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杭州二手网(杭州二手网片围挡)

杭州网友爆料:刚来杭州,就被上了一课,被骗全过程,请以我为戒,不管什么东西都请在平台交易,不要前期感觉,别人说的再好就去相信别人。

因为买电动车,杭州的二手电动车基本都是骗人的。钱多钱少是小事儿,身份信息是大事,长记性了,已报案。被在杭州的某个安徽人给骗了,你真丢安徽的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杭州的,在桐庐在桐庐的,拿着三百活一辈子吧。 #杭州头条#

浙江杭州,一名男子网购,在网上看中了一辆二手车,售价只要32000元,他询问了卖家具体情况,最终以29000元成交,不料,之后却出事了。当时,男子和卖家选择了线下交易,还手写了买卖合同,但事后,他却发现车子出过多次事故,而且调过表,他想协商退货,但对方却不知所踪。

 

花2万多一台二手车,价格确实便宜,但是质量也不敢恭维。据悉,闫先生本是辽宁沈阳的,但是,上个月在杭州开了公司,他便想着先买台二手车代步,于是,就在闲鱼平台上选购。当时,他看到了一辆2008年产的二手本田CRV,标价32000元,差不多开了15年了。

 

这个价格看上去很心动,闫先生便主动联系卖家。卖家莱先生表示,这辆车是一手车,开了11万公里,是自己家用车,没有什么问题。闫先生心想外面的二手车商套路多,有的车子可能转了好几手了,都不知道车况,这个属于一手的,应该更靠谱。

 

随后,2人协商一致,从网购转成了线下交易。7月19日晚上7点,2人约定在白马湖小区见面,由于当天下雨,闫先生也没能仔细查看车况。莱先生承诺车子没问题,闫先生也就相信了,因为他觉得,住在高档小区,应该不会撒谎吧,就和对方手写了买卖合同,付了29000元的货款。

 

当时,为了保证车子没问题,2人还签了一份补充协议,上面写着:“此车无事故、无泡水、无火烧,公里数实表”等承诺。但是,车子开回去的第二天,闫先生就发现车子有些问题。

 

后面他找了第三方鉴定,才发现气囊、前门、玻璃、以及后车身都发生过事故,而且公里数在2017年时,就已经13万多公里了,现在才显示11万多公里,显然是调过表的。而且,车辆过户的时候,他发现行驶证上的人姓江,根本不姓莱。

 

闫先生找到记者帮忙,他们来到当时莱先生所在的小区查询,才发现小区里没有这个人。而且,目前莱先生已经联系不上了,他只能另寻他法。

 

那么,私底下交易,遇到对方跑路了,应该如何处理呢?

 

从整个事件来看,莱先生在这场交易中,确实欺骗了闫先生,包括事故车、调过表、不是一手车等情况。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合法的,属于销售欺诈的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所以,闫先生提出退车的诉求是合理的。但目前,关键的问题是人已经找不到了,要想协商退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就需要闫先生多费点心,收集相关的资料,后期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二手车的市场复杂没错,但也要选择正规的渠道买。现实中,如果是朋友、亲戚的车子,那倒是可以考虑看看,但如果是陌生人的车,那就得多个心眼了,毕竟好车、没问题的车不愁卖,找上门买要你买的,多半都是有猫腻的。

 

再者,也要提醒大家,网购最好不要转为线下交易,否则出事了第三方都没法介入调查,这种情况就只有自己报警或者起诉处理了,相对来说缺少了一层保障。如果是在平台上交易,那就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至少保证金还在,而且也能协助消费者解决不少问题。

#普法行动-律师来帮忙##杭州头条#

一直以来,买房者对房地产中介态度是深恶痛绝的。 尤其是最近“杭州推出官方二手交易平台,中介或将退出历史舞台?”后,大家一片欢呼,认为全国推广后中介可以取消了。

实际上中介是可以存在的,毕竟中介也付出了一定辛苦劳动。但目前中介行业太乱,谁都可以去做,不少中介坑蒙拐骗购房者。而且,一套房佣金好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极度不合理,增加购房者负担。中介为了高佣金,也成了推动房价上涨的帮凶。政府该做的事必须将其规范化,要做中介就和律师一样,必须通过相关考试拿到中介资格证后持证上岗。而且每个城市根据当地经济水平,规定每成交一套房佣金是多少,只以套数不以价格论佣金成交,一套几千万和几十万的房子佣金是一样的,或者说规定一套房佣金的最高上限。若中介以其它借口多收佣金,买家或卖家可投诉,政府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后,警告并没收其非法所得,违反多次后罚款并吊销其中介资格证……

政府该做的是尽量让房地产中介行业规范、健康起来,当然,这是个人意见,大家认为呢?

7月26日,浙江杭州,闫先生在二手车交易平台上,看中一款2008年的本田CRV后,觉得对方标价32000元,并不贵,遂绕开交易平台,与卖家蓝先生约定私下见面交易。随后闫先生按照卖家蓝先生提供的地址,于当天晚上7时许,到一高档住宅区与对方见面。

交谈3小时后,双方于当晚10时许,当面签订了一份购车协议,协议内容显示,双方最终议定全款车价为29000元,此车未发生过事故,此车公里为11.9万公里。

可不曾想,闫先生将车买回来的第二天,就发现了问题。闫先生为了确定车子的问题,不是因为自己造成的,于是找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车子前面的安全气囊、前门包括玻璃及后车的车身,都是发生过事故,进行过维修的。更让闫先生无法接受的是,原来这部车在2017年时,就已经行驶了13万公里。至于到2022年为止,到底行驶了多少公里,目前没必要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该车被调公里数了。

虽然闫先生已经证明了一切与自己无关,但对方却玩起了失踪,这让闰先生非常气愤!闫先生说当时信任对方,很大原因是对方住在高档小区的业主。

可现在据该小区保安确认,原来那位蓝先生根本就不是该小区的业主。也就是说,蓝先生为了获取闰先生的信任,故意将交易地点选择在该小区的。

那么闫先生可以主张对方退一赔三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商家以次充好,致使消费者处于错误认知下,作出错误购买行为的,商家需退回消费者购车款及按三倍购车款赔付消费者。即退一赔三。

注意,适用退一赔三的前提:销量一方是必须以经营为目的的商家;购买者必须是以满足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消费者。

换而言之,在确定闫先生是消费者的情况下,对方是否为商家,极其重要。意思就是说,如果对方仅仅是卖一部车的自然人,那么闫先生无法主张退一赔三。

再强调一点,如果闫先生怀疑对方是商家,根据民法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那么闫先生需要举证证明对方是商家。否则仅仅是怀疑,是没有用的。

《民法典》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具体而言,即便闫先生无法举证对方是商家,其仍可以被对方使用欺诈手段,致使做出错误的民事法律行为为由,要求与对方解除合同。即退车退款。

虽然目前闰先生无法联系上对方,但协议上有对方的身份信息,因此理论上闫先生可以据此,将对方告上法庭,如果对方不愿意出庭,法院也会根据事实与证据,依法判决,维护闫先生的合法权益!

老话说的好,便宜莫贪!因此有必要提醒广大网友们,在与他人发生交易时,务必要谨慎再谨慎,尤其是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交易,一定要仔细甄别,以免上当受骗!

一起从实践案例中,人生百态、学法律知识!

来源:娟姐看法

总部在杭州的互联网巨头,向总部在深圳的互联网巨头示弱了!

最近,杭州互联网巨头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向微信申请了小程序,这意味着,曾经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联手”了。

而早在闲鱼之前,杭州互联网巨头与拼夕夕之争的产品,也申请了微信小程序,并成功入驻。但目前该产品只提供资讯和视频内容,暂时没有电商属性。

而这次闲鱼入驻微信小程序,正在申请中,目前腾讯如何接招,暂且未知。

最近几年互联网巨头之争,不是这个马,就是那个马,从去年到现在的趋势来看,深圳的互联网巨头目前风头正劲,而杭州互联网巨头步履艰难,其核心业务电商 正被后来者蚕食,包括拼夕夕,京东,社交电商等等。

曾经的BAT三雄对峙的局面,随着B最先掉队之后,A经历去年几次大事件之后,也渐露疲态,而核心业务主打社交和游戏的T,目前则处于无敌中……

7月26日,浙江杭州,闫先生在二手车交易平台上,看中一款2008年的本田CRV后,觉得对方标价32000元,并不贵,遂绕开交易平台,与卖家蓝先生约定私下见面交易。随后闫先生按照卖家蓝先生提供的地址,于当天晚上7时许,到一高档住宅区与对方见面。

交谈3小时后,双方于当晚10时许,当面签订了一份购车协议,协议内容显示,双方最终议定全款车价为29000元,此车未发生过事故,此车公里为11.9万公里。

可不曾想,闫先生将车买回来的第二天,就发现了问题。闫先生为了确定车子的问题,不是因为自己造成的,于是找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车子前面的安全气囊、前门包括玻璃及后车的车身,都是发生过事故,进行过维修的。更让闫先生无法接受的是,原来这部车在2017年时,就已经行驶了13万公里。至于到2022年为止,到底行驶了多少公里,目前没必要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该车被调公里数了。

虽然闫先生已经证明了一切与自己无关,但对方却玩起了失踪,这让闰先生非常气愤!闫先生说当时信任对方,很大原因是对方住在高档小区的业主。

可现在据该小区保安确认,原来那位蓝先生根本就不是该小区的业主。也就是说,蓝先生为了获取闰先生的信任,故意将交易地点选择在该小区的。

【法律点评】@娟姐看法

那么闫先生可以主张对方退一赔三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商家以次充好,致使消费者处于错误认知下,作出错误购买行为的,商家需退回消费者购车款及按三倍购车款赔付消费者。即退一赔三。

注意,适用退一赔三的前提:销量一方是必须以经营为目的的商家;购买者必须是以满足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消费者。

换而言之,在确定闫先生是消费者的情况下,对方是否为商家,极其重要。意思就是说,如果对方仅仅是卖一部车的自然人,那么闫先生无法主张退一赔三。

再强调一点,如果闫先生怀疑对方是商家,根据民法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那么闫先生需要举证证明对方是商家。否则仅仅是怀疑,是没有用的。

《民法典》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具体而言,即便闫先生无法举证对方是商家,其仍可以被对方使用欺诈手段,致使做出错误的民事法律行为为由,要求与对方解除合同。即退车退款。

虽然目前闰先生无法联系上对方,但协议上有对方的身份信息,因此理论上闫先生可以据此,将对方告上法庭,如果对方不愿意出庭,法院也会根据事实与证据,依法判决,维护闫先生的合法权益!

老话说的好,便宜莫贪!因此有必要提醒广大网友们,在与他人发生交易时,务必要谨慎再谨慎,尤其是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交易,一定要仔细甄别,以免上当受骗!

关注@娟姐看法 !一起从实践案例中,人生百态、学法律知识!

#打卡挑战局# #普法行动-律师来帮忙##杭州头条#

买卖个二手车都需要中介,何况买房子!

最近杭州建立官方自助交易平台,有一种声音说中介行业会消失了。说实话,作为一个房产行业近十年的地产人,可以说这事儿近几年来讲来真没戏。

行业痛点都清楚,中介赚的钱就是专业和信息差,大部分人一生可能只会买一套房,所以不会花大力气去研究产权过户中产生的流程和风险。

之所以大家希望取缔中介这行业,不是因为中介不好,大部分是痛恨二手中介费太高了。买个二手车,旧家具都需要中介,何况买房。现在杭州建立自助交易平台目前只是解决大家找房源的问题,登记房源其实这个58安居客早就做了。

房产交易最核心的永远是信息和安全,没有中介这行业,怎么会有市场信息,没有市场信息你家房子卖便宜了,还是卖高了,买卖双方如何评定。最核心还是交易中的流程和安全。对年轻的人来讲还可以研究研究,对那些上了年纪和文化不高的怎么去操作?

所以中介这行业还是会长期存在,只不过是以后会越来越规范和透明了,大家认为呢?#贵阳头条#

5.17日杭州发布楼市新政,在优化二手住房交易政策,完善税收调节等方面作出了调整。但是让大家出乎意料的是楼市新政出台5天,有业主涨价80万。

新政出台以后,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回温现象。

中心经纬在贝壳找房,我爱我家等房产交易平台浏览时发现,有些房源已经上调挂牌价,上调幅度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19日西湖区桃源春居一套约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房子,从420万元涨到了500万元,上涨了80万。

中介表示:有点离谱。

我觉得中介说的有道理,房子本来就不好买,再一上调,更买不起了上涨1-2万房奴们都会受不了,更别说80万了[吐血]

这件事你们怎么看?你们觉得上调房价合理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杭州二手房库存突破20万套#

根据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的数据,目前杭州市二手房总库存达到208434套,住宅库存达到160617套(截止12月1日)。

根据数据监测,今年来二手住宅的挂牌量(不含临安)几乎稳定在10-13万左右,然而在十月,二手房挂牌量直达15.6万,11月新增4000余套。

但另一边成交 却十分低迷,11月杭州市区(不含临安)二手房成交量3443套,虽然没有继续创新低,但只比上个月多了877套,成交量仅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浙江杭州,小杨逛某二手平台看到一则消息:原装二手苹果手机只要3450元,小杨心想还有这种好事,便下单买了一部。近日,他发现手机有点脏,取下手机套想清洁一下手机,感觉手机背面有些不对劲,凑近一看气炸了。

小杨说,刚好那天早上是在灯光下清洁手机,发现手机后盖上有一块一块的黑斑,这让他满心疑惑:原装手机会有这种情况吗?

于是小杨便拍了一张手机后盖的照片,发给自己做手机维修的朋友,朋友看到照片后当即断定:后盖肯定换过,里面黑胶脱落,黑胶打得不均匀,所以出现这样一块块黑斑的情况。

随后,朋友又拿出一部真正的原装手机给小杨看,小杨经过对比发现:原装手机后盖确实是纯色的,自己手机后盖上的黑斑着实不正常。

朋友又把小杨的手机拆开,发现里面也有不少问题:屏幕有些脏,明显被换过,里面甚至还有一张标签,显示是7月6日换掉的屏幕;电池也有明显被拆卸过的痕迹。

花三千多买了这样一个手机!小杨气得不行,便去找卖家对峙,但卖家一再否认,说小杨朋友的话毫无依据,防水胶不用打开后盖,小杨朋友既不专业说话也不负责。并表示:如果小杨没有拆开手机也就罢了,寄回来自己还能保修,现在拆了手机,已经没法确认手机零件有没有被小杨换过,出了问题要小杨全权负责。

小杨不得已只能求助媒体,在记者的陪同下,小杨从平台拨通了对方的电话,说明来意后,对方态度非常恶劣,说道:给你脸了是不是?我电话轰炸你我告诉你!随后又开始爆粗口,记者表明身份后,对方便挂了电话。

记者在翻看卖家资料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只见卖家个人资料上写着:00后白羊座女生,自由职业行业创始人,某大学毕业,喜欢摄影、音乐、居家、舞蹈、数码。资料还有系统认证的标识,证明资料与本人符合。但刚才与小杨通话的人明明是一位男子。

小杨发现经过刚才的通话,对方已经在平台上把他拉黑了,他告诉记者,之前自己和朋友找对方沟通也是一样的情况,说了没几句话对方就开始骂人。记者问是否还能联系上对方,小杨表示自己存了对方的手机号,应该还能打通电话。

随后,小杨在手机上拨通了对方电话,记者先亮明了身份,对方态度也稍微缓和了一点,对方一再强调自己卖的手机都是原装手机,但小杨已经拆过手机,不能保证有没有换过零件,所以小杨的手机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骂人时,对方以有事比较忙为由挂掉了电话。

见协商不成,小杨便在平台投诉了卖家,平台给出的建议是小杨出具相关的检测证明,证明手机内部件确实不是原装的,小杨表示自己将会找机会去专卖店进行检测,再重新进行投诉。

近年来,社会发展进步促进商业形式的多元化,二手平台应运而生,它一方面让闲置物品为卖家赚取了收益,另一方面也满足了部分人以低价享受品牌级产品的需要。但由于在发展初步阶段,许多环节依然存在不少漏洞,如缺乏中立检测机构,导致二手市场买卖纠纷也非常常见。

作为连接卖家与买家的第三方机构,二手平台也需要加强对平台的管理,认证身份为女子,实际却是一名男子,这样的情况说明平台认证方面存在很大漏洞。

个人感觉,在二手市场可以尝试淘一些类似书籍、衣物等价值相对较低的物品,但涉及到价值较高的电子产品,尽量不要在二手平台购买。

如果有朋友坚持想在二手平台购买这一类产品,个人建议如下:下单之前,要求卖家提供产品的拍摄视频,在收到货物后,不要立刻拆封,寻找中立的检测机构,从拆封到检测的过程,都用手机或者相机拍摄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可以及时检测产品的相关参数,是否与卖家宣传的一致;第二,后期一旦产生纠纷,视频也可以作为呈堂证供。

这件事也给所有朋友提了个醒:二手平台交易一定要慎之又慎,涉及到贵重物品一定要做好前期取证,保留相关证据,否则出现问题只怕损失不小。

大家怎么看这个事?

#杭州身边事#

#杭州头条#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杭州的二手车老板白先生如此评价天天拍车平台,哈哈,一个拍车平台的公关说出如此的理由,真让人觉得搞笑。#拒买公里数不实的车算违约#

@海哥听故事 拍车平台的固定条款协议规定,所拍车的公里数,平台不做承诺,你签了协议就要遵守,自己都没有尽到公平的原则,谈什么客户体验呢?

这个公关部的黄经理估计要失业了,面对记者的问题,这样回答啊,不是给平台拉仇恨吗?大家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呢?

海哥的感觉就是要立马卸载了这个APP.不再在上面买车卖车了。

1818黄金眼的视频

卖家虚报公里数 天天拍车扣买家违约金?杭州白先生:侮辱性极强

1818黄金眼

杭州秋涛路有个摄影器材市场,我的相机镜头三脚架灯光都是那边买的,认识了一个老板,三十多岁。

他是新机二手都做,我在他那边买卖二手机器镜头比较多,一个索尼a7m3,我买进卖出,他能赚我2次。

今天去买机器,看到别人给他一个二手5d2让他估价,他摸了十秒钟就报价:一千块,又给他一个镜头,摸了几下:两千二,接着把优缺点说得头头是道,这一幕我后悔没录下来,这动作,这讲解一气呵成,特别内行的样子!

然后我们聊天,他抱怨实体店生意不好,我说这有什么难的,你那么懂二手相机,就刚才那几下子,可以录N个短视频,注册蓝v,留下电话和实体店地址,然后在后台打开同城,视频添加关键次文案,便于系统抓取。

现在的系统超级智能,会把视频推给喜欢摄影钱又不多的爱好者,精准流量就这么来了,如果投200块同城抖加,效果更好!玩摄影这批人复购率很高,你搞定一个顾客可以赚他N次,连我都在你这里买了五六台机器了。

我搜了下,短视频平台上,二手摄影器材,杭州还没什么竞争,于是建议他赶紧弄起来!

按理他应该激动兴奋啊!然而并没有,他苦笑着说:“不行不行,我也知道这个赚钱,我的很多客户都是搞这个短视频,但我真的搞不来,还要剪辑什么的,太难了!”

我愣了:这有什么难的,是个人都会啊,剪辑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这时候他有点不高兴了,于是我就闭嘴了。我此刻才意识到,是我自己凡尔赛了,有些东西因为自己熟悉,就觉得轻而易举,实际上对小白却难于登天,不能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别人啊。

兄弟,你有15年社保的话,去摇一手吧。没有15年社保的话,还是踏踏实实考虑二手吧。[流泪][流泪][流泪]

最近杭州发生了一起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简直晴天霹雳,28岁小伙偶然发现照顾了三年的姑妈竟然是网恋女友?万万没想到。

2017年9月杭州28岁的小明(化名)在二手平台开店时网上认识了小丽(化名)一来二去两人熟络了起来,感情迅速升温,确定了恋爱关系。

2017年11月小丽告诉小明家里逼自己相亲结婚,想离家出走,小明知道立马赶到女友所在的城市阜阳,想带着她脱离苦海,远走高飞。

然而小明在阜阳一个月也没有见到女友,反倒是女友的姑妈许某(化名)找到了他,告诉他侄女的家人在侄女离家出走的胁迫下已经放弃逼她相亲结婚,但也不允许小丽离开家。年关将至,小明只好回家,继续与女友保持联系。

春节后,小明再次去女友的家乡希望见到女友,但没有如愿以偿。女友告诉小明自己被家人看的很严,就连手机都不能使用,不过两月后姑妈许某会去杭州散心,考察下小明,就当帮家人把关,让小明照顾好姑妈。面对女友说辞,小明并没有怀疑,全当是爱情路上的考验。

2018年6月,46岁的友友口中的姑妈来找小明。面对未来姑妈,小明热情接待,并安排在家中居住。

随后的日子里,没有工作的姑妈许某一边帮小明打理二手网店生意,一边充当侄女和小明的联络员。这一住将近三年。

在和小丽的恋爱过程中,小丽要求小明每年给其转钱作为未来二人结婚储备金。3年总计转了十几万。

2021年8月,姑妈手机保护膜破了,小明主动帮其贴膜,无意竟然发现这位姑妈和别人的暧昧聊天记录信息。并且聊天口吻和女友十分相似,顿时一个不好的预感出现在小明脑海中。

之后小明要求姑妈帮联系女友,并在外出接电话时悄悄在家里放了手机录音。听到手机里的录音,果然证明了自己的猜测,发现自己朝思暮想从未见过面的女友和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三年的姑妈许某竟然是同一个人。得知真相后,小明如晴天霹雳。

随后,小明去报了警,姑妈许某面对铁证交代了事实。许某承认侄女小丽是自己虚构的,小明转的钱财也被自己花掉了,自己这么做只是为了一种精神寄托。

经查许某有多个微信号,扮演者“不幸的二胎妈妈,还有涉世未深恐婚的年轻姑娘”等众多女性角色。与数个男子存在“恋爱关系”而除了小明竟无一人发现许某谎言,就在她被抓当天还有痴情男子不停发送信息,希望接受他的爱意。

三年真心期待换来的这个结果,小伙子该多伤心,估计都有阴影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也是醉了。

提醒大家网恋须谨慎。

[玫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

[心]给努力的我一个赞吧[赞]

(图来源自网络侵删)

#拒买公里数不实的车算违约#“平台这件事做得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高,我还是会继续维权下去的”白先生说到。杭州的白先生是做二手车交易的,他最近在天天拍车平台拍到了一款43.59万的丰田,平台显示的公里数是8万多,但后边和车主核实后又说已经跑了19万公里左右。

这样白先生就觉得他买回去不好脱手,平台也没有给他核实这件事,就拒买。

可平台一听拒买就要扣掉平台押金500元。

白先生认为是平台没有核实,是它的责任不应该他背。

可平台认为它的合约中有具体真实性应该向车主核实,平台并不保证一定跑了多少确保公里数是真实的。

这句话伤害到了白先生的感情,平台不负责真实,那如何敢把这些没有证实的数据拿出来拍卖!

二手平台遇这样的事推脱,实在容易造成用户的不信任,期望这件事情只是个误会。

真实性不能够考究,事后发现不应该及时止损么?真是让人想不通。

大概是太费成本吧!#杭州头条#

1818黄金眼的视频

卖家虚报公里数 天天拍车扣买家违约金?杭州白先生:侮辱性极强

1818黄金眼

“我是不缺钱,但不是冤大头呀”

浙江杭州的王先生在温州做生意,经济条件不错,平时也很喜欢豪车,家里已经有一辆迈凯伦跑车和一辆保时捷卡宴。

王先生在杭州某二手车行购买了一辆2手宝马i8,新车原价要180多万,而二手车行报价87万,车况不错,年限也不长。王先生纳闷了,这样的车,二手折旧也不会相差这么大。工作人员阿兵给王先生出示了一张第三方平台的查询记录,并解释,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2019年10月份发生过一次事故,有理赔15万元的记录。

听到阿兵的话,王先生也打消了疑虑,痛痛快快地把钱付了。

可是王先生开了刚开了没多久,发现车的方向盘有点问题,就打算把车卖了,重新购置一辆。当王先生把车开到另一家二手车行,一查发现,这辆车可不止一次理赔事故,2019年6月份还有一次重大事故记录,理赔了28万元。

短短三个月,就出现两次的重大事故,这车是不是本身就有问题,关键是买车时中介还隐瞒了真相。

王先生找到阿兵讨要说法,原来阿兵也是一名二手车中介,只不过不是这家二手车行的员工,而车的原车主是那家二手车行的一个股东的。原车主先把车卖给阿兵,阿兵再转卖给王先生。王先生询问二手车行的员工是否知悉车辆经历了两次事故,车行的员工支支吾吾。当王先生联系到原车主时,原车主以赶飞机为由,拒绝与王先生沟通。

沟通无果,王先生只能求助媒体。

这个不是坑人么,阿兵作为二手车从业人士,深知二手车的一些门道,阿兵购买了这辆车时,作为专业人士的他,应当已经查明车辆的出险情况,而当他转卖给王先生时,却刻意隐瞒了部分出险信息,让王某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阿兵理应负责。

宁波也出现过类似的事,宁波一小伙购买了一辆二手奥迪A6,二手车行隐瞒了车辆发生过重大事故的记录,最终法院判决小伙退车,而二手车行对车款退一赔三,即需要返还小伙购车款276000元,并赔偿损失828000元,合计110万余元。

在明知车辆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下故意不告知,构成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如果法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王先生胜诉的话,王先生不仅可以将车退了,还能得到购车款3倍金额(261万)的赔偿。

二手车市场的水真的太深了,如果不是专业人士还是尽量少碰。

#普法行动##全国达人榜##杭州头条##315全民活动#

对此,你怎么看?

关注我,@海盗船长马丁一起学习法律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76402/
1
上一篇长春大禹城邦(长春大禹城邦房价)
下一篇 勇敢的孔雀kpZ:发热门诊排长队 医院如何应对冲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