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序齿排班的意思是什么】,序齿排班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序齿排班的意思是什么:序齿排班是什么意思
- 2、师傅,收下徒儿吧|从人的需求层级揭秘孙猴子拜师学艺的真实动机
1、序齿排班的意思是什么:序齿排班是什么意思
按年龄大小的顺序排成队列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意思是猴子们听到他说的话,立即跪在地上,没有一个违背的,一个个按照年龄排位次,朝着上方礼拜。
序齿
释义:按年龄大小排序。
引证:《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
排班
释义:排队,排成队列;依班次或班级排列。
序齿排班的近义词—鱼贯而入
释义:比喻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次序进入。
引证: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
序齿排班的反义词—一拥而入:
释义: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
引证: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2、师傅,收下徒儿吧|从人的需求层级揭秘孙猴子拜师学艺的真实动机
如果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击上面的关注,和你一起分享情感故事。
作者:中怀
原创作品,拒绝抄袭和洗稿,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的需要由5个等级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5个等级是层层递进的。
——马斯洛
上小学的女儿,应老师的要求初读《西游记》。她问我一个问题:
孙悟空出生之后,花果山为王,水帘洞逍遥。这么自由自在,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去拜师学艺,去受那么多规矩约束当学生呢?他怎么这么爱学习?
还别说,自己之前看《西游记》,多关注花果山为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精彩桥段,对他为什么拜师学艺还真没想过。
放着山大王不做,却去拜师苦修行,猴子觉悟为什么这么高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去拜师学艺,就是做了人格化处理。我们就从人的需求层级,对比他的成长过程,来揭秘他拜师学艺的真实动机。
1,人的生理需要
食物、水分、空气、睡眠等生理方面的需要,在人的需要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
石猴出生之后,原著中写道,“学爬学走,拜了四方。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水果。”
看得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对陌生环境的摸索,孙猴子已经渐渐适应,并且能基本满足生存需要。饿了吃山花野果,渴了喝清清山泉,个人温饱不成问题了。
接下来,猴子的需求开始向第二层次递进。
2,人的安全需要
稳定、安全,能够受到保护,免受恐惧和焦虑之苦等,这是人对安全的需要。
孙猴子自石卵中迸出,为单胎单卵,不是双胞胎,只有他一个。势单力薄一只猴,如何抵抗来自大自然的凶猛野兽和天灾地祸?
不用担心,他开始学会构建自己的交际圈了。原著写道,“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看来,悟空从一开始就是很猛的,能够跟虎豹狼虫这些猛兽走得很近,更能与獐鹿这些温顺的动物做好朋友,还很快跟同类的猕猴和猿猴认了亲,会来事的很,真是个猴精!
并且,他还有了比较稳定和舒适的栖息空间,晚上有地方睡,白天有地方玩。此时,孙悟空已经有了相对安全的生活半径。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我们接着看悟空进阶到第三层次的需求。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关系或联系,比如交朋友、谈恋爱等,这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孙悟空已经有比较亲密的地朋友圈了,即和亲缘性比较接近的猴群为伴。平时都做什么呢?
原著中说,猴子之间“捉虱子,咬跳蚤,理毛衣,剔指甲”,这是伙伴之间非常亲密无间的互助行为了,猴群里少不了母猴,悟空又非同一般猴,相互吸引是少不了的。
最有可能,孙悟空从这个时期就开始谈恋爱了,他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
同时,原著还特地描述了他自由无拘地桃花源式的生活状态,“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绿水青山,青梅竹马。
相信这个时期的猴伙伴们,在后面的花果山队伍中会担任要职,成为齐天大圣的心腹,毕竟一起泡过澡、一起玩过山。
可见,这个圈子还是比较融洽的,生存环境也比较优渥,生活随性自然,孙悟空此时获得了很强的归属感,也收获了可甜可咸的爱情,他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4,人的尊重需要
以上生理上温饱的,安全的,情感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比较低级的层次。人发展到一定阶段,便自然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尊重需要。
孙悟空这一层次的需求实现,得益于天造地设的胜景——水帘洞。这样的好去处,爱玩的猴子们肯定都想去看一看。
但是到了洞口,发现洞前水流湍急,很是危险,面对这样一个未知领域,都不敢进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围在洞口,我看看你,你看看我,僵持在那里。
看到没有一个同伴敢向前迈半步,孙悟空从猴群中跳出来,高声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他不但飞跃水瀑察看地形安全,还带着众猴钻入水帘洞,里面果真别有一番洞天。
事情难度越大,获得的尊重也就越多。其他猴子不敢做的事情,孙悟空敢做,并且做好了,他自然赢得了尊重,他的需求层次也升华到了第五层。
5,人的自我实现需要
孙悟空通过飞跃水帘洞事件,形成比较高的个人影响力,当他提出“何不拜我为王”的时候,众猴都“拱伏无违”,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时,他也有很不错的领导天赋,能让一群散漫的猴子“序齿排班,朝上礼拜”,形成一定秩序。
原著还这样写到,“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组织已经初具规模,孙悟空也实现了山大王的自我需要。
这样看来,对于人的五个需求层次,孙悟空都实现了,有了自己的团队和爱情,众猴们称其为“千岁大王”,又称“美猴王”。
那么,他怎么又想起去拜师学艺呢?
6,人的需求2.0
其实,人的5个层次需求理论是可以循环诠释的,前面的是理论1.0版本,是低级版本。孙悟空之前所满足的,只是低级需求的五个层次,这在他所处的神话世界,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他通关了低级版本之后,就要进入高级版本,即2.0版本。此时,他所面临的第一个需求,仍然是生理需求,但是是2.0版本里更高级别的生理需求。他此时需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长生不老。
原著中,悟空到,“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悟空在感叹不能长生,阳寿有限。另有一猴给他支招,“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川齐寿。”
悟空闻之,即答到,“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可见,他学艺的初衷,并不是太多的宏图大志,也不是为了扬名立万开疆扩土,仅仅是出于个人长生不老的生理需要。
但是,也正是这个需要,引导着孙悟空走出花果山,走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学到更有威力的真才实学,也一步步推动他向更高层次的需求递进,也才有了后来的向天庭索取官职、大闹天宫等行为。
人的需求,即合理的欲望,会推动我们一点点进步,自然把我们的人生带到下一个发展阶段。满足欲望的这个过程,就是通关的过程。
只有敢想敢拼,才会过关过关再过关,才会走下去看到下一关更美丽的风景。
END。
今日话题:
孙悟空打遍天宫无敌手,却逃不过如来的手掌心。如来是《西游记》里最厉害的吗?
本文关键词:序齿排班的意思是什么?,序齿排班是啥意思,序齿排班是什么意思啊,序齿排班什么意思呢,猴王出世序齿排班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关于《序齿排班的意思是什么,序齿排班是什么意思(从人的需求层级揭秘孙猴子拜师学艺的真实动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