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50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
- 2、古人的友谊(一):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1、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
故事: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最擅长弹琴。荀子《劝学篇》中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而且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2、古人的友谊(一):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人,从小很聪明,尤其在弹琴方面很有天赋,后来成为著名的琴师。他的琴声高妙,优美动听,但是能听懂其中韵味的人却没有。
有一年,伯牙坐船出去旅行。船走到一座小山下时,天下起了雨。于是,伯牙就把船停在山脚下,在船舱里弹起琴来。
伯牙弹奏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时,忽然看到江边有一个人,心里一惊,弹断了一根琴弦。
伯牙仔细一看,江边的那个人披着蓑衣,拿着斧头,担着一担柴,是一个打柴的樵夫。
那人见伯牙弹断了琴弦,就说:“先生请不要害怕,我是一个樵夫,回家晚了。听到您弹奏的琴声优美,就忍不住站在这里听起来。”
伯牙很奇怪一个樵夫居然会喜欢自己的弹奏,就问:“你知道我弹的是什么吗?”
樵夫笑着说:“您刚才弹奏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樵夫说的一点不错,俞伯牙就请他到船上来,问他的姓名。樵夫叫钟子期。
伯牙又为钟子期弹奏一曲,当他的琴声雄浑高昂,钟子期说:“这琴声表达的是高山的雄伟髙迈。”当伯牙的琴声清新流畅时,钟子期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十分惊喜,因为这些正是他要表达的,以前从没有人能听出来,没想到在这野岭却被一个樵夫听了出来。
俞伯牙为自己遇到了知音而高兴,请钟子期喝酒。两人越聊越高兴,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后分别的时候,两人约定,在来年的同一时间,再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约。他在江边弹奏一曲又一曲,等着钟子期。然而,最终也没有等来子期。伯牙很奇怪,就向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前不久得病去世了。去世前,子期让家人把他葬在江边,他还要听伯牙的弹奏。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很悲痛,他找到了钟子期的坟墓。在墓前,伯牙悲伤地又一次弹奏了《高山流水》。奏完,伯牙将琴摔碎了,他说:“我的知音去世了,今后这世上还有谁能真正听懂我弹奏呢?”
后来,俞伯牙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弹过琴。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子期的故事成为后世友谊和知己的典范。
本文关键词: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10字,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300字,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50字,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200字,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80字。这就是关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50字(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