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今天八宝盒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什么是科学家精神?这些老中青科学家故事告诉你2、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1、什么是科学家精神?这些老中青科学家故事告诉你市科技党委书记徐枫、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李正华,共同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书籍《科技之擎》发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一心一意搞出‘中国’的胰岛素。”抱着这样的决心,老一辈科学家们奋斗了7年之久;提出生态学的“中国方案”,中国生态学家赵景柱用一生求索于一个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近日举行的一场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活动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科研故事,让科学家精神有了“具象”。
◆ 科学家是“国家人” ◆
“很受触动,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血脉,应由我们传承。”刚刚当选中科院上海分院“杰青”的青年党员、上海天文台孔大力这样表示。
自1958年12月正式立项,到1965年9月成功观察到结晶。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奋斗了7年之久,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与天然胰岛素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并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永恒的意义。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许琛琦研究员分享的背后故事,是中国科学家创新胆略、严谨求实、协作突破等科学精神的典范。
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课题组长、许琛琦研究员,分享结晶牛胰岛素老科学家的故事。
提出生态学的“中国方案”,引起国际关注,亲手筹建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让可持续发展的科研道路后继有人。中国生态学家、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创建人、原党委书记赵景柱一生都在探讨“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城市”这个科学之问。20世纪90年代初,在海外深造的赵景柱心怀理想回到祖国。“我们搞生态科学的,都不是天才,是地才。”白天做管理、夜里做科研,他奔波在祖国大地,希望用生态理念服务当地实际。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王玉环处长在讲述的“一个人与他的‘城’”的故事,是科学家源自“国家人”的初心不改。
中科院城市环境所王玉环处长,讲述城环所原党委书记、优秀科学家赵景柱的故事。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正是在老一辈科学家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奋斗中,一代代中国科研工作者扛起了“国家责任”。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打下来间谍飞机,打开一看,控制飞机的单元都是集成电路,说明国外的集成电路技术已经很厉害了,我国基本还是空白。”上海微系统所党委书记俞跃辉回顾了“揭榜挂帅、白手起家”的奋斗史。历经30余年努力,科学家们先后研发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硅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上海微系统所党委书记俞跃辉研究员,分享研究所集成电路研制的故事。
今年5月12日,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引起全球轰动。这样一张照片,其实需要分布在全球六地的8个观测台站不间断地进行观测。为了配合全球观测,上海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常常熬夜工作,值夜班是常态,白天还要正常工作。“银心黑洞很是‘善变’,更‘磨人’的是观测数据和图像的校准与成像工作。”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分享道,这一突破性科研成果最终是通过数千张适用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起来,才将隐藏在银河系中心的“巨兽”呈现出来。
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讲述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背后的故事。
立项不足3年成功攻克难关,疫情期间坚守在研究所。上海药物所药化三党支部书记赵玉军研究员讲述沈敬山研究员及合作团队全力推进抗新冠小分子候选药物VV116的研发故事正体现了“国之需要即己任”的科学家精神。
◆ 敢于担当“国家事” ◆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科学家们勇担“国家事”,敢为人先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这种担当的底气。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上海光机所航天激光工程部副主任、大气环境星激光雷达项目攻关“尖刀连”连长、研究员刘继桥这样形容我国遥感卫星的创新之路。2020年成立的“尖刀连”正是其中的突击队。科学家敢于挑战国际最高难度的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研制出国际首颗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主载荷。
上海光机所航天激光工程部副主任刘继桥研究员,分享国际首颗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两项主载荷研制与发射的故事。
今年4月16日全球首颗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国际首次可以激光雷达全球测量二氧化碳,国际首次激光高光谱测量气溶胶(PM2.5)。5月17日成功开机接收遥感数据,获取首批大气气溶胶和云垂直廓线,以及全球高精度、全天时的二氧化碳遥感图像。身为尖刀连连长,刘继桥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人能够干好自己的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就能实现从追赶到跨越的目标。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胜利飞天,当时举国欢庆。2000年我进入所里工作后,才了解到,当时参研的科研人员其实都很紧张,彻夜无眠,直到神舟一号顺利着陆之后,他们才放松下来。”上海硅酸研所特种无机涂层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孟佳以这个小故事告诉大家,中国航天背后凝聚的是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上海硅酸盐所特种无机涂层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孟佳,讲述助力中国航天梦-中国空间站材料研制的故事。
“舷窗是载人飞船中的关键部件,它关系到宇航员的安全,是神舟飞船研制中18项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技术封锁,我们完全独立设计研发了具有高透过率、耐高温和高安全性的舷窗。神舟一号之后,全球首次提出在舷窗最外层防热玻璃表面涂敷涂层的技术方案。在防污染涂层集中攻关过程中基本没有休息日。”正是这样一步步创新,她所在的涂层中心从最初的4人小团队到现在发展成为60多人的大团队,研制的特种涂层成功应用于我国几乎每一颗卫星上。
托举空间站飞天的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其中涡轮端动密封耐磨涂层的研制凝聚了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正如丁传贤院士所说:“在材料实践中,坚持数年,必有好处,持之以恒,总会成功。”
陈凯先院士带领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
为了中国空间站的顺利建成,自3月份以来,涂层中心的青年党员们,以所为家,以地为床,一直坚守岗位。有人强忍亲人离世的伤痛,坚守在工作岗位;有人连续十天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工作,完成正常情况下两人两周的工作量,还错过了孩子一周岁的生日;90后党员勇挑重担,担任所防疫临时党支部支委,防疫科研两不误……为了完成国家任务,这些青年科研人员从无二话。
“疫情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最让我动容的就是我们中心的这些青年,他们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创新、精益求精、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在不同岗位做出了优异成绩,他们就是我们中心发展的未来。”孟佳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2、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中国科学家的事迹简短有哪些?具体如下:
一、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氢弹和原子弹的研制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在美国留学,学习理论物理学,搞原子核物理研究。邓稼先回国以后,被派去领导和组织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1964年10月2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被称为“两弹元勋”。
二、钱学森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三、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华罗庚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果。华罗庚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四、汤腾汉
汤腾汉,药物化学家。毕生致力于化学和药学的教学事业与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几代药学专门人才,1951年后,他献身于军事医学领域、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军用毒剂化学检验研究的先驱者。
五、李四光
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有:
1、钱学森:他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他用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践行了科学救国、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2、邓稼先:他是“两弹”元勋,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升腾在大漠的蘑菇云,如一把利剑,啸出了我国国防科技的最强音!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身先士卒;遇到危险时,他愿以身许国。
3、钱伟长:他是我国近代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是他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生动的诠释。
4、李四光:他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的开拓者、中国地质力学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指导下,我国不仅成功地找到了铀矿,保障了“两弹”的成功研制,还相继发现了油田,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5、钱三强: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和奠基者之一。他凭借一股“牛劲”开创了祖国的原子能事业,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精心组织者和策划者,和妻子何泽慧一起被西方国家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6、华罗庚:他是卓越的人民数学家,我国理论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事业的元勋。他用钟爱的数学事业,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生时勤奋发,不负为人民。
7、苏步青:他是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我国现代数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毕生事业一教鞭”,他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令世人敬仰。
8、陈景润:在日本出版的《100个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一书中,只提到了两位中国人,一位是祖冲之,另一位就是陈景润。他是伴青灯孜孜矻矻而无怨,处清贫默默求索而无悔,一位醉心于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行者。
9、竺可桢: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行者。他在浙大倡导“求实”精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教学主张,使浙大被世人誉为“东方剑桥”。
10、童第周:他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他鞠躬尽瘁,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生物科学和海洋事业,真正实践了他“有生之年,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工作”的入党誓言。
本文关键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名字,中国科学家故事100个简单概括,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和事迹小报,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大全,中国科学家故事100个。这就是关于《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这些老中青科学家故事告诉你)》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八宝盒百科》百科知识网站:http://tj.jiuqu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