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头条#
一年花1200元租上农村的三间大房,每到周末去播种耕地种上蔬菜玉米,城市居民的生活好不惬意。
“五一”前,听说朋友俩口子开车观光,在呼兰区农村租了一套农房,房前有地可以种菜,周末去体验耕种的快乐,一年租金仅花1200元,还有比这还低的租金,我们都很好奇和羡慕,今天带老人出外观光,几个公园都不正式开放,电话联系朋友,他们正巧在农房附近垂钓,我们一路沿哈尔滨的景观滨水大道前往呼兰区腰堡乡参观游览。
一路经过哈尔滨大剧院、波塞冬水上乐园、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一直向前,导航把我们导进了一条乡间小路,路两边是绿油油的稻田,有辛勤的农民在插秧,穿过广阔的农田我们进入一条小河边,远远地就看到了朋友的车停靠在河边,他们一行三人穿戴整齐地在河边钓鱼,战果也不错,鱼篓里已钓上几十条大小不等的江鱼。

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垂钓,兴奋地在河边观望,见证了朋友钓上鱼的喜悦,受朋友之邀,我们去参观他租的民房,并享受了一次独特的田园农家风味,有新鲜的炖江鱼、小园里无污染的炒青菜、碳火烤的羊肉串,土豆炖茄子、农家醮酱菜......,一顿丰盛别具风味的午餐让我们吃得兴高采烈,尤其是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兴致极高,我们边吃饭边欣赏屋外宽阔敞亮的院落及茁壮成长的各种蔬菜秧苗,在城市里生活久了,这种充满农村气息的生活让人兴奋异常。
农村的房主人已搬到城里居住,城里的人为了体验另一种生活到农村租房来种些无污染的爪果蔬菜,这种田园生活真的很接地气,既体会了耕种的乐趣,又锻练了身体,最主要的是放松了心情,吃上了无污染的小园菜。
虽然农房里只有上水没有下水有些不便,但与体验到的乐趣相比,这根本不是亊,在一排排的农房中,有的邻居就是城里来这里租房的城市居民,他们养羊养牛,再加上惬意的垂钓,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有感兴趣的市民也可以行动起来,租一套农村民房,体验一下另类的惬意生活。#我要上头条# #健康#
1938年2月,萧军与丁玲、聂绀弩一起从延安回西安。回到家中,萧军却发现萧红已与端木蕻良住在一起了。他正想大发雷霆,此时已有身孕的萧红却说:“三郎,我们永远分开吧!”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幼年丧母、离家出走、穷困、奔波、早逝。
1930年萧红初中毕业,家里给她订了亲,是富商之子汪恩甲。萧红不乐意,于是只身一人逃到北平,在女师大附中读高中。
1931年1月汪恩甲也赶至北平,找到萧红。萧红为生活所迫,与他租房同住。
3月中旬,两人一起离开北平回哈尔滨。由于之前萧红的逃离,汪家非常不满意,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

萧红回到呼兰,后随家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父亲认为她给家里丢脸了,把她锁在家中,不让她出门。
1931年10月,萧红从福昌号屯逃到哈尔滨。一个月后汪恩甲又追过来,说让汪家出资供她读书。两个人在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住下。
半年后,萧红怀孕了。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可他们还欠着房钱六百多元。汪恩甲说自己先回家筹钱,然后回来接她,却一去不复返。
萧红挺着大肚子,饿着肚子写诗。旅馆经理每次敲门来要钱萧红都说等等。经理把她赶到一个放杂物的阴暗潮湿的小房间,准备把她卖到风月场所抵债。
无奈之下,萧红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求助,报社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
萧军看到面色苍白的萧红,饿着肚子还在写诗,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两个人聊了很久,忘记了天冷、肚子饿。
1932年8月7日,松花江决堤,哈尔滨市区被洪水淹了。萧红快生了,无处可去。萧军租了一条小船,用绳子把萧红救出来,暂住在报社同事家里。

不久萧红住院产子,因没有条件抚养,不得不送人了。出院后,两人住进道里欧罗巴旅馆,靠萧军当家教的收入勉强度日,经常借债。
11月,萧红、萧军从欧罗巴旅馆搬出,安家于道里商市街25号。
1934年夏,二萧一起离开哈尔滨去山东青岛求职,萧红开始创作《生死场》。
冬天,二萧同赴上海去拜访鲁迅,鲁迅先生对萧红和萧军非常爱护,二萧经常在鲁迅先生家吃饭,鲁迅先生在创作上也给了两人很大的帮助。
后来,二萧感情出现了裂痕。萧红又认识了端木蕻良,怀着萧军的孩子与端木结婚了。
1942年1月,萧红在香港玛丽医院病逝。临终前她还说: “当时我想到萧军,若是萧军在四川,我打一个电报给他,请他接我出去,他一定会来接我的。 ”
#历史# #人物#
脱口秀大会第五季突围赛结束,简要点评一下吧?
何广智精彩!一个新租房让他掰碎了揉开讲得详尽。同样老辣的还有王建国呼兰。庞博徐志胜差点意思。
颜怡颜悦稿子不好。思文说是被剪了一段?反正跟之前的女王比还有待充血。
鸟鸟没问题,角度依旧新奇。
梁海源“破罐破摔式”表演,House“生不如死型”风格都立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