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头条#青岛有一个频道变成了拼夕夕之后忽悠了一群群的老年人,俺娘也在其中。
痴迷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六亲不认”,不管你怎么劝说都没用,哪怕是你磨破嘴皮子说:“你听我的那些东西不好吃,好吃的东西人家谁去做罐头,你想吃我给你从市场买新鲜的,回来自己做。”
新鲜的我买回来了,人家扔冰箱里存放了一个月,甚至是一年,愣是把好好的鱼啊肉啊变成了“僵尸木姨奶。”依然无底线的痴迷青岛台那些鱼罐头,牛肉罐头,等等。
我磨破了嘴皮子也没挡住,还是买回来了,大小跟上海日化当时生产的一种“万紫千红口子油”差不多,199块六个,俺爹拿到快递之后都愣了,连着问了人家好几遍:“这是青岛台送来的罐头?”
老两口馋的恨不得流着哈喇子满怀期待的撬开了一罐,品尝了一口咸盐水之后扔了,其他的一直在茶几子底下扔着,长满了灰尘。
别以为这样就消停了,不会的,很多的老年人是不长脑子的,特别是那种没文化的老人,越老越糊涂,前几天又跟我絮叨要吃咸鲅鱼,棒子面饼子,我说好,等我给你买,吃个鲅鱼哪到哪是吧?
过了一天又打电话过来说咸鲅鱼不想吃了,又想吃海参,说什么楼下也不知道是高密来的还是昌邑来的一家子租房子的有个老太太告诉她,人老了需要补补,每天吃个海参,说人家老太太一天一个海参,所以身体很好,满小区溜达,咱不去纠结到底有没有这个老太太的存在,不是我不孝顺,我孝顺不孝顺我心里比谁都明白。
是我压根不相信她们说的话,谎言太多了,跟狼来了一样,我听了几十年了,都听腻歪了,俺娘想要东西从来不会直接要,她会拐弯让你去猜,所以她侧面的提醒你,这个老太太说的,那个大姨说的,那个大爷说的,从来不说自己要,这样她没有不是,你猜对了是你愿意买的,你猜不对,是你不孝,我都习惯了。
所以我从来不去纠结那些,我就知道她要吃海参,我说好,等我给你买,你每天搁在小米粥里一个吃。
俺娘说:“我可不那么吃,我心思你给我买点,我留着余不余的熬个汤,我看电视台这段时间做那个广告,安阳来,人家那个大海参,一口口吃的那个香,说那个营养了不得。”言多必失,这不是又是看青岛台看的?哪来的大姨跟她说的,我早就料到了。
其他的话我也没说,我从来不去惹她,因为我知道惹出来毛病给我自己背饥荒,给她们背的饥荒我刚喘过来气,既然打算给她买,怎么吃我也不管,只要我买了就行了,反正我就是这样想的,她们想吃什么我就买,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养老是应该的,其他的事情从此我不打听,也不问,不给自己徒增烦恼,我也这么大了,我还想舒服的活几年,给她们操心的太多了,最后还泼了我一身的屎,窝囊的我够够滴,以前不长脑子,现在不打听,不提,不问。
鱼罐头,牛肉罐头,已经过去了,这一次青岛台播的是海参,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我恭候着。[捂脸][捂脸][捂脸]
现在的房价,要多少收入才能支撑?收入不可能脱离国际环境无限上涨的,除非像当年的蒋介石搞得金圆券!那就乱了!
我一个同事,2000年在上海花了40万买了一套房子,100多平三房,当时贷款了20万左右,现在她的这套房子已经涨价到1000万了,涨了25倍,当时她买这个房子的时候身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家人也劝阻她,不要给自己她太大压力,那时候工资一个月也就1000左右,买了房子以后每个月月供也要几百元,现在,当初劝她不买房的人都羡慕不已。
当初他买房的时候,她也有朋友把钱存进银行的,当时把40万存进银行,现在本金利息加起来只有80万,但是她买了房子以后他原本的40万变成了1000万,当初贷款的20万,没有几年他就还清了。而她的这个朋友还是住在当年50多平的老公房里。
我们在上海打工也十几年了,我一直想借钱凑60万首付买个200万左右的房子,然后贷款30年,每个月还款7000多元,在上海定居下来,但是我老公就觉得赚钱存银行最好了,如果能有60万首付,存银行,一年利息还有好几万,生活租房子都够用了,何苦要买房,一个月还7000多呢?
@朝气蓬勃的孙美美
如果有2千万,买套1千万的房子还说得过去,如果刚好1千万,为什么不拿500万移民呢
拜托,你以为谁都合适移民?不说你有没语言基础,像我有英语基础比较后也不想移民。投资能不能保证不亏?我朋友几十人每人一股50W美刀在美国委托投资,最后估计已经血本无归。真去了干什么?你以为就能吃福利?福利是给本国低收入人吃的,移民那是不用想,看个病随便感冒都能让你怀疑人生。院子里除个草砍棵树几百美刀起,你说那点钱去了能干啥?
移民其实是缴最大的智商税,不管移民到那个国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比乱买奢侈品厉害多了!
钱的时间成本不用算的啊?那时候拿几十万去花,啥样的生活过不到?天天生猛海鲜会所,嫩模一次才100呢,现在一次6000。60倍。还亏了呢。
买房地点很重要。我同学一个上海,一个北京。2004年吧,上海同学50万买房,2006年,北京同学60万。我南京,2005年50万。反正差不多的价钱。现在,北京1000多万了,上海1000多万了,我的才550万。
买嘛,学你朋友,没人阻止你,现在一平15万,说不定20年后一平一个亿,你做梦都会笑醒
现在还是这套,体验一样的,不更旧,要第次装修了。只是谈资口气可大点,不过如交房产税要多哟。
山东潍坊昌邑的一处乡下农村,95年我家盖房子,前后花了45000-50000左右,当时我大舅在北京,让我们买石景山附近的一处老破小,50000多点,唉,,,错失了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
炒房子和炒石头炒茶叶炒邮票大差不差,去看看现在各地的古玩玉石菜叶市场,门可罗雀的冷清程度吧。说白了都是一文不值。回归小城镇回归乡下轻松生活模式一开,什么狗屁一线二线,都是一座座混凝土建筑而已。
2000年上海3000多?开什么玩笑,我98年去上海亲戚家,他家中山北路的房子就要1万一平了。2000年我们湖州这边都要2000多了。上海怎么可能才三四千!
2000年上海房子就是3000多,你说的一万多估计是珍惜房[大笑]那时候很好的花园洋房就是七八千,一般好点就四五千,别问我为何知道,因为有一阵子差点去上海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