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含义是什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 2、"头悬梁"、"锥刺股"的那两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1、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简要回答
悬梁刺股是一个汉语成语故事,主要人物有孙敬和苏秦,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说到犯瞌睡把自己的头发绑起来的故事大家一定会想到悬梁刺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那大家知道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指谁吗?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详细内容
成语是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2、"头悬梁"、"锥刺股"的那两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分别出自《汉书》和《战国策》,后人把这两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刻苦学习,发奋用功读书的人。
"头悬梁"出自《汉书》,原文是: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东汉时期的孙敬喜欢学习,不分昼夜的读书,有的时候撑不住了,就会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孙敬就找来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古时候男子留长发)拴在房梁上,并拉紧。每当自己打瞌睡的时候,一低头,绳子就会猛地一拽,自己感觉到头皮疼,就没有那么困了,于是继续读书。
孙敬靠着头悬梁这种方法,给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饱读诗书,后来孙敬成为了有名的政治家。
"锥刺股"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原文是:(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喜欢读书,他夜里也时常犯瞌睡,故事发生的时候,苏秦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所以他就对自己比较狠,他每次犯困的时候,就用尖尖的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股"是大腿,不是屁股),用疼痛让自己保持清醒,继续读书,有的时候扎出血来,一直流到脚上。
这股对自己的狠劲儿,颇有几分"容嬷嬷"的气势,不过容嬷嬷生活的世代比苏秦要晚,可能容嬷嬷还是跟他学的呢。
苏秦值得说的事情就比较多了,他拜入了当时比较有名的鬼谷子门下,属于当时百家争鸣之中的纵横家,后来苏秦周游列国,最多的时候,手里边一共有六个国家的相印,相当于是把楚、齐、魏、韩、赵、燕六国的力量都凝聚了起来。
后来的前倨后恭、藏书数十等成语,说的也都是苏秦。
古人没有很多提神醒脑的方法,就只能用疼痛强迫自己清醒,挤时间用功读书。现在有很多的咖啡、清凉油等东西,我们对读书的热情却不是很高了。
要是古人知道有咖啡这种东西,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是会尝一口就苦的受不了呢?还是视若珍宝、甘之如饴呢?
本文关键词: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含义是什么,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这就是关于《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含义是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的那两个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