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 今天是孩子21岁生日,有些朋友要过来,感觉出去吃饭太贵了,就想着去批发市场买些菜,家周围也没有太好的炒菜,大部分都是涮锅,也没有包间,因为租房贵,因此也没有太大的饭店。
只有一家清真炒菜,前几天家里来人去了一趟,只要了6个菜,两个肉菜,两个素菜,两个凉菜,两盘大饼,5个人其中一个孩子,发了400多,酒和饮料还是自带的,去了后,才发现里面的墙上写着,疫情期间,生意难做,请不要自带酒水,但是自己已经带了,也只能打开了,但是心里总有些不好意思。
因此为了节省些钱就不想去外面吃了,就到去八里桥批发市场去买,,不但便宜还实惠,想吃什么买什么。#北京头条#
我们去先买了两颗生菜6元一斤,香葱1元一两,香菜2元就几颗一把,蒿子秆4元一把,山东大葱5元一斤。
然后又买了条去骨的羊大腿,35一斤,买了一条鱿鱼15一斤,奇怪,八里桥却没有几家卖虾的,于是老公就说要去海鲜批发市场王四营买,他还说那里的虾最多,去了肯定会便宜不少,最多也就28、9一斤,反正没事就当溜达了。
据说王四营批发市场是北京水产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之一,离八里桥批发市场不是太远。
去了后大失所望,不但那里的虾比八里桥还少,并且价格还要贵了。在八里桥前摊的虾是35元一斤,并且只有一家有虾,后面有四家有虾的,一斤33元一斤,都是活虾。
但到了王四营后他那的虾更少,只有三家有虾,一家刚卖完,一家35元一斤,一家却要38元,并且还没有八里桥的大,但没奈何就买了两斤35元的。
他们那里的羊腿却一斤便宜2元。后来我们在那灌了10斤猪肉灌肠,肉12元一斤后臀尖,加上料和肠衣一斤共要15元,又买了一块后臀尖,绞馅一半,留一半炒菜用。
后来灌肠的那家告诉我们,如果买虾就去外面买要便宜一些。#买菜#
于是我们就去了停车场,在停车场的边上有几个大棚,有几家卖螃蟹的,可能就是灌肠的那家说的外面了 ,但是并没有虾,却都是螃蟹,个还可以不算小,要13元一只,但是在八里桥差不多的却要22一只,于是我们就买了12只。
期间老公就问卖螃蟹的,“你这怎么没有卖梭子蟹?”
“梭子蟹上不来货,有的地方都因为疫情出不来。”卖螃蟹的说。
“前段时间梭子蟹还30,35一只,现在要75一只。”老公说。
“75一只都不挣钱,水涨船高啊!”卖螃蟹的摇了摇头。
“吃不起啊,太贵了。”老公也摇了摇头。
回来的路在家的附近又买了些百叶55一斤,羊肉卷42一斤,肥牛40一斤,小烧饼一元一个,酒饮料,还有调料一并买齐了,这一趟采购发了快1000块钱,但是该发还是要发的。
其实除了自己多买的灌肠和羊腿,这一趟比去一趟饭店要省了一半的钱了。疫情期间挣钱很不容易,还是节省点好,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
@击文情感故事会
疫情期间挣钱很不容易,还是节省点好,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因此要珍惜我们手中的钞票。
因此我感觉如果没什么事还是出去买买菜,不但能省些钱还能增涨见识,你们认为呢?
那么亲爱的朋友,你们那里的肉价和菜价如何呢?
#采购# #我要上头条#
未来我们可能败于手机!!!
这个标题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自己对未来的判断!
今天下午,我准备出门去看看近期的北京的市井市风,感受一下被憋了近50天的外面的空气。出了小区跨过天桥便是668路公交站台。俄顷,我便登上了668。和以往一样刷卡,因为我的公交卡升了级,与本人的手机捆绑在一起,直接刷卡就完成了乘车手续。
车一路西行,沿途的窗外风景依然那么美好,因为地铁和公路交通恢复了正常,所以马路上车水奔流,都在朝着既定的目的地奔去。公交车上人不多也不少,勉强每人都有座位。
车速很快,眨眼之间就到了永安里路口,在那里下车转乘1路,准备去首都博物馆看看。路过东单、天安门东、天安门西、复兴门、南礼士路等站,到全国总工会下车,朝前走不多远,对面就是首都博物馆!站在那里沉思了一下,便放弃了去首都博物馆的打算,径直向前走去。
顺着西长安街西行右转便到了三里河辅路,路过国家地震台网中心、中国科学院,继续前行右转,走到了月坛南街,一路东进,先后路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台办、国家统计局、国家信访局和国家教育部等机关,很快就到了灵境胡同。西单商场就在灵境胡同的中段。这一路漫行一切都是没有任何理由和目的的,唯一的可能就是看看今天的北京,映入眼帘的还是紧张有序的生活环境,人流不息,南来北往或西去东来或进进出出,熙熙攘攘,从没有任何疫情的感觉,唯一感觉的人们都戴着口罩,看来人们对疫情的安全防护意识确实增强了很多。
走过西单商场便来到西单地铁站,这也是4号线的换乘站,惯例刷卡,顺着指示大约有不下1000米到了1号线站台,很快就乘车准备返回八里桥。
西单站上车的人不多,很快就有了座位,一路向东,无论是天安门西还是天安门东下车的上车的都寥寥无几,过了王府井下车的人依然不多,上车的越来越多,车厢显得拥挤了起来。拥挤的状况一直到双桥、管庄和八里桥,才有不多的人从那里下车,东进的地铁依然处于满超状态,因为仍有许多人没有座位。
说到这里,我也就说说本文的标题了。从地铁一号线15站的观察,我是下午7点上的地铁,也可能是晚高峰序曲,地铁上99%的都是20---30多岁的年轻人,其实99%都不为过,可能是巧合,我就没发现一个超过50岁的人,我除外,权当那个1%就是我的贡献吧!
地铁上有一道看似美丽的风景线:无论是站者还是坐者,都低着头摆弄自己的手机,摆弄的神情可以用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来形容,事实上他们每个人确实达到了旁若无人的境界!
这道风景线,我是不为叫好的,只是感到非常的痛心。痛心他们远在工作地点30里以外租房或合租,过着浮萍式的风雨飘摇般的生活,却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简直就是自己的悲哀。他们每个人的表现好似手机就是他们的生命或能从手机里扣出钞票,让人感到不安。难道手机就是他们的未来?就是他们的幸福?整天低着头,眼珠子在手机屏幕上滚来滚去,也不怕屏幕发热烫伤了眼球?也不知自己离开了手机还能会写几个汉字?低头的一代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如此迷恋手机,沉迷于手机,结果可想而知,为手机所累,为手机所害,最终害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奉劝那些低头之辈,手机一族,把时间留给自己,做时间的主人;把手机留给创造,把它变成自己成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