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TVB“御用恶人”林敬刚,实在是太有远见了!眼看着在TVB没有发挥机会,薪酬又低,他来到新会定居,更在这里的农村承包了两百亩的柑园,年产160万斤,摇身一变成了“陈皮大王”!
10月23日,有媒体探访了他的柑园,画面看上去是绿油油的一整片,十分壮观,每一颗树上都是硕果累累。林敬刚介绍,这些小青柑待到两个月之后就变成大红柑,不仅可以用来泡茶,而且还可以制作陈皮。林敬刚还在新会当地开设了商铺,实行种植销售一条龙产业服务。
据他介绍,这处果园占地大约在两百亩,每一年的产量可以达到160万斤。厂房内,一筐筐的陈皮叠在一起,数量十分多。陈皮本身就是“年份”的东西,时间越长,它的价值就会越大,看来“钱途”十分可观。
实际上,林敬刚加入TVB已经27年了,但他一直都比较边缘,演的都是一些“闲人”、“恶人”,可以说是大材小用了。但他说自己其实一直没有放弃,虽然现在主要在内地发展,但有工作邀约也会返回TVB。
他说自己为了演员这个梦也流过不少男儿泪,曾经想过放弃,转行,最后都坚持了下来。在这个挣扎的过程中,林敬刚最感谢的是妻子,这么多年来全靠妻子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从来不嫌弃他在无线的地位,也从来不给他任何怨言,反而很愿意聆听他在工作中的不顺意,这也是让他一直能撑下来的原因之一。
而他也特别务实,告诉大家来内地发展和开设柑园也是为了生计。“这几年我真的基本在内地拍电影,多了不少演出和学习的机会,算是给自己多找了条路,登台商演也一直在进行,要搵食嘛!只要有人欣赏我,任何我觉得值得付出的演出工作,我都会做。有时候在内地拍戏也挺辛苦,不过都是值得的。”林敬刚说。
这次选择在新会开设果园,也是因为他的家乡就在新会,所以到这里承包果园不仅可以落叶归根,而且还能体会到家乡的温暖,为家乡做一份贡献。
非常佩服林敬刚,不管是做事还是演戏,从来没有在乎自己明星的身份,反而是全身心投入,一边做一边学习种植,相信他一定可以闯出一番事业来!#趣谈八卦#
#江门头条#1月10日,新会的濠桥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今天,我来打卡了,心情怎么样?
我走进濠桥市场,看到里面环境干净、整洁、卫生,鲜肉区、水产区、蔬菜区等分区清晰规范,商品摆放整齐,过道宽敞,地面干爽,以往的商铺不文明经营、地面湿滑、垃圾乱丢等“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通风比改造前更好了,在水产区要、鲜肉区,再也闻不到异味了,[赞][赞][赞]进入市场的感觉就像进入超市,这样超市式的集贸市场,我喜欢,你呢?
为创文,齐岀力;文明江门,由我做起!#创文# #我要上微头条#
#江门头条# 今天去逛街的时候,在江门市新会区花鸟街那边买了两盆小棵的年桔,那边年桔价格小棵的50元左右,大棵的80元左右。我今天买的那两棵虽然是小棵的,但是桔子生的很多,很密,看起来很漂亮。
广东人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喜欢买年桔来摆放在家里,这样做一是增加新春的喜庆气氛,二是求个吉利。“桔”与“吉”是偕音,在公司、厂场、酒店、商铺或是家里摆放年桔树,再在树上挂满红红的红包,既美观好看,又寓意大吉大利,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新春兆头。
每个人都希望来年有所得而无所失,故购买年桔摆放,是想求得一个好兆头,希望新的一年钱财象猪笼入水,捞得个盘满钵满。
#来宾头条#走马广西骑楼
蜗居在都市高楼里的人们,偶尔会在某个炎炎夏日,想起家乡老街那一排排廊柱相连、风凉习习的骑楼。
小时候,也常常趴在自家小阁楼上,看楼下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行人都不慌不忙,悠闲的从一家家商铺门前走过。上学路上,倒背书包,如蝶般穿行在老迁江街走廊方柱之间,和小伙伴们相互追逐、嬉闹。猛然间,对街楼顶晾衣的竹竿下闪过一张笑脸,转眼又消失在女儿墙背后。年少的心,也跟着挂晒的裙裳一起随风荡起。
多年以后,当老去的骑楼在不经意间成了南方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久违的“骑楼情结”也会不期而至。
据说骑楼起源于印度,更多的说法是来自希腊。上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带到广州,一经传入,在中国岭南一带即大受欢迎。传自西方的骑楼,经过漫长的本土化吸收改造,已演变成岭南独有的一种建筑群落。巴洛克式的铁栏阳台,罗马柱、圆拱窗,加上东方格调的雕砖、花窗、清水墙,中西合璧,宜商宜居,近百年来一直被当地居民普遍认同和接受。岭南地区夏季漫长,高温多雨,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同处亚热带,相同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相似的建筑格式。临街一楼往里凹进,二楼两根方柱跨在门前,穹顶走廊,远远看去,就像二楼骑在一楼上,于是民间通称“骑楼”。骑楼多为三四层,大门两柱之间一般为3米到5米,一楼做商铺,楼上可住人。走廊既方便行人遮阳避雨,又能吸引顾客流连商铺,从容购物。
图片
骑楼天然营造出的亲睦氛围,迎合了中国人重人情、讲鹭港的传统。连排骑楼让家家户户比邻而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都相往来。每到夏日黄昏,提一桶水泼洒门前,搬出桌凳,一家人就在走廊上纳凉用餐。夜晚时分,左邻右舍的老少爷们排排一坐,手摇大蒲扇,摆起龙门阵,板古八卦,谈天说地。妯娌三三两两聚到一起,一边钩织毛衣,一边家长里短,叽叽喳喳,不时哄笑,声传街坊。
也只有在梧州骑楼城才会看到这样的遗迹,走廊的砖柱上嵌有铁环,二楼临街开出一个小小的“水门”。像“铁环”、“水门”、“埋街”这样的辞汇,还有“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的民谣,老梧州人听了都会会心一笑,倍感亲切。原来,梧州地处三江水口,以前几乎年年水患成灾。一旦大水埋街,骑楼门前柱上的铁环用来系船,水门则备出入。直到2003年,梧州的河东、河西两岸筑起防洪大堤,昔日居民从二楼出门、泛舟叫卖的景象才不复存在。
图片
位于河东老城区的梧州骑楼城,保存街道22条,骑楼560幢。2003年实施改造工程,投资1.8亿,规模宏大,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翻新441栋,增建110栋,面积近40万平方米,总长7公里,最长的走廊达2530米,重现了昔日梧州繁华盛景,号称“中国骑楼博物馆”。梧州素有百年商阜之称,骑楼城最繁荣时有富贾上万,大小商号1500多家。骑楼最早要算位于河西白鹤山上的英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01年。梧州海关旧址、思达公医院旧址,还有大东酒家、粤西楼、马王街和金龙巷,都是梧州骑楼城不可不去的看点。从新西旅店到龙母太庙的防洪堤内墙,有一段1.4公里的浮雕长廊,漫步其下,梧州两千年的历史文化大可尽收眼底。
不单梧州,广西的百色、北海、柳州、南宁等几个大中城市都有骑楼旧址和新景。
说到柳州骑楼,老柳州人都知道有个小南路,民国时期就以经营布匹百货出名,又称苏杭街。培新路有号称民国广西第一梨园的曲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方红是卖缝纫机的国营商场。鱼峰路多肉店、饮食店。五角星则为当时的商业文化中心,人民饭店、人民电影院、柳州剧场都在那里。谷阜街更是昔日两广一带名闻遐迩的米市,如今已开发成一个集居住、商贸、饮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商城。
南宁最早的骑楼是中山路的一座基督教堂,由英国人建于1906年,属于典型的西式教堂。南宁骑楼有的采用多重瓦檐,青色琉璃瓦,四角翘起,有的后进是木结构,四角立木柱,一通到顶,清水墙盖小青瓦,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2007年,南宁以“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地方特色”为口号,打算用八年时间,翻新与重建并举,打造一座商业文化公园式的骑楼城。骑楼城建成后,将遍及中山路、民族大道、朝阳路、民生路、新华街等13条街道,保存新会书院、邕宁电报局旧址等。
其实,不仅是大中城市,广西的不少县城也能找到骑楼的踪影。比如融安县的长安镇,武宣县的东乡镇,都是近代广西的名镇,其保存的骑楼遗址见证了昔日古镇的繁华与变迁,也颇有可观之处。
百年沧桑,话说不尽。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广西骑楼建筑群落,无论新旧交融,还是古今同现,都真实记录了几代广西人的生活场景与历史变迁,游览其间,不但可触摸到各地骑楼蕴含的文化底蕴,也能感受到每个城市在今日的精神品位与人文追求!
普陀那个已经流拍5次,价格已经砍掉近2亿的商铺又流拍了 什么价格能拍掉?
普陀区长寿路附近有个铺子,已经拍卖了6次,起拍价格已经由首拍的4.75亿,降低到如今2.8亿起拍,几天前依然流拍了,也就是说,下次起拍,其起拍价格接近首拍价腰斩了。那么,下次如果起拍价为2.3亿左右,可能拍卖掉吗?
这个铺子就是西康路1068号维多利广场裙楼。说这个地址大家不熟悉,如果说在这里使用的企业,上海人很熟悉,就是有名的顺风大酒店所在地,那个屹立在西康路新会路口的著名酒店。该地址建筑面积合计:11,708.44平方米,地使用权类型:上海市西康路1068号底层至四层商场(转让)、上海市西康路1068号中方商场1-4层(出让),土地用途:上海市西康路1068号底层至四层商场(综合)、上海市西康路1068号中方商场1-4层(商业用地),结构:钢筋混凝土。标的物无抵押、无司法查封。
整体上来说,就是一个纯粹的裙楼商铺,地段好,位置好,附近是巴黎春天,189广场和普陀新天地,商业氛围非常好。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可餐饮的旺铺为何屡屡拍卖失败呢?
其实很简单,铺子已经老了,土地使用年限是到2042年9月17日,使用年限仅仅剩下了20年。这是影响该铺子成交的最大阻力。铺子总面积11708平方,下次竞拍起拍价应在2.4亿左右,奇葩单价依然超过2万,对于一个仅仅20年使用权的铺子来说,似乎依然不是很便宜!
我在长寿路附近呆了近20年,用多年地产经验来看,我估计,这个铺租最终成交价可能会低于2亿,当然这个是一家之言!不作任何参考!
闲话新会——光绪帝驾崩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下午,光绪皇帝在他的囚禁之地——西苑瀛台涵元殿驾崩。光绪帝一生无权,其葬礼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帝出殡,规模依然空前。
光绪驾崩,新会知县陈寿璚带领众文武到得胜庙(平山小学附近)举行哀礼,命令新会读书人白衣素服到孔庙哭拜三日。江门埠的各界,一连三日到白沙钓台举行哭拜。所有商铺招牌贴蓝纸,图章改用蓝印泥以示哀悼。
当时清廷颁令“兵民人等摘缨素服廿七日,百日内不嫁娶不作乐,王公官员及军民人等均百日不薙发”,时值年底婚嫁旺季,消息一出,这可不得了,新会民众为赶期婚嫁,连夜办婚事,从入黑到五更(凌晨3到5点)全城百多单嫁娶,全城饼店一扫而光,嫁妆店、嫁衣店、花轿店生意火爆。
在光绪哀期,规定百日不薙发(剃发),新会有违反号令者,新会知县将人锁拿,连同剃头匠一起号枷示众于城隍庙前(新会一中的西侧)。
哀期不得宴会娱乐,然而有趣的是,当时三水县洪知县上班时间打麻将,被对头人雇人将其拍照下来,禀报两广总督请予撤参。(最有兴趣的这对头人使用什么照相机)#江门头条# #我要上 头条# #珠三角资讯# #江门# #我的家乡记忆#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国民党元老陈济棠滞留在香港,随时有身份暴露被日军抓捕的危险,他后来是如何脱险的呢?
几个月前,陈济棠来到香港,陪伴在香港治病的妻子莫秀英。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陈济棠预感日军将要进攻香港,于是给蒋介石发去电报,让派遣飞机前来九龙,接他全家回重庆。不料蒋介石派来的飞机在粤北南雄失事,紧接着九龙的启德机场也为日军侵占,陈济棠被困在了香港。
12月18日,日军由九龙往港岛渡海,战火延及港岛的铜锣湾,莫秀英对陈济棠说:“你如果被日本人抓住强迫你当傀儡,你的晚节将何以自全?你应该马上化装离开。”
病妻莫秀英的劝说,让陈济棠在感激之余,坚定了出逃的决心,他把莫秀英及子女托付亲信江茂森代为照顾。
经过和在香港的朋友沈以甘、邓瑞人等商议后,决定由邓瑞人所属盐业公司职员林绍荣负责带领陈济棠出逃。12月19日,化装离开时,陈济棠对子女说:“有人问我行踪,可说我于12日(即日军占领启德机场的前一天)已经乘飞机到重庆去了。”
12月27日,陈济棠为了安全起见而住到了邓瑞人的侄子在中环的兴发祥号商铺内。由于兴发祥号条件简陋,床铺连垫褥都没有,陈济棠腰部受寒剧痛,连饮食也不能起来。陈济棠虽然认识许多在港名医,但为了保守秘密,他忍痛不去看病。
为了以防万一,陈济棠也做好“舍生存义”的思想准备,他请林绍荣取来鸦片“一钱余”,准备在必要时服食,以“成仁取义”;同时找来算命书和卜卦龟壳,假装星相算命术士,以掩人耳目。
有一天,陈济棠的两个熟人来访,他们是受汪精卫之托,劝说陈济棠出来替汪伪政府工作,陈济棠勃然大怒,说:“革命者只有走直线,不能走曲线。,说完,陈济棠向两人出示所藏鸦片,表明宁死不屈的决心,两人扫兴而归,不过这两人倒也有良知,虽然替汪精卫传话,却没有向日军告发陈济棠的下落。
身居港岛的陈济棠,一开始想通过九龙入粤,但是,日本兵每日都在枪击渡海出逃的人,使得陈济棠不得不打消经九龙回内地的念头。
1942年1月9日晚,林绍荣对陈济棠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可由西环坐小船赴大澳,这比渡九龙被日人枪杀要安全一些。”
急于离开香港的陈济棠,完全同意林绍荣所提出的逃出香港的新路线。10日,林绍荣亲自去西环侦察情况,果然不见有日军守备,陈济棠获悉,高兴万分。次日凌晨四点半,陈济棠在林绍荣的陪同与保护下,踏上离港之路。
在由住处至西环的15里步行中,陈济棠见到沿途都是持证购米者(当时日本人规定每日每人配给六两四钱大米),接踵延绵达数里,不时可见体弱者晕倒在路侧,陈济棠对此感叹不已。
上午七时,陈济棠抵达西环的码头,但出乎意料地见到两名日本宪兵持枪在岸边对上船的人搜身。于是,林绍荣在前,陈济棠随后,两人均未化装,俨如主仆。日本宪兵先搜陈济棠身,只见兴发祥名片一张和鸦片一盒,别无他物,以为是黑社会中人物,便挥手让陈济棠离开。日本兵在搜林绍荣身时,拿走他20元港币后,也放行了。如此顺利过关,陈济棠也觉得不可思议,事后两人分析,是林绍荣身上的20元港币起了作用。
从日军枪口下逃生的陈济棠,急急与林绍荣走下小船离港。陈济棠后来得知,他们走后的第二天,日军便封锁通道,禁止任何人员从各口岸外出,陈济棠能逃离,真的是运气极佳。
陈济棠所乘小船,在海上遇到日轮搜查顺利过关之后,于下午两点抵达港属大屿岛西岸的大澳。在那里,有一连日军驻守,不过大澳毕竟不同于日军重兵把守的港岛,气氛已经缓和了许多。
在大澳,陈济棠住入邓瑞人的香港盐公司办事处,对外身份为新聘“厨役”。从大澳前往中山的一切安排,由林绍荣负责,凡有涉嫌违禁物品船上一概不运,所有可能不利于陈济棠安全转移的人员一概不准上船,要求十分仔细和严格。
恰好有盐公司办事处的人员求情说,顺德籍香港某教授夫妇及其刚刚出生12天的婴儿要求前往内地,陈济棠见此情状,出于恻隐之心,让他们随船而行,林绍荣无奈,勉强同意。
17日下午3时,按计划三条船同时张帆起航,开往中山方向。在海上,日军上船检查,检查后,将其余两条船放行,扣住陈济棠所搭乘的小船,因为船上有女眷(同行教授的妻子),日军一定要将此“姑娘”淫宿至次日,才准放行。
陈济棠、林绍荣反复向日军说明说明,这是刚刚产子的妇女,好不容易才打消日军邪念,船只得以离开,这么一耽搁,比先走了两艘船晚走了一个多小时。
经8个小时航行后,陈济棠一行终于在半夜抵达中山县民众埠。这是一个日伪控制的地区,必须寻找稳妥之人领路,方能走出此地。为此,陈济棠在这里又逗留了四天,并得悉在大澳同行的其他先走的二艘船,途中遇到劫贼,无一幸免。
21日,陈济棠乘小船离开中山民众埠,经顺德大良和新会猪头山等地,抵达塘下,至此,陈济棠终于脱离了虎口。得知陈济棠安然归来后,蒋介石也大为高兴,因为如果“南天王”陈济棠一旦投日,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