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十六条”发布,大部分地产企业的股票都大幅度反弹,包括以前已爆雷的企业。
但仔细想想,地产行业回不到从前了,爆雷的这些企业也回不到从前了。
除了一些没有爆雷,整体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企业之外(比如龙湖、金茂能少部分企业),其他大部分地产企业在香港的资本市场上不会再有融资的机会,同时这些企业已经不再具备规模扩张的可能,只能一步步收缩。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流动性逐步降低,最终沦为仙股。
所以除了个别优秀地产企业,其他的尽量都不要碰。
【融资环境改善,房企加快融资步伐】1、龙湖成功发行境内债券,集资20亿元人民币。获官方背景的中债增进,提供全额担保的民企内房之中最低,接近国家开发银行债券的水平。2、茂集团在上海上市的子公司世茂股份,计划向最多35名投资者配售A股,集资用于保交房项目和还债等。3、万科大股东、国企深圳地铁集团,向股东大会临时追加议案,建议授权公司可以发行A、H股集资,最多相当於各自股本的两成。4、浦发银行就分别与十六间内房,包括万科、碧桂园、绿城、金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意向融资额五千三百亿元人民币。
评:房企融资大潮已经来了。没钱的找钱续命,有钱的继续找钱扩充规模。预计地产股仍有上升空间。
龙湖集团企业年志!
1993年创建于重庆,发展于全国,业务涵盖地产开发、商业投资、租赁住房、空间服务等多航道业务,并积极试水医养、产城等创新领域。
2009年,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码:960)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21年,龙湖集团入选《财富》世界500强,连续9年获“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10强”。
【商管+物管”双轮驱动为估值加分 龙湖分拆物管上市备好赚钱模式?】“物业什么时候上市?”这是每次年度业绩会上,龙湖集团管理层的必答题,提问者有媒体,也有投资者,但得到的回答是“暂时没有上市计划”。
不过,1月7日晚间,龙湖集团旗下物业板块龙湖智创生活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书,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不得不说,2019年以来房企密集拆分物管板块上市,面对减缓母公司流动性压力和行业70-80倍高估值等多重诱惑,龙湖智创生活“坚持”缺席。如今行业估值已回归理性,平均市盈率在30倍上下浮动,个别母公司遭遇债务危机的物管企业市盈率已降至10倍,叠加地产行业正值冬天,龙湖智创生活反倒来了,龙湖出于何种考虑呢?“商管+物管”双轮驱动为估值加分 龙湖分拆物管上市备好赚钱模式?-证券日报网
77家上市房企三道红线:
1.绿档:华润、龙湖、路劲、建发、深圳控股、汤臣、禹洲、远洋、越秀、招商、中海、金茂等34家房企;
2.黄档:SOHO中国、碧桂园、九龙仓、建业、龙光、绿城、美的、融信、新城、雅居乐、正荣、中梁等28家房企;
3.橙档:保利、绿地香港等7家房企;
4.红档:富力、祥生等8家房企;
绿档房企指标全绿,黄档一项指标不合格,橙档两项指标不合理,红档三项指标全不合格;房企指标不合格越多,财务安全性越差,购房者购房风险越高。#我要上头条#
龙湖三个项目上市,现在开始走高压力太大,政府担心烂尾周转路线了,拿到到取证还不到一年。很多楼盘月月都预计取证,但是就是取不到证,之前听朋友说是因为三道红线下,政府担心烂尾,会限制小开发商或资金紧张的开发商取证,
龙湖集团取证快,一方面这家公司经营稳健,股价算地产龙头,财务指标也居于绿档,有钱就修得快。
龙湖最好的是物业,园林,在成都口碑还是不错,一般都比较好卖,但有一点就是,溢价太高,把不太好的地段通过品牌的优势卖出高价,比其他开发商赚得更多。#成都买房# #成都#
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就不会首先提在汕头龙湖有五套房产,一听就是还没有一个脚踏进上流社会的人。
【28家房企逾3万亿有息负债待偿】
4月13日消息,在已公布2021年财报的28家“千亿元俱乐部”上市房企中,龙湖集团、旭辉控股、万科等8家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例超过2倍,时代中国控股等15家该比例在1倍至2倍之间,富力地产等5家则不足1倍。
此外,这28家房企总计有息负债规模为30229亿元,同比增加407亿元(即新增有息负债规模为407亿元),同比增长1.4%。但新增有息负债增长率的降低,并不意味房企的安全系数提高。相比上述28家房企超过3万亿元的有息负债规模,其持有现金规模仅为14118亿元(其中包括不能动用的预售监管资金等)。(证券日报)
|点评| 2019年我国开始引导房地产行业降低杠杆使用率,随着“三条红线”“房贷两集中”等多项监管指标的推出,地产行业的总体杠杆率逐渐下降。不过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以及经济的下行,房地产的销售速度放缓,房企目前普遍处于现金回笼周期长、账面现金不足、再融资难度较大的困境当中。
当前地产行业往日借新还旧、快速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落幕,就连万科也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对于房企来说,当务之急是寻找新的发展方式。面对融资总量难以提高的现状,房企应该继续优化自身债务,集中现有力量投资优质项目,整合资源采用更加多样的方式拓宽现金流来源。#财经日日评#
98家上市房企现金分红:
1.万科A,112.8亿;
2.中国海外发展,111.8亿;
万科、中海、龙湖、华润4家上市房企21年现金分红超过百亿,分红体量最大;部分房企陷入资金链危机,无钱保交楼,有钱现金分红,实际是购房者、债权人在买单!#我要上头条#
坐拥11万亩地皮,银行还有百亿现金,我国“地产一姐”诞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女性之所以能够提升自身地位,靠的是她们自身的努力奋斗。而在当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令人非常佩服。例如杨惠妍,董明珠等人,她们通过了自身的努力,获得了绝大部分人的认可。
除了她们之外,商场上还有一位女性非常突出,她平时行事比较低调,和董明珠恰恰相反,她叫吴亚军。
从外表来看,她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头发微卷身材微胖,和市场上买菜的普通大妈并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就是这位普通的女性,除了在银行拥有数百亿现金之外,还拥有11万亩待开发地皮,被人称之为我国“地产一姐”。她为什么能够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吴亚军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身的能力以及拼搏换取来的。她出生于1964年,大学生涯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度过。
毕业之后,她首先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在那里,她兢兢业业工作了4年,所担任的职务是机械工程师,这也是一个让很多人为之羡慕的职业。
这样的职业也被别人称之为铁饭碗,但是吴亚军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她希望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她不想按部就班,过着平淡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退休,所以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最后决定辞职,打算自己创业。
离开单位之后,吴亚军首先成为了一名记者,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她认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以从事地产行业的朋友居多,这样的基础为她以后在房地产行业打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吴亚军结婚,她的丈夫叫蔡奎,从事电脑生意。而这时候的吴亚军也不再当记者,而是正式开启了她的创业生涯。
她的公司主要经营的业务领域是房地产。1995年,她与丈夫的公司合并,新的公司名叫重庆龙湖地产有限公司。经过了夫妻俩的不懈努力,后来公司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原来该公司注册资金只有200万,但是一年之后注册资金变成了1000万。
当时,她的公司所承建的项目龙湖花园南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还被评为重庆十佳住宅第1名。而据说开发这个项目,吴亚军当时只投入了750万。
而这次成功让她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虽然如此,但是当时吴亚军的公司和其他头部企业相比起来,规模仍然比较小。但此时很多人也没有想到,不久的将来,这家公司会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名声赫赫的存在。
2009年龙湖地产上市,该公司的市值飙升,达到了2062亿,而这时候的碧桂园市值只有1600亿。随着吴亚军公司发展壮大,她的资产也越来越多。据了解吴亚军夫妇当时的财富就超过了300亿港币,她也让人们感到非常佩服。这样的身价在当时国内已经是数一数二了。
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吴亚军从来没有表现出自大的一面。她认为是不是成为首富对她来说意义不太大,只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她更注重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2012年,吴亚军和蔡奎离婚,对于两人离婚的原因一直以来没有人知道。但是夫妻俩在分割财产的时候,吴亚军非常大方,分给蔡奎200亿。
正是因为分割了大量财富,所以吴亚军当年并没有能够成为首富,而当年的首富则是杨惠妍。她的财富继承于父亲,所以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吴亚军是通过自己创业,白手起家获得的财富。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杨惠妍,她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遭遇了较大的动荡,许多公司经营步履维艰。就连实力雄厚的恒大同样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为了能够还债,公司创始人许家印甚至卖掉了自己的豪车豪宅。但是,也有一些地产公司依然经营稳健,例如吴亚军的龙湖地产以及杨惠妍的碧桂园。
如今龙湖地产除了拥有11万亩地皮即将开发之外,在银行里面还拥有700多亿现金。除此之外,这家公司的负债甚至没有达到200亿,所以综合来看,龙湖地产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公司。
而吴亚军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一直不骄不躁。很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工作。龙湖地产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也证明了她的个人能力。
【中国各城市代表企业一览表】终于有把蔚来同时算在合肥了。
重庆部分,巨人网络应该换成龙湖地产更合适。巨人网络只是借壳上市那家公司在重庆,实际和重庆没多大关系,不然中公教育也应该算给芜湖,这样的还很多。
龙湖地产总部虽然早已搬去北京,但是毕竟在重庆发家,在重庆也还有那么多资产,不然长安的总部也是在北京,不能标准不一致。
哪些地产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强?
综合企业剔除预收款后的总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最低续借比例、以及隐性负债情况,中国海外、龙湖地产、华润置地、仁恒置地、世茂股份、佳源国际、保利地产、万科、华侨城、越秀地产,上榜2021年中期地产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排行榜的TOP 10。
不难发现,央企国企才是老大哥,房地产正经历一场“去伪存真”的大洗牌,拥有资金优势的央企、国企地产企业在行业低谷期显然更有竞争力。
2021年上市房企50强市值排名:
第一梯队(>2千亿):华润、万科、中海;
第二梯队(>1千亿):保利、碧桂园、招商蛇口、中国铁建、龙湖;
第三梯队(>5百亿):融创、绿地、金地、新城;
21年唯一一家3千亿房企万科市值跌到2千亿区间,缩水近30%;千亿市值剩万科、华润等8家房企;花样年、佳兆业、祥生股价跌成白菜价;恒大、祥生、佳兆业、奥园、世茂等风险房企市值下跌超70%;地产股市值普跌20%-40%,一片狼藉强势洗牌!#我要上头条#
2021年79家上市房企营收及净利润:
1.碧桂园5231亿,净利润410亿;
2.万科4528亿,净利润381亿;
3.中海2422亿,净利润431亿;
21年碧桂园营收5231亿,营收第一;万科、中海、龙湖、华润、新城、旭辉、绿城7家房企营收超过千亿,是8家营收千亿房企;瑞安、上置、禹洲、港龙营收同比增加超过100%,增长最快;融信、众安、大发营收同比下跌超过30%,跌幅最大。
21年中海、碧桂园净利润超过400亿,净利润最高;万科、华润等6家房企净利润超过百亿,是8家净利润百亿房企;富力净利润亏损87亿,亏损最大。#我要上头条#
传6家民企获国资助发债,内地楼市翻身有望?
中国继出其不意减息之后,传来国资背景机构为部分房地产企业发行的中期票据,提供全额担保及承销,据报首批受惠的民营房企名单包括旭辉控股( 00884 )、碧桂园( 02007 )及龙湖集团( 00960 )等6家示范房企。惟分析料,潜在流动性支持的规模可能有限,其他陷财困内房企仍难脱险,重点在于物业销售能否挨过内地民众的信心危机。
房地产行业屡传资金链紧张,重启民企内房发债融资大门,为纾缓资金压力的重要手段。综合报道,上周初监管机构与数家开发商进行闭门会议,决定为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监管部门列出了最近境内二级市场债券暴跌的5至6家质优开发商作为示范房企,内地上市的金地集团及新城控股也在名单之中。
金融监管机构计划拟通过指定国企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为少数民营房企中期票据提供更具保护效力的全额、无条件和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监管当局也考虑让国有投资者直接认购这些新发债券,新债集资用途或较灵活。在当局救市信号频现下,刺激内房以至物管股周二股价逆市强势反弹,碧桂园服务( 06098 )周二收报15.92元,狂飙15.02%,龙湖及碧桂园分别飙12.41%及9.05%,包办最佳蓝筹三甲。
消息又指,龙湖已在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担保下售出总值15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和5年期中期票据。龙湖对此仅称目前正在沟通中;旭辉亦称与监管保持沟通,相信内地对示范房企会有进一步支持。
大行普遍相信,这是政策风险触底的积极信号,消息短期料利好内房股,惟法国巴黎银行提醒,若参照《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融资担保公司对同一被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对同一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比例则不得超过15%,即可供支持的流动规模将受限,而担保执行细节及集资用途也尚有不确定性。如果受上述规例限制,或支持仅限于首批名单,不太可能改变整体房企的融资困局,一旦后续未有官方消息跟进,内房今轮反弹或随之消退。
即使内房民企启动发债,之后更需密切关注预售能否改善、资本市场得以重新活跃。瑞银亦指,物业销售表现仍是重点,因此乃内房最大现金流入来源。该行料,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内房录得经营现金外流,而部分房企于7月或已修复,但8月截至13日期间,30大城市新屋交易宗数较今年7月日均成交低8%;由于基数较低,按年则跌8%,或意味内房销售短时间回暖甚有难度。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更将蓝筹房企碧桂园的长期外币与本币发行人违约、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BB-」下调至「BB+」,并维持所有评级的负面评级观察状态。评级下调主要反映房地产行业陷困,该企财务灵活性趋弱。惠誉指,碧桂园的流动性缓冲虽然充足,但仍面临压力,鉴于销售降且营运资本投入对现金流承压,加上资本市场环境恶化导致公司的资金来源收窄。
#房企#最新排名!恒大、融创落选!
2022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前10强今日发布:
万科继续蝉联榜首;
保利发展、中国海外发展位列第二、三名,排名较上年均有提升;
碧桂园位列第四名;
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招商蛇口、新城控股分列第五、六、七、八名,排名较上年均有提升;
金地集团、旭辉控股集团位列第九、十名,为2022年新晋10强;
而2021年还位列第三、第四名的恒大和融创已榜上无名。
时代变化之快,实在令人咋舌!#房产##楼市杂谈#
今天龙湖榜最➕
新上市次新股。
中信证券北京总部。
这个是当年国家队救市的席位。
这个股从赛道➕机构➕龙华棒大佬。
后续都可以关注。
植物造明新兴行业。[啤酒][啤酒][啤酒][啤酒][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