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画饼充饥”由什么典故而来,“画饼充饥”(别让成为公文写作讲话材料的梗)

关于【“画饼充饥”由什么典故而来】,“画饼充饥”,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易混淆成语也要有积累,别让成为公文写作讲话材料的梗
  • 2、“画饼充饥”由什么典故而来

1、易混淆成语也要有积累,别让成为公文写作讲话材料的梗

讲话稿材料写作中成语是基本上会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方法,有些领导喜欢通俗话的语言,成语的使用比例相对轻些,而有些文化型领导则喜欢满篇都用一些成语、典故以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功底与水平,也就是我们常对字词句篇要多有学习,在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成语不能用错也不能用得不很恰当。

譬如以下14组成语,就是容易被大家用混的。

【范例精选】

1.因势利导VS顺水推舟

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2.披肝沥胆VS肝胆相照

二者都有“坦诚”意。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3.貌合神离VS同床异梦

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

4.另眼相看VS刮目相看

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5.望梅止渴VS画饼充饥

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

6.色厉内茬VS外强中干

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

7./滥竽充数VS鱼目混珠

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

8.川流不息VS络绎不绝

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9.涣然冰释VS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化为泡影

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

10.视而不见VS熟视无睹

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

11.参差不齐VS良莠不齐

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2.不胫而走VS不翼而飞

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13.步履维艰VS寸步难行

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

14.饱经沧桑VS饱经风霜

二者都可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如何区分,上面已经作过一些对比分析,相信大家只要认真看上一两遍就应该会有更深要认识。积累相当于磨快刀,虽然时间要多耗上一些,但真正地拿来用的时候却是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画饼充饥”由什么典故而来

“画饼充饥”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讲的是魏明帝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选拔人才不要单凭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后用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欺骗别人。

“画饼充饥”意思是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用来欺骗别人。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在朝中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明帝曹睿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明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明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武和孙邕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本文关键词:画饼充饥的寓言故事,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区别,画饼充饥的近义词,画饼充饥属于第一还是第二信号,画饼充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就是关于《“画饼充饥”由什么典故而来,“画饼充饥”(别让成为公文写作讲话材料的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64243/
1
上一篇 17代表的暗语什么意思,17代表的爱情含义(明码标价售卖——网络送养地下产业链调查)
下一篇 杭州西湖周围游玩攻略,杭州西湖必玩景点(西湖边这些消暑纳凉宝地走起)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