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郭锐!
住建部此前称将立法明确“租售同权”,这在《民法典》中是否能找到法理依据呢?
实际上,住建部所讲的租售同权,它的基本含义是通过立法来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的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同时也逐步使租房的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和买房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民法典的合同编有相关条文,通过保障租房合同的履行,支持租售同权制度的建立。
同时,在民法典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诚实信用原则等基本原则,用来规范租赁一方和出租一方的关系;对于租金和租期两方面的保障,民法典中也有相关制度保护租赁合同中对于租赁一方权益的损害。
#我与宪法40年#
南沙统筹生界定细则公布,其中最受争议的应该是第5点,毕竟之前说好的助售同权已经被南沙搞烂了,就是同权是拥有就近入学的权利,不是和人户一致同个权利。现在直接把有南沙户口但是是租房的定义为统筹生,租售同权直接变成一个笑话。
南沙今年把鹿颈小学和东湾小学由积分小学变成统筹小学,其实就是有点“收容”所的意思啊[我想静静],所以在我大南沙,除了入户还是不够啊,还要买个房才行,而且有户口有房的还要怕排序靠后,一样变成被统筹,南沙的家长你们焦虑了没?
另外积分入学也是被划定为统筹生,不过有积分入学自己的细则。
学区房稳了吗?今天教育部网站发布2022年教育部重点工作,其中点名了“就近入学”、“完善学校划片”、“公民同招”等。
对这条新闻,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示,“学区房”稳了。
首先,老李觉得学区房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确实是蛮大的。
据老李日常接触到的、了解到的情况,现在基本上入学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在义务教育阶段,不管怎么样都能够入学。
即便是对那些在城市务工的农村来的人员来说,他们的子女,要么在老家上学,要么在父母工作的地方上学,基本上不存在上不了学的情况。
在不少地方,租售同权,只要有租房的合同和相应的其他的一些手续,就可以让子女就近入学。
老李日常接触到的托尼老师、拉面店的小哥卖水果的、卖蔬菜的等等,他们当中很多也是拖家带口的,他们的孩子在打工地也都可以有学上。
======
现在的问题是,各个学校之间不平衡,尤其是初中教育。
各个初中对高中的升学率,尤其是重点高中的、这方面差别比较大。
而当前又面临着普通高中和职教5:5这样的升学要求,所以初中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对重点高中升学率比较高的初中,成为各个家长追求的焦点。
而初中的升学,又是按照就近入学、划片入学,这样的原则入学的,也就是说,每一所初中都有它对应的居民小区,也就是学区。
而那些相应的,对重点高中升学率比较高的,这样的初中所对应的那些学区的小区的房子,就成为各个家长争相购买的对象。
从2022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上看,它点名了“就近入学”、“划片入学”这样的关键词,这不得不让人考虑“学区房”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
学区房实际上是对富人的优待!
学区房的稀缺性,决定了它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学区房已经成为那些购买或者买了学区房的人的沉重负担。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即便是买得起学区房,买了学区房,那也是欠着银行的一大笔贷款。
而对于那些真正的有钱人来说,买学区房,就像买韭菜一样,随便买。
所以,购买学区房往往沦为有钱人的游戏,进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就被有钱人给垄断了。
所以,学区房不仅仅是老百姓的沉重经济负担,也是教育不公的制造者之一。
======
但是“就近入学”、“划片入学”并不意味着学区房就稳了。
学校的教育质量高,它对应的学区的房子才是“学区房”。
而决定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不是他在哪个位置,而在于这个学校的老师团队怎么样。
如果在教师这个环节加强各学校之间的交流,那各个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也会因此而趋于更加平衡,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教育质量的高低之分了,也就没有了“学区房”。
所以现在说学区房稳了,还为时过早。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区房真正消失呢?
这恐怕需要全体网友的共同努力。
#媒体人周刊# #教育部: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端午节前夜,北京市政府给广大商住公寓业主送来大礼包!
6月2日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45项措施,统筹疫情防控、稳定经济增长。
其中,第34条是坚持“房住不炒”,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企业将存量商办用房转换为配套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的人才租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北京市政府45条措施房地产篇
“将存量商办用房转换为人才租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落地措施,并且用了“推动”的用词,说明之前的状态一直出处于在推但是没有动的情况,现在,要在今年底之前开始落地,并且规定了责任单位。
今年3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十四五”期间,争取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促进实现全市人民住有所居。要求北京市、区住房城乡建设(房管)部门将把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安居北京信息系统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管理,并与全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对接,实现租赁合同在平台网签、备案,加强全过程监管。
对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通知指出,可从六大方面筹措保障性租赁房源,包括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非居住存量房屋、利用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以及存量住房的改造和转化。
通知让三大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房,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全部实现了租售同权,落实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综合来看,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保障性的含义就是四点:
1
面向新市民,年轻人。
2
小户型。
3
租金打九折。
4
可以入学。
同时,对于商办房产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后,可以调整为民水民电。
现在,“推动将存量商办用房转换为人才租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规定了最迟为今年底,并且规定了主管责任部门,就是开始真正落地。
在端午节前晚,北京市政府发布“将存量商办用房转换为人才租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即是对以往政策的纠偏,也是给广大商住公寓的业主送上节日粽子,祝广大商住公寓业主节日快乐。
需求侧改革会越来越清晰,资本市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A在前期下探60日均线后开始反弹,成交量有所放大。如果后期再次越过3465点并形成放量态势,那半年的盘整极有可能被打破。
最近重要会议提出了"需求侧"改革问题,这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和关键。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在先,供给在后,有什么需求,通便就有什么样的供给,供给依赖于需求而存在。有效激发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谓"侧",就是"这边""这个方面"的意思,需求侧,就是需求这边的意思。需求,经济学上讲,是"想"和"能"的结合。也就是有效需求,是有需要的"想法和愿望",同时还要有满足想法和愿望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还得"有钱"才行。光有"想法"而"没钱"实现想法的能力,那就是奢求、空想,而不是"需求"。
需求侧怎么改?后续肯定会出指导思想、原则、计划、方案等。需求侧,从四部门经济角度看,不外乎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四个方面。居民需求,是根本需求,无非是安全需求,自己衣食住行文娱医娱等,企业的需求是引致需求,表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引发的对劳动力、资本、土地等需求,政府的需求主要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充分就业等功能所需要的财力支撑和政治制度和组织体系,进出口需求主要的是国际贸易平衡。
从需求表现上看,居民表现出来是消费,企业表现出来的是投资,进出口表现出来的是贸易,政府表现出来的是公共产品和政策制度。
我们常说的"消费、投资、贸易"三驾马车,就是针对需求侧来说的。
在消费方面,应该会陆续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解决居民关切的房地产、教育、医疗等问题,否则居民杠杆率很高,"六个钱包"全还贷款了,还怎么促进消费。这方面,后续降低个人所得税,加大汽车家电等消费补贴力度,甚至降低证券印花税,医保省级乃至全国互联互通,加大公办教学力度,乃至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征收房产税、实施租售同权、加大公租房廉租房建设等政策都可能出台。
在投资方面,会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建设,注册制全面铺开,满足企业直接融资需求,加大区域或全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建设,互联网+进一步与农业农村结合。
在进出口贸易上,强化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的建立。重点关注"补短板"方面的投资决策,比如芯片、软件等卡脖子问题。刚刚,出台了对芯片等高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
在政府公共物品消费需求上,会加大国防军工投入,满足国民国防安全需求,在居住、教育、医疗、交通等准公共物品上将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制约百姓消费的房子贵、看病贵、教育贵的问题。这不,在基建方面,刚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另外,要采取有力市场监管,打击市场垄断行为。因为资本是贪婪的,垄断会压榨生产企业和居民,压低企业端进价、抬高居民端售价,实现垄断利润。最近对阿里等市场垄断查处惩罚,就是开始。
需求侧一激活,将是经济发展的星辰大海,只要解决经济上"需求(居民),采购、生产(企业),销售(商业和平台)、分配(政府)"链条上的堵点痛点,经济活力必将迸发出来。以股市为主的资本市场,也会迎来长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