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这部美剧!好看,过瘾,wework的兴衰史。结尾最后,剧中的孙正义问了个问题,打起架来,谁会赢?聪明的人,还是疯狂的人?答案是,有钱的人!
又让我困惑了..
五星级酒店一个房间40平米,一天1000块钱左右..
我租的wework办公室20平米,差不多6个工位,每天要差不多700多块钱..
房贷每个月2万块钱...三居..要还30年
到底哪个贵呢?
这两天在追剧,初创玩家,讲的是wework的故事。Wework算是共享办公的先驱,创始人也是忽悠界的先驱。
其实我觉得把牧场做成一个共享办公场所也不错,边工作,边玩动物,多有意思。
WeWork为什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市值缩水80%?
如果你曾详细研究它此前的招股书,就不会有什么惊讶了。我们在两年前的文章里就曾说过,这不是一家科技公司,「二房东」才是其商业模式本质。
WeWork当年搭上了「共享经济」的快车,摇身一变就成了「改变人类工作方式」的创新者。
但实际上呢,在共享办公这个行业,很难看到互联网技术突破性的革命和创新。其本质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经营以及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从骨子里看,WeWork冲击IPO,既不是互联网经济,更和科技没啥关系,其本质还是房地产经济。
并且,更为搞笑的是,在此前几年里,创始人Adam Neumann本人居然是公司的房东。这意味着,WeWork每年都需要向Adam本人支付巨额的租赁费用。同时,WeWork还放贷给Adam本人,来购买WeWork之后租赁的房产,贷款利率低于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前一后的操作,等于是Adam空手套白狼。向公司借贷买房,然后租给公司使用,用租金偿还贷款。
所以,这一手偷梁换柱一度把软银搞得很被动,而Adam也是个狠角色,其曾于2020年5月把软银告上法庭,指责软银没有执行向他和WeWork其他早期投资方购买价值30亿美元股票的协议。
直到今年年初,软银以30亿买WeWork创始人离场,双方才没有对簿公堂。
如今,WeWork跌跌撞撞上市,不管未来走向如何,至少目前孙正义是松了一口气。
#WeWork纽交所上市#
软银激动!WeWork终于上市了!
根据接近WeWork的人士透露,深陷资金压力的WeWork将在10月20日左右通过SPAC上市交易,并且戴德梁行同意在其成功上市后对其注入1.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这也意味着,WeWork终于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获得了上市,而其背后的最大受益人,软银也将终于熬出头!
据悉,戴德梁行对外表示,和WeWork的合作十分的顺利,进度良好。
但关于上市后对WeWork的投资,戴德梁行并未就此进行回应。
考虑到WeWork早已成过街老鼠,那么此次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能够让软银孙正义收回自己的成本吗?
全球共享出行的领军企业Uber,孙正义是最大股东。
中国共享出行的领军企业滴滴,孙正义是最大股东。
全世界最大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孙正义是最大股东。
全世界最大的芯片架构设计商ARM,属于孙正义旗下。
全世界有名的机器人设计制造企业波士顿动力,属于孙正义旗下。
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创投基金愿景基金,握在孙正义手里。
……
某种程度上,你我所处的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才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
孙正义,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如此牛逼?
孙正义在95年投资了雅虎、99年投资了阿里巴巴,04年就预判到乔布斯会做出苹果手机,每一步都至少提前布局了10年。
孙正义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拥有极高的胆识和谋略,他将其创业历程、经营谋略和商业思维融合成一本著作《孙正义传》,他在书中说道:成功就是在对的时机选择做正确的事情,赚眼前两三年小钱的事,我并不感兴趣,我只布局未来的10年和20年。
如果2021年只看一本书,我推荐这本。孙正义的事业在今年似乎遭遇了滑铁卢,一系列重要投资失败,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了解孙正义和他创建的软银帝国,读完孙正义的人生,深感钦佩和心灵的震撼,他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企业家、战略家,具有非凡的领导力。
他在人生早年就开始立志,规划自己的超长人生,20岁做什么、30岁做什么、40岁做什么、50岁做什么、60岁做什么,并基本都做到了。
我们津津乐道的讲阿里巴巴马云怎么从孙正义那儿拿到多少融资,其实这不过是孙正义科技版图规划的很小一部分,如果你看了他的人生,就知道他必然会投出一个个马云。他早就看出了成名前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并很早就和他们成为好友,甚至重新塑造了日本和美国的移动通信版图。
我们普通人欠缺什么,成大事者身上的敢想敢做敢吹!认定一件事情就笃定去做,对重要决定的深入研究和等待,遇到困难时绝不退缩,对自己的绝对自信......
不管是经营创业,还是职场工作,强烈推荐读一读《孙正义传》,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顶级高手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人生哲学,这样成功路上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不到一顿火锅的钱,喜欢读书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下单收藏。#头条品书团#
孙正义传
资本市场的似是而非最迷人。
书评:Billion dollar loser: The epic rise and fall of Adam Neumann and WeWork, 也许可译为:WeWork的共享办公室究竟骗倒了多少人?
作者: Reeves Wiedeman.
这本书讲的是WeWork的兴衰。它的故事情节我都是知道的,不过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对我来讲是娱乐以及学点英文。
WeWork分享式的办公空间不是什么新主意。几十年以前就有这样的运营商,比如英国的Regus (IWG Group)。其实世界上到处都有很多小型的运营商,只是Wework把它搞大了,硬要把它弄成一个所谓的社区服务、社交网络、嬉皮士聚集地。它加了点情怀、娱乐性的东西,靠忽悠给它增添了不少色彩。而且,很重要的一点:Wework让租客有充分的自由度,可以按星期,或者按月租。而且它弄出了一些好玩的特点,比如共享空间大、酒水和咖啡免费供应,每个星期一个party。它愿意亏钱,把租金压得很低,免租期弄得很长;虽然公司亏了钱,但是它上量上得很快,扩张很快,这是他们吸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原因之一。“这么快速的成长,万一成功呢?”
当然,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包括聘用亲友、决策随机性,还有不计成本。一个硬币都有两面。WeWork公司的一个员工曾经说过一个非常经典的话,他说,十个股权投资者都很聪明、都放弃投资。可是,只要有一个傻瓜投资者愿意给出极高的估值,那么这个估值就是市场的估值。你就有了几十亿美元甚至几百亿美元的估值。
2019年WeWork最高峰的估值是470亿美元。但是当年的IPO失败了。等了两年,在2021年10月,它与一个SPAC公司合并,市值只有90亿美元。
它的商业模式就是二房东:把一栋楼或者几层楼租下来,加以改造,做成很多小间或座位,分租給单干户或者小型公司。“期限错配、长进短出”。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这种商业模式也是有风险的,起初的租金支出和装修费用都是固定的,可是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租客的多少、空置率和续约情况。只要一遇到经济滑坡,这种商业模式就爆煲。
虽然它一直把自己说成是科技公司,但它的IT一直很落后,而且它对软件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它不象软件企业或者互联网公司那样容易产生网络效应或者运营杠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栋楼都是相对独立的,虽然在营销方面有那么一点点规模经济。WeWork 的创始人说,他不管毛利率高低。“我只管增长,我只想大到不能倒”。
WeWork也扩充到了住宅市场的二房东(WeLive) 以及小学(WeLearn)。在企业管治方面,他们的问题很多,包括雇佣大量亲友做管理层、把公司的品牌注册在自己名下,并用900万美元卖给公司、以及把自己的楼宇长期租给公司。
软件企业每发展一个额外的客户,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可是对于一个共享办公室的平台来说,额外的客户有额外的成本,而且成本不低,这就是本质上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Wework的规模经济并不明显。软件企业或者平台企业(微软、脸书、亚马逊、微信等)有一个特点就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什么呢?就是越多的人使用它,另外的人就有压力要使用它。用的人越多,用的人就越多。那些不用的人就会被吸进来。而办公室共享平台严格讲并不算平台。它并没有吸纳效应,网络效应。
共享办公室的社交和社区概念稍微有点牵强附会,因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自己的生意、自己的生活。一栋楼与另外一栋楼的关系非常有限。即使在同一层楼,大家的所谓交往也是很有限的。
WeWork 一直把自己说成是科技公司。可是这个公司并没有什么科技。创始人兼CEO,Adam
Neumann 甚至根本都不能用电脑,也不能阅读,因为他有阅读障碍症。他的电邮和书信来往都是由他老婆和秘书代劳的。
WeWork公司的创始人经常声称,“我们的用户需要办公空间,就像优步需要汽车,AirBnB需要房间一样”。其实这两边还是不一样的;两边的网络效应不同;新用户的边际成本不同。WeWork的商业模式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可怕的是,如果十个坑只能找到七个萝卜,利用率低到某个地步,那就要亏钱。而软件公司是:一个坑可以栽几个萝卜,很多个萝卜,甚至是无限个萝卜。办公室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问题是太大。不管你有多少钱,你的市场份额都太小。你永远没有办法影响价格,甚至没有办法影响一个城市的价格,也谈不上所谓护城河。
Elevating the world's consciousness.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Building a global community 这些都是创始人的口号,讲得云里雾里,让无数年轻人用很低的工资,甚至免费给他卖命。而他自己过着奢侈的生活。
wework冲击IPO失败后,大家才发现创始人纽曼才是公司最大的坑货!这是全世界割投资人韭菜最牛的创始人。[酷拽]纽曼曾经成立了一家基金,专门用来入股或者收购办公楼。拿到办公楼后,他转手将其高价转租给Wework。离谱的是他这个购楼基金的一部分资金就是问Wework借的。
另外,人们发现Wework以及相关商标之前都属于纽曼个人名下另一家公司,过去这么多年wework为此向纽曼支付了高额的商标授权费。后来因为要准备上市,公司花了590万美元才从纽曼那里把商标买回去。
#剪报# WIRED/ 虽然 WEWORK 不行了,但是其创始人2023 准备推出一个新的公寓项目, 叫 Flow。 这是针对租房的年轻人市场,公司有3000多套公寓,可以提供短租和长租,房子租的越多,优惠就越多。有点象加入一个高级连锁健身房。这是一个高级连锁公寓。
但是这次Neumann 不是唯一或第一了,这个空间已经有不少竞争对手,市场研究都认为年轻人喜欢换地方居住,疫情后居家上班的人也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喜欢长租合同,喜欢好环境但是也不一定有能力去装修,这样一个俱乐部形式的公寓俱乐部就成为房地产领域的一个新模式。
#水皮每日看盘#【下】大家都知道软银投资的基本上都是网络股和科技股,愿景基金二期的前三大亏损来自wework、京东物流和叮咚买菜,其中两个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愿景基金一期的亏损可能来自中国的网络公司就是滴滴和阿里巴巴。现在阿里巴巴股价跌了50%,滴滴跌80%。风投挣钱的时候人前非常风光,但是一旦市场下行,人后也是非常凄惨。
当然了,我们说软银凄惨,只不过是吃瓜群众的一种自我安慰,水皮刚才说了,软银挣钱的时候也是非常非常厉害的。现在即便赔钱,也不过是把过去挣的钱赔掉一部分。接下来软银可能会抛售阿里巴巴,来应对投资人的赎回。因为阿里巴巴占软银资产净值的22%,占愿景基金的49%。所以如果要应对投资者赎回压力,一定程度上就会抛售阿里巴巴。
中美之间股市的比价效应或者连带效应就是这么体现出来的。如果阿里巴巴面临着软银持续的抛售,可能也很难指望短期内阿里巴巴有一个强劲的反应。
有投资者提出一个问题很有意思:美股如此下行,资金会不会流出美国市场进入A股?这个题目非常非常好,如果放在前两年,水皮相信答案会相对肯定一点。因为A股估值要比美股的低,水往低处流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但是现在在俄乌战争冲突的背景下,大家就会相对谨慎一点。因为资金不仅考虑的是估值的问题,更考虑安全和回报的问题。如果挣了钱拿不走,或者说挣了钱没法变现,那么钱和没挣到是一样的。
水皮想,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A股市场。今天北向资金净流入20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现在投资者的谨慎态度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合理的。
一句话点评:小心使得万年船。
项目简介
MoChat, easy way to WeWork
MoChat 是开源的企业微信应用开发框架&引擎,是一套通用的企业微信管理系统,得益于 Hyperf 框架的优秀,MoChat 可提供超高性能的同时,也保持着极其灵活的可扩展性。
应用场景
可用于电商、金融、零售、餐饮服装等服务行业的企业微信用户,通过简单的分流、引流转化微信客户为企业客户,结合强大的后台支持,灵活的运营模式,建立企业与客户的强联系,让企业的盈利模式有了多种不同的选择。
java语言开发,不过最近企业微信的API变动比较多,但对于学习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了解非常火爆的企业微信生态。
gitee地址:网页链接
#开源项目精选#
#生活感悟# 自律➕坚持#读书计划第三十九天,今天为大家解读的书是《亿万负翁》,不是富有的富,而是负债的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副标题里,“NeWork及其创始人的极速崛起与陨落”。
WeWork是美国一家办公空间租赁司,创始人叫亚当·诺伊曼,他就是书名里的亿万负翁。过去十几年,“共享办公”非常热门,其中最出名的公司就是NeWork,截至2022年5月下旬,它的市值在50亿美元左右。不过,你知道吗,20|9年的时候,这家公司的估值一度高达470亿美元,是个创业神话。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创业神话会跌落?这对走在创业路上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越是高歌猛进,越是需要心存警醒。感兴趣的可以选择纸质书和电子版来阅读。
◆ 部分行业公司
² WeWork
WeWork 是全球共享办公空间巨头,目前在全球 27 个国家、100 个城市拥有 425 个办公地点, 覆盖会员总数超过 40 万名。
² 安居客
安居客是一个专注于房地产的网络信息服务,通过网站和手机 APP 全面覆盖买房、租房、商业地 产三大业务,旗下拥有“安居客”、“爱房网”、“好租”、“金铺”四大专业房产网站,隶属于上 海瑞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² 安美数字
安美数字是一家酒店智能生态运营商,依托自主研发的 InnFOR Anymode 技术,创建全高清酒 店客房互动信息服务运营平台,业务涵盖酒店网关软硬件、产品客服中心、酒店互联网服务、会议互 联网保障服务、手机端酒店 O2O 微服务等。
² The We Company
WeWork 是一家办公场地租赁公司,通过把分享办公场地、办公服务及创意的企业家聚集到一 起,让公司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温床。
² 万达商业地产
万达商业地产是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的唯一业务平台。核心产品为以“万达广 场”命名的万达城市综合体,业务包括三个主要板块:开发、租赁和管理持有作为长期投资的商业物 业,主要为购物中心;开发及销售物业,包括商铺、写字楼、SOHO、住宅楼等;开发及经营豪华酒 店。
² WeWork
WeWork 是一家办公场地租赁公司,通过把分享办公场地、办公服务及创意的企业家聚集到一
起,让公司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温床。
² 氪空间
氪空间是以联合办公为载体的企业服务平台 。2016 年 1 月,氪空间从 36 氪母公司拆分独立运 营。其使命是“让办公更美好”。氪空间已经打造出的联合办公空间产品,专为中小团队办公场景定 制。产品体系包括能容纳不同人数的独立办公间、移动办公桌、开放工作区等 。
² 优客工场
优客工场是一个创业联合办公社区及创业服务平台,以联合办公空间为核心,为创新企业提供全 产业链服务,建设基于社群的商业社交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形成了联合办公空间、FA 平台、人力资 源、体育旅游、金融服务、创业教育等业态的完整闭环。 #商业地产行业就业前景分析#
【#WeWork创始人携4.8亿美元退出董事会# 与软银集团和解诉讼】
联合办公空间WeWork及其联合创始人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已经与大股东软银集团达成了一项法律和解协议。这项协议将巩固软银对于WeWork的控制,并让诺伊曼携带一笔意外之财离开公司。
这项在周五宣布的和解协议将结束双方就股份出售交易展开的法律斗争,同时避免了即将在3月4日在特拉华州开始的审判。和解条款尚未披露。
知情人士称,诺伊曼将放弃一年的WeWork董事身份,通过向软银出售WeWork股份套现大约4.8亿美元。软银将向诺伊曼支付5000万美元以承担法律费用。此外,作为诺伊曼之前所获竞业禁止费用承诺的一部分,软银还将向WeWork支付另外5000万美元,并且把向诺伊曼提供的4.3亿美元贷款延长五年。
根据此前报道,诺伊曼可以要求作为观察员回归董事会或者指定一个人填补他在董事会的席位,但是任何要求都必须获得软银的批准。(来源:@凤凰网科技)WeWork创始人与软银集团和解诉讼 携4.8亿美元退出董事会_凤凰网科技_凤凰网
#安妮海瑟薇# 新片《#WeWork兴衰史# 》片场照!
#美女#
恭喜伦敦小伙伴恢复线下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