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都很奸诈狡猾,我就遇到过当地最大的两个房地产开发商,一样样,专坑打工人!
疫情下的房地产真的难搞:成都一家开发商年底冲业绩:购房“买一送一”。近日,德商集团微信公众号发布“买一套房送一套房”的消息。德商称,11月22日至12月25日,凡购买德商指定房源,即送一套普洱那柯里温泉度假房,建面约38平方米。其实就是变相的降价吧,而且是针对那种总价高,很难卖的房子。
今年1月-9月,德商在成都实现61亿元销售业绩,与去年同期的122.3亿元相比,已经腰斩,成都可是德商的大本营,在成都,德商的房子价格一直卖得较高,以改善型房源为主。#成都头条#
国家这次对房地产公司进行大力救助,可能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唯一的机会。
对很多头部开发商而言,抓住了这个稻草,抓住了这机会,可能就能起死回生,再次重振原来的士气,重新走入正轨。
但是开发商如果不会断臂求生。不会尽快砍掉非主业,聚焦主业,很有可能即便给了你这样的机会,最终也没有抓住,可能陷入泥潭,最终无力回天。
所有的开发商现在最关键的是断臂求生,坚决地将非主业多元化投资。
坚决的砍掉,坚决地拥抱资金,拥抱银行,拥抱主业,断臂求生,这是你唯一的机会。
银行等资金方都在看你的态度。
房地产不再是支柱产业,随着经济下滑,人口负增长,现在的房子销售大幅度下降,人们不敢再贷款买房,哪怕首付能分期付款,也勾不起人们买房的欲望,断供的人越来越多。
开发商想回笼资金,唯一的办法就是一降再降促销。县城的房子虽然已经降到五千,依然无人问津,成交量凉凉的。
世道变了,房子已经不是必需品,中年人永远缺钱,买不起房子,年轻人不想结婚,也不想买房。房价最后回到白菜价是板上钉钉的事!你认为,房价下跌到多少才合理?
房地产还能不能起来?
集中回复一下网友问题:
一,房地产能维持都算不错:
1,现在所有的政策都是在保交楼发力。
2,第二个就是保证目前在维持运营房地产公司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所以目前都是在供给端,在确保,就是保证不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
3,但是供给端有了,需求端也要发力。目前需求端有一些措施,力度也是空前的。但现在核心就是接盘侠没能力了,接盘人群大大减少。
这是目前房地产的主要矛盾。
4,大城市的改善型住房还有点需求,刚需的需求已经很少了。
所以总体判断,目前房地产能维持已经算不错了,房地产作为投资资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明年经济的发力点:
1,目前看明年经济的发力点主要在新基建,就是电网,光伏等等新能源,应该还会大力投入,优化我们的保障能力。
2,保障型基建持续推进,比如城市的更新建设,比如水利工程等等,会发力。
因为现在民间的资金已经不够了,或者投资意愿不强。这个就需要财政,还有政策方面加杠杆,这一定是明年的主线。
同时针对富人存在银行越来越多的钱 ,应该会有一系列的措施,降息、同时发动资本市场,吸引银行的资金出来。
以上是对部分网友的回复,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多渠道发力 AMC打好房企纾困“组合拳”
《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发布以来,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出台相应措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也频频发力,充分利用股权、债权等创新手段,为问题房企量身定制纾困方案,助力出险项目复工复产。
业内人士指出,AMC的专业度高,是当前促进保交楼工作的重要市场力量,AMC的参与有助于化解问题楼盘的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家AMC投放房企资金超百亿元
日前,四大全国性AMC中,有三家发布助房企纾困数据。截至今年10月末,中国东方已落地房地产风险化解项目29个,投放金额137.47亿元,推动保障1.98万套房产按期交付,协助解决2.32亿元农民工工资和23.92亿元上游材料供应商欠款支付问题,实现74.70亿元房地产企业理财产品兑付,带动935.79亿元房地产项目复工复产。
中国华融表示,截至10月末,该公司正在推动的房企纾困项目有16个,预计相关项目将实现上下游供应商10.74亿元工程款、材料款顺利清偿,并保障22548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带动256.89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更早之前,记者从中国信达获悉,截至8月末,中国信达已落地房地产风险化解项目20个,投放金额102.85亿元,保障12335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实现186户上下游供应商11.75亿元工程款、材料款欠款顺利清偿,解决1.08亿元农民工工资偿付问题,兑付房企公开市场违约债券2.41亿元,带动326.29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从今年年初开始,AMC着手推进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例如,中国长城资产于3月底成功发行100亿元房地产行业纾困主题金融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房地产行业纾困等。
多举措助房企恢复“造血”功能
近期,信贷投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三箭齐发”支持房企融资。AMC也频频发力,充分利用股权、债权等创新手段,助力问题房企资产重组、实现风险隔离等。
中国信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通过“传统债权收购+增量资金投入+地产公司代管代建”的集团协同模式,以项目为导向分类施策,以封闭运作为核心隔离风险,为问题房企量身定制纾困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复工复产,完成保交楼、稳民生任务。
“针对流动性困境房企,提供债权收购及重组、附回购条件的收购反委托、市场化收并购等纾困救助方案,帮助其恢复正常‘造血’功能,促进良性循环;针对出现严重危机的房企,采取重整重组、项目收并购等方式进行风险处置。”该负责人补充道。
中国华融日前表示,在某重点受困房企风险项目中,该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实施重组”“信托隔离+代建盘活”“诉讼保全+以诉促谈”等方式化险,使93%以上的项目实现了风险隔离。
更好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
为加快风险出清,AMC加速进入房地产市场,随着不良资产的增多,AMC面临处置压力逐渐增大的挑战。
日前,标普集中下调中国华融、中国东方、中国信达、长城资产的信用评级,并将四大AMC的评级锚点从“BB+”下调至“BB”。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AMC在房地产行业纾困过程中,有难以替代的优势,也肩负着更多使命。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AMC以化解不良资产、发挥逆周期救助性功能、服务实体经济为定位和导向,从实际过程看,AMC的专业度高,是促进保交楼工作的重要的市场力量,AMC的参与有助于化解问题楼盘的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石诗语)
原文超链接 网页链接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转载不代表本公司观点或本公司同意该等观点,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财通资管对本材料所载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任何担保或保证,财通资管可发出其他与本资料所载信息不一致或不同结论的研究资料和报告。
银行输血千亿,碧桂园与恒大有什么不一样?
提起我国高端房地产公司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想到碧桂园。2021年碧桂园销售额创下5580亿元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在口罩事件的影响下可以说是十分难得。如今碧桂园也是好消息不断。先是获得中国银行600亿的意向性授信额度,而后与邮储银行签约,再次获得500亿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在这些授信额度的加持下,碧桂园债股双升。
但这个时候就有朋友问了,为何面对曾经暴雷的恒大,相关部门不能再次输血让恒大渡过难关呢?恒大与碧桂园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碧桂园靠优异成绩获得银行输血千亿
对于银行来说,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带来相应的利润,银行肯定也是不愿意给这些企业输血的。而碧桂园可以说是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受到行业冲击最小的企业之一。根据2021年8月2日《财富》公布的世界前500强名单来看,碧桂园位列139位,展现出不俗的经营实力。
碧桂园不仅连续12次登上世界500强名单,而且2017年之后连续5年排名都在大幅度上升。相较于2017年467位的名次,此次排名上升了328位。历年数据显示,碧桂园是该榜单中上升最快的企业,这主要就是依靠碧桂园近几年来不俗的营收额度。
2016年到2020年,碧桂园的营收从1530.9亿元增长到了4629亿元,4年内涨幅达到202.4%。而该公司的净利润也从136.6亿元增长到了541亿元,4年内涨幅达到296%。2021年碧桂园再次带着优异的成绩杀进世界500强的名单。
当年碧桂园的销售额度为673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4711亿元,51亿美元的利润换算成人民币大约357亿元。最后碧桂园以3082亿美元,大约21574亿人民币的总资产在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上位列139位。
可见对于这样成功的企业,我国的银行肯定是十分为其输血的,毕竟这样一来也能增加相关银行资产的稳定性。那么就有人问了,相关银行为何对恒大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呢?碧桂园与恒大有什么区别?
二、碧桂园与恒大的区别
区别一:从控股结构来看
碧桂园企业上市于港交所,供股股东必胜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8.72%。创始人为杨国强,但目前实际控制人是杨国强的二女儿,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惠妍。
除此之外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也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持有8.84%的股份。不过从2022中期的业绩报告来看,碧桂园资产率高达83.98%。
反观众人熟知的恒大集团,虽然也是在港交所上市,但该公司实际上是由许家印通过鑫鑫公司绝对控股的。截止2021年6月末,恒大的负债率为82.25%,总资产为19056.43亿元。
区别二:从债务结构上来看
虽然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恒大的负债率似乎比碧桂园低,但公司的真实负债情况如何还是要结合实际考虑。2020年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三道红线”政策,而碧桂园总体来看并没有触及红线。截至2021年,碧桂园净负债率、现金短债以及剔除预收的负债率分别为45.91%、11.84和75.74%。
反观恒大截止2021年6月,恒大有息债务的规模已经达到 5717.75亿元。根据三条红线来看,恒大的净负债率为99.78%,现金短债比例为0.36,而剔除预售的负债率为82.55%。可见虽然2017年后恒大已经开始向“低杠杆,低负债、低成本,高周转”的模式转变,但恒大的负债依旧很重。
区别三:从产业结构上来看
当某个企业做大做强之后都会考虑多元化发展,碧桂园和恒大都是如此。几年前碧桂园就致力于探寻智慧建筑,例如2018年创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实现智能改造。不仅如此2018年该公司还同步打造了有关农业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反观恒大,虽然从2013年就宣布进军高端矿泉水市场,但最终却以3年亏损40亿元收场。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崛起,恒大也想来分一杯羹。2019年8月,恒大烧钱500亿元投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但彼时该行业饱和度已经较高,恒大新能源汽车至今未量产。
三、小结
从碧桂园与恒大的区别来看,碧桂园不仅负债相比恒大要少,开发新业务的能力比恒大强,而且未出现类似恒大的暴雷事件。可想而知对于众多银行来说,碧桂园相较于恒大是更有优势的。
那么您对碧桂园与恒大的区别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夸大其词,谁有这么多钱啊?房地产开发公司可能才是这么多钱?一般的公司的收益,赢家少,输家多啊?看人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索取。
渝开发(000514.SZ)公告,公司拟和重庆越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越嘉公司”)按持股比例以现金方式共同向重庆骏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骏励公司”)增资16.63亿元,其中公司增资额为8.15亿元,越嘉公司增资额为8.48亿元。本次增资后,公司持股仍为49%,越嘉公司持股仍为51%。本次增资款项将用于偿还股东借款。
现在很多地产公司都爆雷了 拆得起吗!就算拆得起都拆了,在黄埔或者说整个广州,四五六7千左右收入的群体,至少占到2/3 要是没城中村,让这些群体特别是外来务工群体,租间公寓都要两三千左右的自租金,试问有多少能承受得起的…!//@青山th:黄埔只要把区里的城建搞好,未来绝对好。城中村全部拆迁。
黄埔生活汇总部企业逃离珠江新城,新驻地在黄埔遍地开花,原因何在?
01:45上周市场热点[太阳]
宏观层面,市场聚焦在防疫政策的放开和地产政策的持续推进,其中防疫政策在北上广深等地均有明显放松,市场情绪给予了高度肯定。上周地产方面的重磅政策是四大行将提供境外贷款来帮助开发商偿还海外的债务,此举对提振地产行业和整个经济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从高频数据来看,11月PMI数据明显低于预期、工业生产出现恶化、汽车消费和新房销售数据一般、猪价还在继续下跌、票据利率反映的信贷需求不强,总体来看,整体经济基本面依然很弱,市场明显处在交易预期的阶段,根据历史规律,未来一段时间大类资产的走势可能会逐渐从交易预期转移到交易现实上。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投资观点并不构成对投资者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或长城基金最终的投资观点,本公司不拟就任何依赖本文观点作出的投资行为承担责任。@头条基金@头条财经
茅台最近在遵义拍了两块地都是底价逼成交
虽然是商住用地但商业配比不超过5%
面价2315元/㎡妥妥的住宅开发用地
遵义文康置业是茅台新注册成立的地产平台
其实早在2012年茅台就已经成立地产公司
分别在三亚海棠湾和贵阳开发拿地
现在市面上拍地的都是有实力的企业
其他小房企做个观众吧
至于什么时候入场估计机会不大了
绿城:12月5日,苏州五批次集中出让土地开始,10宗地总起价126亿。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14.4亿元竞得工业园区锦溪街东、西洛巷北地块,楼面价32000元/㎡,溢价率10.35%。该宗地出让编号为苏园土挂(2022)07号,出让面积29995.39㎡,规划为住宅,容积率1.5,建筑面积44993.08㎡,起价13.05亿元,楼面起价29000.02元/㎡。
一看楼主的注册就知道,是个房地产公司工作人员,你应该说,再没人买房就要失业了[黑线]
#昆明头条#
客居昆明20多年,从来没有2022年这么难过,因为公司原来是给房地产公司供应物料和服务,今年很多垫款收不回来,员工也快走完了!
年底总结一下,2022年就剩下两酸:一个心酸,一个核酸。步入12月份,一夜之间,病毒不可怕了;一夜之间,没有后遗症了!
您说,这是喜还是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