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关于【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今天八宝盒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内容导航:1、五四运动因何而起?2、五四青年节的由来1、五四运动因何而起?今天咱们谈谈「

关于【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今天八宝盒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五四运动因何而起?2、五四青年节的由来1、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今天咱们谈谈「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就是「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协商会议。一共有27个战胜国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最后大会形成的法律文件就是《凡尔赛和约》。因为战胜国与战败的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单独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与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与保加利亚签订了《讷依和约》,与奥斯曼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所以《凡尔赛和约》就是对德和约。它的正式名称叫《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巴黎和会

而因为《凡尔赛合约》中约定,要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日本继承,引起了中国国民,主要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极大不满,遂爆发了五四运动。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五四运动

日本之所以提出要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的主要理由是:

第一、1914年是日本出兵打下的德国控制的山东与胶济铁路。

第二、日本与北洋政府在1915年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中(1915年5月25日) ,明确规定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由日本继承。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中日民四条约》签订

也就是说北洋政府实际上在1915年的《中日民四条约》中,已经承认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由日本继承。但是北洋政府在1919年,试图利用《凡尔赛和约》,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推翻当初被迫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中的山东承诺。

北洋政府谈判代表的主要反对观点是:

第一、中国也是一战的战胜国。虽然没有参加军事行动,但向欧洲派出了大约20万名劳工,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也是为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牺牲。所以作为战胜国,中国有理由要求战败的德国归还山东主权,而不是将中国的主权从德国转让给日本。

第二,中日之间的条约不应成为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障碍。因为按照国际法中的「强加原则」和「情势变迁原则」,条约效力仍存疑问。「强迫原则」就是北洋政府认为《中日民四条约》是日本强加中国的条约。而「情势变迁」就是指签约时中国还并未参加一战,但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也是参战国和战胜国。

简而言之:英国支持日本,美国支持中国。最后日本以退出国联相威胁,美国被迫妥协,也转而支持日本。1919年4月30日,大会形成决议,决定支持日本立场,将德国山东权益转让日本。

消息传到北京,5月2日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主任林长民(林徽因生父),在《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书》。陈述了外交交涉的过程,并明确表示,虽然外交交涉已经失败,但目前合约还只是预备合同,政府坚决不会承认。“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主任林长民(林徽因生父)

5月3日晚,在校长蔡元培的暗中支持下,北京大学1000多名学生在学校礼堂集会,号召示威请愿奋起救国。因为学生们获悉「巴黎和会」之所以支持日本的依据,就是1915年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所以提出严惩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因为他们都是当时北洋政府对日外交的主政官员。曹汝霖时任外交次长,章宗祥和陆宗舆都做过驻日公使。学生们之所以提出他们是卖国贼,并不是说他们在巴黎和会上出卖国家利益,而是说他们在3年以前1915年的《中日二十一 条》和《中日民四条约》的外交交涉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意思是说:就是因为他们当初出卖了国家利益,所以才导致今天「巴黎和会」之恶果。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蔡元培与学生和媒体

所谓《二十一条》就是指1915年1月,日本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提出的一个秘密备忘录。日语叫做《对华二十一条要求》,因为其主要内容有二十一条,所以被简称为《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的主要诉求,简单说就是日本要求中日关系要特殊化。日本要在中国享有独有的,优于西方列强的特殊权利。而且日本的在华特权以及中日之间的特殊关系要以中日正式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所以所谓《二十一条》也可以理解为就是日本方面提出的一个谈判条件,它并不是中日两国签订的正式条约。中日之间也从没签订过《二十一条》。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二十一条》交涉

简而言之,北洋政府运用各种策略,与日本周旋了3个多月。最后,1915年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碟,要求北洋政府必须三天之内,也就是限5月9日下午6时前给予答复。

第二天,5月8日,北洋政府向列强求助。英国和美国表示无能为力。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都劝告袁世凯,当前情势下,应尽量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之冲突。北洋政府目前只能接受日本条件,别无自全之道。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

5月8日下午北洋政府被迫屈服宣布可以接受《二十一条》中的部分内容。所以中日双方在1915年的5月25日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

虽然《中日民四条约》的内容基本都源自《二十一条》,但是《民四条约》不是《二十一条》。因为与当初的所谓《二十一条》的原文本相比,最后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实际上只保留了其中的“十二条”。

简单说,就当时的情势而言,北洋政府的一干外交家们并没有人卖国。最后的中日民四条约是他们对21条据理力争,外交努力之极限博弈的结果。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在日记中说:“吾国此次对日交涉,可谓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挠,能柔也能刚,此则历来外交史所未见。”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胡适,中国现代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蒋廷黻(1895-1965,中国史学家 外交家 )说:“关于《二十一条》的交涉,袁世凯、曹汝霖、陆宗舆诸人都是爱国者,并且在当时形势之下,他们的外交已做到尽头”。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蒋廷黻,史学家 外交家

陈恭禄(1900-1966,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专家)在分析袁世凯最后不得不妥协的原因时说:“就国际形势而言,中日强弱悬殊,和战均不利中国,衔其轻重利害,决定大计,终乃迫而忍辱签订条约,何可厚非?”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陈恭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专家

在《二十一条》和《中日民四条约》的交涉中,袁世凯也绝不是一个所谓为了一己私利“卖国求荣者”,更不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其称帝而出卖国家利益。反而是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袁世凯在对日交涉中所表现出的抵抗与不合作,直接导致了日本政界随后形成了一股所谓「倒袁派」政治力量。他们认为袁世凯是不可信任的政治对手,是日本大陆政策实现在华利益的政治障碍。也正是这股日本「倒袁政治势力」在随后袁世凯的称帝推动中,上下其手,最后陷袁世凯于绝境,直接导致了袁世凯帝制的失败。

应该说5月3日北京大学学生在学校的集会,其最初的诉求本来是声援政府,向日本示威,向西方列强请愿。“严惩卖国贼”只是部分学生愤怒之下的激愤之语,因为无论是1915年的中日交涉,还是1919年的巴黎和会交涉,并没有人出卖国家利益。“卖国贼”完全是莫须有的指控。但是当愤怒的学生走上街头,事态的发展就开始走向了无法控制的方向。

1919年的5月4日,下午大约1点左右,北京13所学校的大约三千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抗议示威。因为学生们的原计划,是去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角的东交民巷使馆区,向西方各国递交请愿书。抗议「巴黎和会」的不公。但是因为东交民巷封闭,抗议的学生不能通行。请愿受阻的学生不能接受半途而废无功而返,所以游行的队伍在下午大约4点半左右的时候,开始转移到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北的赵家楼2号曹汝霖家,殴打了正在曹汝霖家做客的章宗祥,放火烧了曹汝霖家。这就是“火烧赵家楼事件”,标志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火烧赵家楼

本来和平的请愿示威,演变成了暴力攻击行为。而警察为平息事态维护秩序的行动,又激起了声援学生抗议政府的示威。至此声援政府抗议日本和西方列强的爱国请愿活动,就逐渐演变成了抗议政府的群众运动。

从1919年5月4日开始,大约到6月12日,事态才逐渐平息,持续了大约一个多月。从最开始的北京学生游行抗议示威,逐渐发展到蔓延全国22个省,超过200个城市的学生教师罢课,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的全国性政治运动。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蔓延各地的“五四运动”

其实本来北洋政府事先对「巴黎和会」抱有很高期望。中国代表团当时提出了中国的7项要求。包括归还租界,撤销领事裁判权,废除外国势力范围,关税自由,撤销外国军队等等。本来的计划是借「巴黎和会」全面主张国家主权。但是因为英法美最后都选择支持日本,反对中国,使中国的外交企图全部落空,并且引发了国内的政治动荡。

简而言之,最后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以及北洋政府总理钱能训辞职,总统徐世昌也提出辞职,最后未被接受。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左至右:章宗祥,(汪荣宝) ,曹汝霖,陆宗舆

北洋政府最后虽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但日本还是按约接收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一直到1922年通过「华盛顿会议」,借助国际社会的干预,北洋政府才与日本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废除了《民四条约》的部分条款,成功收回了山东主权,终于最终解决了山东主权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北洋政府最初的的想法,可能是试图利用民意,向日本和西方列强施压。因为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时袁世凯也使用过同样的策略,就是利用媒体煽动民间反日情绪和营造反日舆论,应该说这是一种「弱国外交的非常手段」,在对日交涉中也发挥了作用。但是在五四运动中不仅没能有效的阻止日本对山东的占据,反而是使北洋政府陷入了政治危机。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并不是一个运动。简而言之,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是文化运动,目的是“启蒙”。五四运动是特指1919年5月4日开始的「政治运动」,目的是“救亡”。按毛泽东的说法,「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运动」。按蒋介石的话说:新文化运运动是崇洋媚外,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

新文化运动代表

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个说法其实是把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混为一谈,认为二者是一个运动的两个阶段。这种说法其实只不过是,一方面是为五四政治运动寻找了一个文化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是为新文化运动寻找了一个政治正确性基础。但带来的混乱和混淆。事实上妨碍了,对这两个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并不相同的历史事件的理解。

而「五四」之所以被称为青年节,是因为1939年为了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决定将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所以也被称为五四青年节。同时国民政府也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所以1939年的5月4日是国共两党共同庆祝的首届五四青年节。

毛泽东为此专门题词和撰文。毛泽东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五四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还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我希望全国的青年都到工农民众中去,变为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

但是之后,国共两党因为对应该如何理解「五四运动」产生了分歧,互相争夺对「五四运动」的解释权。所以1944年国民党政府将五月四日改为“文艺节”。而将3月29日,定为中华民国青年节。因为1943年3月29日是三青团,也就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日子。

所以「五四运动」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运动」,而不是思想启蒙运动或者文化运动。「五四青年节」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一个「红色节日」和「革命节日」。如果纪念「五四」首先应该尊重历史,不能断章取义的肢解历史,不能把「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青年节」这些有特定历史含义的概念脱离历史语境,望文生义,为我所用地过度诠释,不能想把「五四」理解成什么运动,就当什么运动来纪念。

2、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简要回答

五四青年节是起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这次爱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学生运动。

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可是这个节日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吧。

详细内容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本文关键词:五四青年节的由来是什么,五四青年节的由来背景,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青年节的由来300字,五四青年节的由来50字。这就是关于《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因何而起)》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八宝盒百科》百科知识网站:http://tj.jiuquan.cc!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66847/
1
上一篇 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北京出现日晕环天顶弧等现象)
下一篇 供暖日期从几月份开始,供暖日期从几月份开始计算(天津市将于2022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供暖)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