是20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高达2万起。那会儿有个说法是北京已经进入“百万庄时代”,也就是在五环内已经几乎买不到总价百万以下的房了。而当时的张炘炀呢,正在硕士毕业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以弃考来威胁父母,必须在北京买一套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6岁神童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当时的舆论一边倒,都说是他的父母从小逼他学习,完全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童年,所谓的快乐时光都是在读书、考试、再读、再考。那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必定心理扭曲。之所以他有这种非分之想,就是因为他要用“故意为难”来报复父母,甚至还有心理学家说他将来会报复社会……

张炘炀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东北小城公务员,他们为了儿子读书已经倾尽所有,根本没能力在北京买房。到最后为了安抚他,只好用租的房子来冒充,混过了张炘炀。结局还不错,儿子成为了北航博士生,全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但他的读博之路并不平坦,正常四年的学期,他用了八年才拿到。之后他似乎也成了普通人,在宁夏一所大学当教师。媒体上虽然还在讨论他的传说,但他已经消失在了江湖。………………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这个轰动事件,似乎能用平常心再做一些解读。按照当时的说法,张炘炀之所以逼父母买房有两个理由。第一就是他受到了同学的刺激,被嘲讽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就算读了博士又有什么用?在北京无法安家,到最后还得滚回老家去。第二是他当年已经读了经济学,也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所以认定北京房价还会大涨,而且必定会限制外地人购房,所以要提前买。

且不论他当年的言论是否妥当吧,但说实话,当年他的这两个预言或判断,都是符合现在的现实的。如今的北京,是全国学历最高的城市,在官方数字220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的占比高达42%,博士都高达1.04%,也就是22万人以上。而如果没有北京的房子,这些博士中真的有很多人不容易在北京生活。就像张炘炀,2010年如果在北京买了房,那他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而现在呢,他只能在宁夏,虽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毕竟是有些落差吧。2010年,海淀房子的均价是3万左右,五环外清河2万多,上林溪当时就是这个价格,一套小户型百万拿下,首付30万而已。而如今,就是这么个40多平的小开间,估计要500万了。………………能说什么呢?很多人对神童、名人总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按照键盘侠的理想来生活。要求他们不仅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成为圣人,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扫地僧。也就是不能对物质有任何追求,永远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才应该,直到淹死,那样键盘侠才会流几滴廉价的眼泪之后把他们忘记。

当然,有时候人们对名人也是包容的,或说出他们“也是人”这种话。但实际上这依然是残忍的偏见,什么叫“也是人”啊,他们首先“就是人”好不好?张炘炀现在似乎是成了普通人,也似乎是让一部分人更欣慰了。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什么神童?不过是“伤仲永”罢了,拔苗助长根本没用,不仅对人生发展没帮助,反倒是毁了孩子。但是,如果退回2010年,如果没有媒体的大肆渲染,如果没有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如果他父母真的在北京买了房呢?那作为一个16岁就能考上北航博士的少年,发展轨迹是否会改变?人生没有如果,神童的人生轨迹更是无法预测。但是,越是什么都不懂的键盘侠,却越是愿意指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北大韦神”,觉得这才是天才应有的样子。而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物理学家则不正常,竟然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至少是键盘侠不容。

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袁隆平辛苦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而一旦袁老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豪车,侠客们就愤怒了。再听说袁老竟然买了一部3000多块钱的华为手机,那侠客们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了。作为科学家,竟然有生活物质要求,那就必须被喷,直到让他毁灭。………………没想表达什么,只是想起了张炘炀这个神童的经历,只是感叹网络侠客们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侠客们心中,北京的房子、豪车、手机,这都是自己才配追求和拥有的,科学家和天才们凭什么也要和自己争抢,他们配吗?不知道,我只知道天才的经济学家科斯老先生提出的“科斯定理”:任何东西,不管初始产权归谁,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谁用得最好,这件东西就归谁。这不仅限于商品,也包括智商、经验、权力、容貌、身材,甚至是运气和爱情感情。按巴菲特的说法:想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他她)。2010年的张炘炀是否配得上北京的房子我不知道,但他当时是配的上自己的智商的。但是他好像没配的上运气,一切也就都成了历史,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