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10年的大佬预言,楼市突发三大信号,做好潮水退去的准备。
我们都知道,从我国1998年房改以来,楼市已经经历了20多个年头,商品房涨涨跌跌,但价格始终越来越贵,很多炒房客都赚到了钱。
然而2022年楼市似乎已经变天了,不仅全国房价出现了补跌,而且啊,炒房10年的大佬也预言“楼市未来会出现三大信号,我们一定要做好潮水退去的准备”。
1,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不得不承认,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加剧的时期,根据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老龄人的数量高达2.6亿,每7个人当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
另外人口出生率也在逐年的下降,现在结婚的人也越来越少,结了婚的人,愿意生小孩的人也越来越少,生二胎的更少,生三胎根本指望。
2,房屋数量严重过剩。
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的房地产,说实话修建的房子早就够14亿人居住了,哪怕是一人一套也是绝对够的,房屋数量严重过剩,早就供大于求了。
所以现在购房需求严重不足,毕竟在城镇家庭当中,31%的家庭都拥有了两套住房,10%的家庭甚至拥有了三套以上的住房,绝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一套住房,买房的欲望并不大。
3,保障房取代商品房趋势明显。
另外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推进保障房的修建,就是为了确保那些低收入的人群买不起房能够有解决居住的房子。
而且这样的趋势非常的明显,未来很可能保障房有望取代商品房的趋势,毕竟保障房非常的多,有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重庆地产视野 #重庆头条#
当各级监管主体集体装瞎作哑的时候,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节奏!
16层的商品房、建筑高度约40–48米,属于高层建筑,售楼处证明楼间距9—14米!问题如下:
1、建筑规划怎么审批通过的?
2、总平面消防审核怎么同意的?
3、日照分析报告怎么合格的?
4、怎么取得销售许可证的?
5、怎么进行竣工验收与备案的?
6、购房者能接受吗?
预判:违反建筑工程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法规,结果一个字———拆!
中国房地产已经到了饱和边缘。
过去30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202亿平米。目前全国在建房屋面积还有97亿多平米,此外,在住房商品化之前和来自非商品房的城镇居民住宅存量估计90—100亿平米。也就是说,全国城镇住宅城镇居民住宅存量总共将达到380—390亿平方米。
按现有城镇人口计算,人均拥有住房面积约为42平方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镇住房建设已经到了饱和的边缘。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增长开始走下坡路,那么假如房地产还按照原来的高速发展模式,盖出来那些多余的房子卖给谁呢。
2021年,我们卖了1273.5万套住房、生了1062万人。从数据的比较中也许可以找到楼市低迷的答案。
尽管2021年下半年楼市开始降温,但全年成交还算不错,有小幅度的增长。2021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81930亿元。如果按照70%的住宅面积占比以及100平米每套房来计算,2021年,全国销售了住宅1273.5万套。
再来看一看人口数据,2021年,全国常住人口出生人数量为1062万人。
很显然,按当年人口出生数量及住宅销量来比较,人均成交量约为1.2套。
今年的楼市情况大家都有直观的感受,一个字“冷”。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不管是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都处于同比下降之中。
2022年1—10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5%。商品房销售额108832亿元,下降26.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2%。
这样的降幅远超2008年那一次。
至于远期购房需求,出生人口数据来看,乐观度并不高。尽管三孩政策放宽,尽管开始有了延长产假及适度的补贴。多生孩子的意愿并不强烈。今年出生人口数量,按现在的情况,可能会突破1000万这个下线,低至950万人左右。
如果按现在成交量同比减少25%来估算,今年住宅成交量约为955万套。
两项数据一对比,今年估计人均成交量还是会达到1套。
当前,各项救楼市的政策正在叠加发力,一些人又开始在思考,房地产是否会再来一轮牛市。那么,看了这些数据,你认为房地产的牛市还会回来么?
去年2021年我们国内销售了商品房面积达到17.9亿平方,如果我们以每套房100平方计算,那么去年我们卖出1700万,而去年我们出生的人口只有1062万,再创新低。
按照这种趋势,房地产的模式不可能持续,以后新房销售跌破500万套,300万套都是大概率事件。而开发商怎么办?要不提价销售?这个很难,首先需求下降,尤其三四五线城市本身供大于求,很难涨价了;更重要,未来的模式是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大力发展公共性住房,深圳从2018年到2035年住房供应量到达200万套,其中不低于60%是公共性住房。而目前深圳可售性公共住房的安居房和人才房,价格只有同一地段的5折和6折,这不比商品房香吗?所以,未来不少开发商要转型或者退出房地产行业。
对于个人来说,尤其刚需,是买房好时机。未来可选择性会更多,符合条件可以选择安居房,人才房,口袋钱不多的不符合资格的可以普通商品房,改善性住房可以换大户型商品房。#新房#
未来只有三种房子。
第一种,比如别墅,大平层。它是富裕阶层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对应高持有成本,流动性以及高价值。
第二种,就是大家购买的普通商品房。没有市场,没有流动性,只有使用和居住价值。
第三种,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安商房,廉租房。有一些价格可以市场化。但过程被政府高度监管。
这三种房子是可以预见的。
具有确定性的未来。
未来中国的房子账面价值依然会存在,相应的抵押比例会降低,但是会保留,流通价值,必然会持续降低。
保障账面价值,是国家和政府的经济责任,
剥离流通价值,同样是国家引导社会财富和资金提高效率,往更有价值的领域和方向运动的必然行动。
关注我,买房路上不迷茫。
#相会厦门##厦门头条#【12月6日】厦门市共网签商品房337套[谢谢][谢谢]
数据统计,12月6日,厦门市共网签商品房337套。其中,住宅171套,面积22981.72平方米。
现在普通商品房格局都一样,没创意,设计也缺乏人性化!不实用!开发商在产品上都没兴趣改进一下,心思都花在促销赚钱上
房子具有金融属性称为商品房,是商品它就得复合经济规律的运行法则。为什么是商品的房,偏偏违背经济规律?游戏规则是主办方定的,主办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直至从内烂到外为止。当下的房产如千股封死跌停的场景,异景壮观。想逃的出不来,进场的在观望,於是自救(信用贷…能贷的全贷光)。况且房产持有量多在国企,央企,上市公司这些头部企业,烂船三斤铁。
房地产市场有问题吗?
那个时候,我们城市中心80平米的商品房,仅仅售价15000元。
前年,朋友住了三十多年的老房子,卖出去50万元。
你说奇怪不奇怪。
好消息,成都将再无烂尾楼,今天,成都印发了巜商品房预售监管办法》,商品房预售款将直接存入监管账户,开发商不能以任何理由违规收取购房款,开发商想挪用、跑路门都没有。
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新房与二手房存在价格差,而且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让购房者多少有些担忧,监管办法的出台,至少给购房者打了一剂安心药。
有那么多钱不能在镇上买商品房吗?何必回去跟家人争呢。真是自作自受。
成都烂尾楼,再见了。
从此以后不用担心有烂尾楼了!
★成都出台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办法,明确预售款应全部直接存入监管账户,开发企业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违规收取购房款;预售款监管期限,至商品房集中交付止。
房地产时代的帷幕是从1998年开始拉开,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单位停止福利分房,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房开始遍地生根发芽。从97年到02年,城镇住宅新开工面积年均增速为26%,五年增长了近4倍。
第二件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始实施,基本上锁死了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农建设通道,规定了农地要想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经过征地后变成国有土地,这也就确立了城市政府对土地建设的掌控。
房地产从前期的野蛮生长到现在的时运不济,对于后市大家怎么看,房价还有可能翻倍增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