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客消失了之后,楼市安静了不少。
成都楼市前两三个月的表现,在全国可谓是一骑绝尘,无论增量房,还是存量房的成交,都是前一前二的状态。
这里面有很多细分状况,简单说一下。
比如二手房成交量逐渐大于新房成交量,要知道以往新房成交量基本是二手房成交量的2倍以上。
比如成交在200万以下的,占据了70%左右,成交在450万以上的占据了20%多点。这种要么就是硬刚,要么就是纯改善,基本都是有真实购房需求的。
比如一些位置好的豪宅,那种动辄450万打底的,虽然不再摇号熔断,但是也是基本上都是开盘就售光,例如白鹭湾的锦江金茂府。
还有就是成都东西南北一系列的位置一般的新房,大量滞售,但是各个地方的地价却一路攀升。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先吼一句,没有了炒房客的成都楼市,安静了太多太多,也才是真正的成都楼市状况!!
这些比较分化的情况,同时出现在成都楼市,很多人不理解,不明白,特别迷糊。
区域分化,局部追热,其实就是楼市分化的表征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一个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确实代表真实购房需求,比重远远超过了炒房客的比重了。
一个城市楼市全盘火热,必定是炒房客比重远大于真实需求。如果是区域分化,局部火热,就代表真实需求比重远大于炒房客比重了。
再说大一点的维度,成都楼市发展到了一个临界水平上了。
成都整个城市的气运导致了对成都的青睐,一如既往。但是城市客观的发展阶段以及城市的自我纠正,导致了成都楼市的区域分化。
即便在如今的楼市大环境下,成都楼市如此一起绝尘的交易,如果还不区域分化,那才是真的自掘坟墓。
你要问观察员成都楼市大势如何?
不必担心,有真实需求的,尽管上车,十年前的北上广楼市,还不一定有成都楼市如今的状态。
携一人白首,择一城归宿,看中的,就是这个城市的气运。
#长达15年的退休潮#每年新增2000万以上退休人口,意味着每年丧失2000多万劳动力人口!随着养老时代的逐步到来,中国房地产将进入运维时代!
所谓运维时代,就是30%增量房和70%存量房,新房市场价格越来越高,不想买房或者买不起房的人都会转入存量市场,大量各种档次各种不同性质的租赁物业开始大量进入市场,尤其低端廉租,公租房可以平抑租金,满足各阶层人士居住需求。
今后新房市场会变成一个奢侈品市场,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租,会成为中国楼市的主要存在状态。从大房产时代到大租赁时代,周期至少十年以上!
我是寓言哥,只说实话的寓言哥,喜欢我的观点,别忘记关注我。
中国房地产终极设想
1.由增量房向存量房过渡,商品房与租赁房共存(7:3或6:4),这样既可以锁定商品房的价格又能解决中低收入者和刚毕业大学生的住房需求。租赁住房建设用地以暴雷地产商的土地储备为主,同时对有保障性住房的项目适当放宽贷款政策,这样可以快速出清高杠杆房企的带来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也可以保证房企交楼问题从而解决保交楼的民生问题。
2.针对全国无产权房通过补缴土地出让金,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小产权房清零变大产权房。
3.通过国企地产房租收入和无产权补缴收入填补土地财政的空档期。大产权房到期自动转永久产权开征房产税。
去年我们房产增量和人口增量是不匹配的。
房子新建开工的还很多,但是人口趋势是下降的,过几年负增长可能很正常。
从这个角度看,开发商扩大规模的做法,有些让人无法理解,难道是最后一分钱的诱惑太大?还是因为路径依赖,不得不如此?
希望那些买了房的,能早点拿到房子。至于房价,别纠结了,随他去吧。
#楼市降温明显,为何买房成本却越来越大#
简单明了的说:
1.行政干预,市场反应
2.存量房优质房源逐渐售空,价格必然有浮动
3.增量房消化太快,只能调价
4.麻辣粉给力,放钱多了
只要你了解1998年房改政策,2014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政策,即将推出的延迟退休方案,这几个改革都是采用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你就会相信房产税方案大概率也是只征增量房、不征存量房、所以多套房产的持有人大可放心,不需要跟风抛售,现在跟风抛售的都是韭菜心理、过两年肯定会后悔……
樊纲:中国的房价没啥大泡沫,居民收入增速,远高房价增速!按照这个逻辑,为啥普通人买不起房呢?光对照数据增量,忽略了实质上的盘量。房价从2000涨到12000,那是6倍!但是,工资从500涨到5000,那是10倍!
#西安头条#西安102个小区呢二手房指导价出台以后,果然效果显著,西安的存量房成交套数和增量房成交套数双双下跌!可喜可贺!
与此同时,新房推出套数也在稳步提高。二手房更加的难卖了,新房也不再有万人摇千人摇的常态了。
市场在回归理性,购房者在回归理性,炒房客也不得不变得理性,虽然心有不甘,但是没办法,已经套牢,不可自拔,痛哭流涕。
但是,现在流的泪都是之前炒房时候脑子进的水,高位站岗你要坚持住啊!#本地达人计划#
西安的普通民众对这样的结果是喜闻乐见的。
枪打出头鸟,以前涨涨不停,现在跌跌不休,一切都是因果。#西安生活#
西安的网友们,你们怎么看?你家小区的房子降价了吗?
#广州资讯#上一篇讲到广州不少村民无法报建自建房的问题,自建房的报建涉及两大类,一类是存量建设用地报建,另一类是增量建设用地报建,增量建设用地由于涉及到广州市层面的建设用地指标的统筹调配,并且目前建设用地指标十分紧缺,如果涉及到增量建设用地报建不仅流程相对复杂,时间上也基本无法保证。
那么怎么看你家的房子是在增量建设用地上还是在存量建设用地上呢,以下内容可能稍微有点专业,需要查自家基地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私信留言,八哥帮你们查一查。
无论增量还是存量建设用地,前提是规划必须是建设用地,哪些规划呢,村庄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果这个大前提都没有满足,那就没必要往后看了。
满足规划是建设用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看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也就是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目前仍在进行的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数据,有朋友问什么是土地调查?通俗的说,就是摸清每块土地的类别、权属、面积、位置等等,以便国土资源的调控,这些数据最后都汇聚在一张现状图上,只要现状图上是建设用地,那么宅基地就有建设用地指标了,无需再去申请。
以上,如果说规划和现状都是建设用地(注意了,是不是建设用地并不是你说了算,必须看图看数据),那么恭喜你,属于存量建设用地,第一关通过了。
更简单辨别是否为存量建设用地的方法,就看有没有证或者相关的证明手续,早期颁证或者批建设手续,也是按照建设用地的要求来的,除非有的年代久远,当年操作不规范,导致证跟地有冲突,但这毕竟是少数。
有了以上前提,是否就可以安心建房了呢,别急,还有报建的两条红线和报建流程,限于篇幅无法在本篇一次性说完,关注我,下一篇告诉你。#广州#
以后的房地产行业必然会被其他产业链所取代,如大家期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届时,房地产一定会被限制开发,房子增量必然减少,实际上就是摆脱T地财正之后,房地产行业就正常了。[玫瑰][赞][赞][赞]
山水飞行凉城利川的避暑房未来是稀缺资源,产业链升级后会房子增量必减少
过去20年里,国内缺乏住房,所以全国各地都在大建房子,是典型的增量市场。增量市场的特征是不管你做的好不好,都会被前行的历史潮流所带动,过去不总是听说一些地产老板拍脑袋拿地都能赚大钱。但存量市场就完全不一样了,存量市场比拼的是管理能力,体现在质量和服务上,同时增量市场的钱也不好赚。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2020年深圳官方给出的数据是1082万套,包括了各类可居住的房子,其中商品房只有189万套,大部分都是工业宿舍和城中村住房。
按照可居住住房每年100万套,商品房每年3~5万套的增量计算,目前深圳可居住的房子不到1200万套,商品房不到200万套。
【深圳有多少人呢?】2020年深圳户籍人口494.78万,常住人口1343.88万,实际管理人口2200万。
按照深圳每年常住人口45万,户籍人口近40万的增量计算,目前深圳常住人口在1400万左右,户籍人口在530万左右,实际管理人口可能逼近2500万。
200万套商品房,1400万人常住人口,近2500万实际管理人口。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深圳是一个不愿意给你安家的地方。
在深圳,有80%的人住在工业宿舍或城中村,来了深圳,也只有城中村和工厂宿舍欢迎你,除非你是那20%的炒房人。
#深圳#
#房子#
土地为一级交易市场标的,也是城市的资产。
开发商售卖的新房为二级交易市场标的,也是城市居民的大部分资产。房子本身是逐年折旧的,随着城市资产的升值,房子周边配套设施越来越成熟,通胀,经济增量,市场供需比。。。
天津土拍vs杭州土拍 北方第二大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怎么了?增量和存量房库存这么大,2022年第一次土拍竟然这么灰头土脸!
北京鼓励非居住建筑改建租赁房。说明官方正在千方百计做房地产供应端口的增量,这会改变目前供应短缺的局面,同时北京的人口增量并不大。
如果能把学位的问题进一步解决,那么,北京的房子更多会回归居住价值。
所以,炒作北京的房子是很愚蠢的事情。
未来十年,你的主要财富,准确一点,80%的增量财富,将来自于股市而不是房产。想清楚,做着简单的测算,然后,好好把握!
【现在和今后,房子稀缺吗?】
商品房的寿命有多长?
应该与人同寿吧。70年产权的住宅,应该属于百年建筑。
房子越建越多,而拆掉的房子却很少。
这些年,人口增量不算大,所以要放开二胎和三胎,让新生儿的出生率不下降。
从总量上说,房子稀缺吗?
当然不稀缺,甚至称得上过剩,房多人少的地方,并不少见。
大量房源中,稀缺的是一二手倒挂的新房,是买到就大赚的次新房,是性价比高、能够全款买得起的老破小……
人为制造的稀缺,属于炒作,总会雨打风吹去。(雷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