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湖秋水夜无烟】,南湖秋水夜无烟的南湖指的是什么,今天八宝盒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李白这首诗,道尽天下志士心声,宣泄千古忧愤,读来惊心动魄2、南湖秋水夜无烟的南湖指的是什么1、李白这首诗,道尽天下志士心声,宣泄千古忧愤,读来惊心动魄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其三
李白 〔唐代〕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常言道,流泪眼对流泪眼,失意人向失意人。李白和族叔李晔不流泪,却都很失意,心中郁愤积压如山,翻腾似海,二人酒后泛舟洞庭,无心观赏浩茫风光,有意倾吐满腹不平。李白吟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宣泄千古忧愤,万年愁思,道尽天下志士心声,惊天动地,惊心动魄。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遇赦,大喜过望,折身返回江夏(今湖北江陵),又对朝廷充满信心,有诗为证:“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但是,他在江夏待了一段时间,毫无结果,希望落空。于是离开江夏,出游湘中。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遇族叔李晔。此时,李晔也是贬谪之人,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途径岳州。于是两人聚饮,同游洞庭,同唱悲歌,抒发心中愤懑。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通李白是个性情中人,敢爱敢恨,敢想敢说,心有不快,直言无忌。
醉眼看洞庭,醉言露心声。看着眼前烟波浩茫,君山耸立,看着眼前湘水滔滔,迂回不前,诗人一下子心头来气,恨不得魔法在身,化作神灵,足踏大地,手挥巨铲,几下功夫,将君山铲除得干干净净,不见踪影。
何故如此激愤,如此神奇?君山像眼中钉,肉中刺,铲掉而后爽,拔出而后快,君山像天然屏障,阻挡江流,阻挡轻舟,铲尽之后,江水可以一泻千里,一往无前,可以投奔大江大海,重新获得自由。李白就是一个喜欢自由、崇尚自由的人,他哪里容得下天地之间,洞庭之中,如此巨大的绊脚石呢?山挡水怒,天摇地动,诗人的力量就这样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这就是李白的浪漫神奇。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当然,透过李白的瑰丽奇想,我们还是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郁闷和痛苦。李白才情横溢,能力高强,志向远大,希望大干一场,彪炳史册,可是,朝政腐败,社会黑暗,权奸陷害,李白壮志未酬,才华被埋没,他曾经感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到了晚年,本来时间不多,机会不多,幸遇赦免,重获生机,没想到幻想破灭。一生蹉跎,走投无路,心头怎能不愤怒,怎能不冤屈?因此他喊出了惊天动地的心声,铲除君山,铲除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好让我李白大展拳脚,大展宏图,成就一番惊世伟业。
而且李白坚信,滔滔江水自有一股挣脱束缚,抗争阻碍,冲决一切的力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李白爱水,自由无碍,恣肆汪洋,李白爱水,奔腾咆哮,锐不可当,李白爱水,滚滚向前,雄奇壮观。李白的性格和精神,李白的思想和性情,全都挥洒在滔滔激流之中。李白心中正爆发一股山洪,摧枯拉朽,捣毁一切,李白心中,正燃烧一股怒火,烈焰冲天,烧毁一切。
李白的观赏丝毫不拘格套,不讲逻辑,一下子天上,一下子地上,一下这边,一下那边。你看,诗人心头怒火尚未消散,君山挡道尚未除去,诗人的视线和思维又跳跃到另外一面。看着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的洞庭湖水,看着君山红叶火红灿烂的图景,看着天地之间浓浓秋意,诗人突发奇想,天地之秋怎么来的?那就是天地之神狂喝滥饮,大醉而来。
就像我李白一样,开怀痛饮,酩酊大醉,看山山动,看水水流,看云云飘,看树树倒,神奇,过瘾!眼前这无边的湖水就是无边的绿酒,君山秋色就是酒醉脸红啊。谁叫秋天好酒贪饮,狂饮无度?谁叫秋天酒力不胜,红颜上脸?李白敢想,能想,是因为爱酒,一切都与酒有关,哪怕大江大湖,也可以是无量美酒。
记得李白另外一首诗《襄阳歌》,也是写诗人醉眼蒙胧,醉后奇想:“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酸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一江汉水化作一江春酒,一山酒糟化作一座高台,真是惊心动魄,想落天外!我相信,在酒醉豪想中,李白的浪漫天性得到淋漓尽致发挥,李白自由情思得到充分释放。
当然,千万不要忘了,李白有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个人之所以狂喝滥饮,毫无节制,无非两种原因,一是遇到人生大喜,需要畅饮欢庆,一是遇到人生重创,郁闷不展,借酒驱愁。李白显然属于后者。只不过生性狂放,奇想天外,以不同时俗的形式来表达久积于心的郁愤而已。
同样是陪族叔李晔泛舟游览洞庭,换了一个时间,换了一种心情。李白另一首诗中是这样写的:“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没有喝酒,却醉倒在洞庭风光之中。
荡舟逍遥湖面,竟然想到乘流直上,飞举青天,飘飘欲仙,又因为留恋美景-皓月银辉,烟波粼粼,想到岂能无酒,于是要摇船上天,于白云深处,买酒赏月,泛湖荡舟。何等欢乐,何等陶醉,何等幸福!不见一丝愁眉苦脸,不见半点艰难险阻,李白就是这样,高兴的时候,天地都高兴,痛苦的时候,天地都痛苦。前一首写千古愁,万古恨,恨如山,恨如湖,后一首写一夜欢,一生乐,乐开花,乐上天。喜怒哀乐,不拘一格,自由挥洒,浪漫见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人生悲苦之总合:李清照这首词,短短6字,写尽人生的悲苦与无奈
李白一首《玉阶怨》描写女子月夜闺房独怨,哀婉幽思,微妙动人
一成词帝家国远,此生只剩憾与愁,李煜词里的昨是今非与物美情薄
2、南湖秋水夜无烟的南湖指的是什么洞庭湖
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走到岳阳,碰到李白,这时诗人贾至也在岳州做官,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是其中第二首。南湖,即洞庭湖。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是唐代李白创作的诗词。
原文: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译文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赏析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 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
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 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 “ 上天 ” 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 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 “ 南湖秋水夜无烟 ”,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本文关键词:南湖秋雨夜无烟,南湖秋水指的是哪个湖,南湖秋色夜无烟,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是指?,南海秋水夜无烟奈何成流直上天该诗中的南湖是指。这就是关于《南湖秋水夜无烟,南湖秋水夜无烟的南湖指的是什么(道尽天下志士心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八宝盒百科》百科知识网站:http://tj.jiuqu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