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8岁的黄玉佳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腿部受伤。七十多年过去了,对于战场中的很多事情他已经不能完整讲述。可他最不能忘记的就是战友倒下时留给他最痛苦的回忆。
黄玉佳于1933年出生在辽宁省盖县,1947年10月份参军,那时候只有14岁。1950年进入朝鲜,1951年在战场火线入党。他在战场上不顾个人安危实施战场救护荣立三等功,1979年转业到丹东市第二中学从事行政工作,1993年在辽东学院离休。
黄玉佳入伍前只有小学文化,他的幼年经历非常坎坷,记事时候家乡还没有解放,全家就租房子住,租地耕种,家里十口人只有两亩地,父亲和哥哥给地主干活经常吃不饱肚子,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家才分到了土地房屋,生活条件才得到改善,他这时候就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朝鲜战场黄玉佳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救死扶伤。他最悲痛的一次抢救经历是抢救同为卫生员的战友叶青兰。那是发生在长津湖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一枚地雷突然爆炸,为了保护首长叶青兰自己被炸倒。叶青兰比他大几岁,出国作战前已经结婚了。
黄玉佳回想起这件事情来还泪眼磅礴:这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呀!我过去抢救他,发现这个人已经没了,他就这么死了呀。他怀着对敌人的仇恨,冒着枪林弹雨继续实施战场救护,挽救了很多战士的生命并且荣立三等功。
一开始出国作战前,很多人都说最多三个月就打完了,谁知道这场仗居然打了那么长时间。刚刚进入朝鲜时我虽然年纪小,但也是入伍三年的老兵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听着领导的命令往战场上冲就是了。
黄玉佳老人回忆说,敌人经常从飞机上往下扔汽油弹,扔得非常密,这种炸弹掉到水里都能继续着火。战斗打得非常激烈,黄玉佳也在战场上负伤被一块炮弹打中。由于当时战斗紧张,他只对左腿进行简单包扎就又开始了其他抢救伤员的工作。战争结束后他才回国做了手术,到现在左腿还有一块没有取出的炮弹皮给他留下一辈子的残疾。
这就是抗美援朝老战士黄玉佳的真实经历。《决战朝鲜》李峰在采访完他的事迹后沉默了很长时间,并且将他的事迹写入了《决战朝鲜》中。《决战朝鲜》之所以能够被人大附中列为首选教材就是因为它的真实性。它记录了三十多名志愿军的真实经历,是国内唯一一本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残酷性的纪实性书籍。
军事专家戴旭看完这本书后深受触动,亲自给《决战朝鲜》作序说,我通过这本书看到了什么是中国军人,也看到了什么是中国脊梁,人民日报也为它站台说,这才是中国人应该看的书籍,它是反应抗美援朝战争的鸿篇巨著。
这本书我也看完了,顺便描述一下我的真实感受。《决战朝鲜》是按照顺日期顺序来讲述我志愿军帮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的,从《雅尔塔协定》开始一直讲到了板门店谈判,讲述了高层之间的政治角力,也讲述了战士之间的斗智斗勇。有人说李峰的《决战朝鲜》写得好,但李峰却谦虚地说:不是我写得好,而是先辈们打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