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育# 广州房东准备卖房,发现房子的学位被租户用了。关键是房东说这是盗用,可是广州实行的是租售同权,所以你觉得这套房子的学位被租户用了真的不合法吗?
广州地段好的公寓小产权也有人投资?知道赚钱的套路,直呼“高”!
在“北上广深”中,就属广州房价最低了,而且限购政策也没有其他3个城市严格。但是房价依然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公寓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了。
公寓出来了这么多年,从基本上是大产权转变为越来越多小产权公寓,其实离不开zf的政策。抑制房价上升,“租售同权”政策落地,避免炒房,“限价”等。
可以说地段好的房子越来越值钱是所有人的共识,不仅是住宅,公寓也一样。但是产权归属个人,就导致了房价很难受控,出台的小产权(可以说是租赁合同),长租房而已,到期又收回来调控价格。
好地段买小产权公寓投资就像是做二手房东,30万20年的租赁合同,一个月1250租金,你转租给给别人,好地段不愁租,一个这样的公寓保底租个1700不过份吧!就是赚差价,按照广州租房行情,一年涨租100块/月。假如五年过后想转手,同样是租赁合同,3000转手费,2200租金/月*12月*15年(剩下年限)=39.6w,不算以后租金涨,你赚了5年租金11.4w和9.6w差价。
所以你懂了别人投资小产权公寓赚的套路了吗?你只是租房赚钱的,真的很在意产权吗?有多少个租户会问房东:你的房子有房产证的吗?
投资需谨慎!选对地方很重要。
懂了不妨关注一下!不懂也可以问我。#装修那些事# #Dou爱新居#
【老师流动、打破学区、租售同权,我们再也不用买学区房了?】学区房动不动上千万,家长们为此愁白了头,深圳准备立法做出改变了吗?类似做法能在全国推广吗?家长再也不必为孩子的教育焦虑了吗?
①深圳人大的草案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7月30日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这一份旨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草案中,提到了三项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改革的措施,引发了全国家长的关注。
在第九条“义务教育”中提到,优化积分入学政策,综合考量户籍、居住时长、社保年限;推行大学区招生办学;建立学校教师交流制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第三十八条“租赁住房市场”中提到,探索租售同权制度。
什么是租售同权呢?就是在基础教育入学方面,租房子的和买房子的享受同等权利。这与之前深圳实施的积分入学办法(有户籍有房产优先)是不同的。
什么是打破学区呢?就是实行大学区制,弱化房产与学校之间的强关联关系,这种大学区制在深圳已经实行了六年的时间,但依然有进步的空间。
什么是老师流动呢?就是老师不再“由学校领导”,而是改为“由教育局/教委领导”,老师由终生就职一所学校,变为每隔几年时间就流动到不同的学校。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的性质是草案(征求意见稿),距离真正的落地实施还有很远的距离。在实施之前,具体的条款还有可能进行更改和调整。此外,还有四个问题需要一并说清。
②大学区谁来定义
既然要实行大学区,就要先定义大学区。有些大学区,是几个街道内学校的简单合并;有些大学区,是区级范围内许多学校的合并;有些大学区,对区域内的学生们来说,机会均等;有些大学区,在买房时间、身份积分上还要分个三六九等。
深圳是准备沿用之前的大学区制,还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或者是借鉴北京和广州部分地区的大学区制呢?
③租售同权待理清
如果租售真正实现同权,那对学区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会是致命的打击。毕竟买一套房子和租住几年的成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指望深圳房价腰斩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以深圳今时今日的地位,追求房市稳定才符合各方利益诉求。
之前租户孩子上学,必须征得业主同意。想要真正实现租售同权,这条规定恐怕是要“寿终正寝”。
④教师流动需待遇
比租售同权更为引人注目的措施,是教师的流动。学校成为铁打的营盘,老师成了流水的兵,这是我们过去多少年没有看到过的景像。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真的可能实现“教育资源摊平,名校就此消失”。
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流动一来可能会伤及优秀教师的热情,二来会给教师的上下班造成不便,三来可能促进教师评价方式变革。
⑤百姓困难要解决
说完了对老师的影响,咱也得说说对老百姓的影响。种种政策之下,有些钱的中产阶级的蛋糕被动了,但只要政策有利于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应该被视为好政策;只要执行结果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都应该被视为好举措。
如果想让老师流动、打破学区、租售同权这三项同时落地,除了在政策端考虑细致;在执行时雷厉风行,还需要匹配其他的保障。比如优秀教师的待遇,比如老师上下班的通勤,比如多孩家庭的接送。
从目前情况来看,深圳的新举措何时落地还是个谜,全国多数地区也无法进行模仿。但从整体趋势上看,国家要促进教育公平,缓解教育焦虑是认真的。我相信,未来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
你看好深圳基础教育新举措吗?你认为学区房会成为过去时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媒体:深圳模式逼近基础教育公平# #深圳头条# #我在大学等你#
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强调大城市房价“租售同权”,是真的吗?
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是给明年的经济工作画上重点、计划方向,所以非常的重磅!
其中有关房地产的笔墨,是近几年来最浓的。这次,打破常规的是,直接将房地产推上了一个非常史无前例的高度!聚焦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一、
谈到大城市,我们首先对大城市下一个定义。
什么是大城市?
中国对大城市有分类和定位,不仅仅是北上广深。
你可以关注一下这些城市,看自己对它们是爱?或恨?
如果你五年前在这些城市布局了房产,我相信你是爱的。
如果你的房产一直不在这些城市,我觉得你可能是恨的。因为这几年这些城市崛起的这么猛,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在这些城市“上车”。
然而,那些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人恰恰又是这些没有上车的普通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每天都起得很早,但是收入却很少;有些人是外卖员,每天睡得很晚,但工资可能只够吃喝;有些人就是普通白领,表面光鲜,但薪水就是每月“白领”。
在上海,税前平均月薪约为9580元,月薪过万的也就占了35.09%。换句话说,大约70%的收入低于1万的人,尤其是外来人员,实际上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住房问题。其住房问题没有解决,在大城市就不能安然发展,容易形成新的社会隐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双速发展,多一点“军马”,就需要解决温饱和住房问题。但解决的仅仅是居住问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控制大城市的房价,一定要和大城市的房价死磕!
二、
请允许我再强调一下:
大城市的房价,长线看,还是会上涨的!
从2019年年末开始,深圳和上海的房价,就出现了新的一轮抬头趋势。自2020年6月起,北京和广州的房价,也开始暗中发力。
对于这些大城市来说,人口不断流入,土地供应量有限,根据市场本身的规则,供应不足的市场,房价是会上涨的,这是一般的经济规律,大城市将来的房价一定会越来越高。
所以,买不起房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但不代表没有房子住。
“买不买得起房子”“有没有地方住”,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请大家认真看一下本次会议中的“解决大城市突出的住房问题”这句话说的是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房住就可以了。
在这次会议上,解决方案也明确地提出了:大力发展租赁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这样做。到2020年10月,北京已建成并集资兴建公共租赁住房20万套。到2020年11月,上海全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总量达到13.3万套。
因此,下一阶段大城市住房发展目标明确,一定要大力发展租赁市场。
唯有从供应链源头切入,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
在这次会议中,还提到了更重要的一点。
制定长租政策,逐步落实“租售同权”。
“长租”是指5年以上的租赁。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很简单,对于很多外来人口而言,在大城市估计一辈子都买不起房了。怎么了,那就直接租房子住一辈子吧。按照政策,也可以享受和买房子一样的待遇。这就是所谓的“租赁同权”。
尽管有许多城市在推动,但它真的很难!
假如租售同权,那么买房的意义将大大打折扣,房地产市场将受到严重影响;那么背后的一系列教育、医疗资源问题,会不会更加紧张、矛盾难解;那么估计租金也不会和现在租价对等,估计你也租不起房子。
今年疫情流行期间,许多住宅区同时规定,只有住宅区的老板才能进入,租户一律不能进入。花5000元租房和花500万买房的,想要权利对等,真的太难了!
不要指望把房价降到每个人都能买到房子。这是不现实的。
大城市的房价不是都给每个人机会的。买得起房的会买房,买不起房的会租房。
同时有两点提醒大家:
如果租和卖有同等权利,前期买不起房的人也租不起房。
如果你认为租售同权,这意味着你不需要买房子了。
说到这里,首先要问问你未来的岳母是否同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什么信号##房地产#
只需这一点,股市飞上天
我们知道房产就是城市的股票,买了房产就是城市的股东,享受城市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而股票就是公司股东的凭证,买了股票就是这个股票公司的所在城市的股东,可是买了公司的股票却无法享受城市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于是,房价一直上涨,因为公共服务的价值在涨。而股票在三千点徘徊十多年,昨天还回到两千点。
昨日(4月25日),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是惨不忍睹的一天。
三大指数全部低开低走,沪指午后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一夜回到解放前。
截至当日收盘,沪指跌5.13%,深成指跌6.08%,创业板指跌5.56%。两市超4500股飘绿,近千股一度跌超9%,近700股收于跌停,成交额达8969亿元。
突如其来的“黑色星期一”,引发各种猜测。包括疫情在多地出现散发迹象,各地抢购,人民币汇率贬值,公司业绩“爆雷”集中披露,外围市场动荡等诸多因素夹杂,都成为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
跟股市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一周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同比下降城市个数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趋稳,同比下降或涨幅回落。从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来看,北京、上海和深圳环比分别上涨0.4%、0.3%和0.8%,广州环比下降0.1%。
更能真实反应房价的二手房同比数据,北京分别以一年同比涨幅7.2%,两年同比涨幅14.3%双双名列全国第一。也就是说,现在北京房价比一年前上涨了7.2%,比两年前上涨了14.3%!
股市频频千股跌停,楼市70城保持平稳。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投资者的吐槽中。
更神奇的是,管理层对股市数次救市,可惜越救越惨。相反的是,楼市各种打压房价的政策源源不断,即使房价回调,只要一松绑调控给点阳光就灿烂。
难道,股市真的无可救药了吗?难道真的中国公司没有没有价值没有盈利能力吗?
当然不是,中国好公司太多,更多公司盈利非常好,比如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股价常年四五块钱,但是盈利年年上涨,甚至年分红盈利已经超过6%,放在全世界也是非常优质的公司。
反之,中国的住宅年租金回报率只有1.5%,北京随便一套住宅就要上千万,可是每年租金仅仅十几万,远远不如把钱存在工商银行。
同样是北京的房产,如果是商住公寓,年租金回报率达到5%,可是房价只有周边住宅的三分之一。
难道是因为交易税费高,不好交易吗?也不是,工商银行的股票既不限购,交易契税远远低于住宅,更可以今天买明天卖,而住宅只有持有两年后的交易契税才相对较低。可是反而大家都愿意炒住宅,不愿意买流动性更好的股票,甚至收益性更高的商住公寓。
如果说股票不能住,所以大家不愿意炒,可是商住公寓跟住宅的居住属性没有区别,可是大家仍然愿意炒住宅,不愿意炒商住公寓,甚至不愿意炒股票。
如果说商住公寓的居住属性没有普通住宅高,那么为什么商住公寓的租金要远远高于普通住宅,难道那些租商住公寓的人就傻吗。
同样是住宅,其中的别墅更是边缘化,买了以后就基本卖不出去,更是很难出租,命运还不如商住公寓。
对比上面这些产品,从股票到工商银行,到住宅,再到商住公寓和别墅。只有那些并非高大上的住宅价格坚挺但是租金很低,甚至看破旧也是价值连城,甚至北京的地下室、没有电梯的筒子楼住宅也要单价十几万。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区。
因为有名校学区,地下室也能上千万成交,因为没有学区,高大上的商住公寓只有同位置同面积的地下室的一半。
因为有名校学区,爬楼梯的老房子也有人愿意天天爬楼梯。因为没有名校学区,独栋别墅也只有空置有价无市。
因为可以炒学区,七十年的住宅对于多岁家庭即使自己不上学,也要提前买下,目的是高价卖给别人上学。
只要绑上了名校学区,地下室飞上了天,就是茅坑绑上学区不仅不臭了还觉得好香。
只要卖不出去的房子绑上学区,立刻有人抢购,抢购的人根本不是为了自己上学,而是为了别人上学只能从自己手里买房。
所以,让中国股市上涨的政策非常简单,只需要一条政策,就是买了股票可以入学。
比如,买了工商银行股票,达到十万元市值,那么账户所有人的孩子就可以入学工商银行注册地的当地学区。同时,六年内不能出售工商银行的股票。那么,你看看工商银行的股票会不会上涨,相信宇宙第一大行都能打着滾翻倍。
那么,这个政策会不会采纳呐,其实国外都已经采用,就是买了股票跟买了房子是同权的。
只有中国,股房不同权,只有买了房子或者说住宅,才能上学,甚至同样是房子,商住公寓都不能入学,所以才有中国独特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还能转让房子的时候变相炒学区。谁给的价格高,就让谁来上学。
那么,绑上了学区以后,股市会不会雄起,相信学区股就会出现,那些注册地在学区的公司就会成为炒作的对象。
租售同权目前开始落地,相信股房同权也正在路上。
《只需这一点,股市飞上天》
前面的文章,我们知道了房产就是城市的股票,买了房产就是城市的股东,享受城市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而股票就是公司股东的凭证,买了股票就是这个股票公司的所在城市的股东,可是买了公司的股票却无法享受城市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于是,房价一直上涨,因为公共服务的价值在涨。而股票在三千点徘徊十多年,昨天还回到两千点
昨日(4月25日),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是惨不忍睹的一天
三大指数全部低开低走,沪指午后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一夜回到解放前
截至当日收盘,沪指跌5.13%,深成指跌6.08%,创业板指跌5.56%。两市超4500股飘绿,近千股一度跌超9%,近700股收于跌停,成交额达8969亿元
突如其来的“黑色星期一”,引发各种猜测。包括疫情在多地出现散发迹象,各地抢购,人民币汇率贬值,公司业绩“爆雷”集中披露,外围市场动荡等诸多因素夹杂,都成为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
跟股市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一周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同比下降城市个数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趋稳,同比下降或涨幅回落。从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来看,北京、上海和深圳环比分别上涨0.4%、0.3%和0.8%,广州环比下降0.1%
70城二手房数据
更能真实反应房价的二手房同比数据,北京分别以一年同比涨幅7.2%,两年同比涨幅14.3%双双名列全国第一。也就是说,现在北京房价比一年前上涨了7.2%,比两年前上涨了14.3%!
股市频频千股跌停,楼市70城保持平稳。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投资者的吐槽中
更神奇的是,管理层对股市数次救市,可惜越救越惨。相反的是,楼市各种打压房价的政策源源不断,即使房价回调,只要一松绑调控给点阳光就灿烂
难道,股市真的无可救药了吗?难道真的中国公司没有没有价值没有盈利能力吗?
当然不是,中国好公司太多,更多公司盈利非常好,比如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股价常年四五块钱,但是盈利年年上涨,甚至年分红盈利已经超过6%,放在全世界也是非常优质的公司
反之,中国的住宅年租金回报率只有1.5%,北京随便一套住宅就要上千万,可是每年租金仅仅十几万,远远不如把钱存在工商银行
同样是北京的房产,如果是商住公寓,年租金回报率达到5%,可是房价只有周边住宅的三分之一
难道是因为交易税费高,不好交易吗?也不是,工商银行的股票既不限购,交易契税远远低于住宅,更可以今天买明天卖,而住宅只有持有两年后的交易契税才相对较低。可是反而大家都愿意炒住宅,不愿意流动性更好的股票,甚至收益性更高的商住公寓
如果说股票不能住,所以大家不愿意炒,可是商住公寓跟住宅的居住属性没有区别,可是大家仍然愿意炒住宅,不愿意炒商住公寓,甚至不愿意炒股票
如果说商住公寓的居住属性没有普通住宅高,那么为什么商住公寓的租金要远远高于普通住宅,难道那些租商住公寓的人就傻吗。
同样是住宅,其中的别墅更是边缘化,买了以后就基本卖不出去,更是很难出租,命运还不如商住公寓。
对比上面这些产品,从股票到工商银行,到住宅,再到商住公寓和别墅。只有那些并非高大上的住宅价格坚挺但是租金很低,甚至看破旧也是价值连城,甚至北京的地下室、没有电梯的筒子楼住宅也要单价十几万。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区。
因为有名校学区,地下室也能上千万成交,因为没有学区,高大上的商住公寓只有同位置同面积的地下室的一半。
因为有名校学区,爬楼梯的老房子也有人愿意天天爬楼梯。因为没有名校学区,独栋别墅也只有空置有价无市。
因为可以炒学区,七十年的住宅对于多岁家庭即使自己不上学,也要提前买下,目的是高价卖给别人上学。
只要绑上了名校学区,地下室飞上了天,就是茅坑绑上学区不仅不臭了还觉得好香。
只要卖不出去的房子绑上学区,立刻有人抢购,抢购的人根本不是为了自己上学,而是为了别人上学只能从自己手里买房。
所以,让中国股市上涨的政策非常简单,只需要一条政策,就是买了股票可以入学。
比如,买了工商银行股票,达到十万元市值,那么账户所有人的孩子就可以入学工商银行注册地的当地学区。同时,六年不能出售工商银行的股票。那么,你看看工商银行的股票会不会上涨,相信宇宙第一大行都能打着滾翻倍。
那么,这个政策会不会采纳呐,其实国外都已经采用,就是买了股票跟买了房子是同权的。
只有中国,股房不同权,只有买了房子或者说住宅,才能上学,甚至同样是房子,商住公寓都不能入学,所以才有中国独特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还能转让房子的时候变相炒学区。谁给的价格高,就让谁来上学。
那么,绑上了学区以后,股市会不会雄起,相信学区股就会出现,那些注册地在学区的公司就会成为炒作的对象。
租售同权目前开始落地,相信股房同权也正在路上。
一线城市里,深圳房价凭什么领涨?还会一路涨下去吗?
从“房住不炒”以来,房价打横甚至是拐头向下的趋势已经很清晰了,不过这说的是三四线以后的城市。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仍然还是领涨,给全国的房产中介递着刀把子,打着强心针。这其中广州已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线,最抢眼球的还是北京上海和深圳。
房价猛不猛,可别太相信那些中介挂牌的信息和群里散播的段子,只要看政策调控得严不严就能知道。下表中是全国,不,是全球最严苛的房产调控内容,从落户、限贷、限购、限售、利率,甚至是离婚规定,全方位无死角的掐着脖子。
全国房价的阶段性高点已经(后线城市)、即将(一二线热门城市)出现,这一点不用质疑。但唯一可能例外的,应该就是深圳。
帝都、魔都不用多讲了,一个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个是经济金融产业高地,吸引的是全世界的资源,而深圳靠大湾区辐射与科技产业领军,成了房价新贵且越来越贵。
为什么说深圳压不住房价的帽子?理由有好几个:
1.北京上海的地域面积要远远大于深圳,分别是10倍和6倍,而人口数量深圳有北京上海的一半。而且由于产业优势,论人口增长和流入速度,深圳肯定是快于京沪的,这从落户的难易程度就显而易见。僧多粥少,不涨才怪。
2.北京历史最悠久,上海也发迹了200年,而深圳40年前还是个小渔村。啥意思?说明北京上海原本就有大量的土著居民是有房子的,他们通过拆迁、置换、改善,刚需的刚度肯定比外来人口小。而深圳有一个算一个,进来的全是刚需,只有自购商品房一条路。
3.未来发展的最核心依托是什么?就是科技!深圳毫无疑问在这方面已经领全国风气之先了,甚至在有些产业领域,全球也独领风骚。再加上国家给大湾区不停的送政策,对高科技人才的要求会长期处于饥渴状态。
可是房价最终不能涨到天上去,否则就是道拦人的铁门槛儿,与其发展需求背道而驰。所以,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今后也必将成为“租售同权、租赁优先”政策落地的急先锋,从长线角度看,房价仍然是要回复平稳与合理,这几年加杠杆热炒的,不及时脱手,死在山顶的可能性依旧非常大。
学区房,终于迎来了一记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