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之肾是指什么】,地球之肾是什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权威快报|“地球之肾”,一定要保护好它
- 2、地球之肾是指什么:地球之肾是什么
1、权威快报|“地球之肾”,一定要保护好它
1月20日
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
湿地保护法草案
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
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
草案对湿地管理、湿地保护、湿地修复、
检查与监督和法律责任等进行规定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
它能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湿地总面积(不包括港澳台)5342.06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比率为5.56%
从寒温带到热带
从沿海到内陆
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分布
全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
保存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
有湿地植物4220种、湿地植被483个群系
脊椎动物2312种
其中湿地鸟类231种
是名副其实的“物种基因库”
每公顷湿地每年
可从水体中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
为降解污染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功能
湿地储存的泥炭
对应对气候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但由于环境污染、过度开荒、围海养殖……
我国湿地资源一度遭受严重破坏
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
有数据显示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
我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
全国沿海滩涂面积削减过半
湿地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本世纪以来
对湿地保护的重视逐渐加强
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建立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制度措施
为湿地保护立法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此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
将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湿地保护
正走向法治化新征程!
策划:赵承
监制:陈二厚
统筹:谢良、杜宇、杨进欣
记者:胡璐、周圆
设计:张晨光
图片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来源: 新华社
2、地球之肾是指什么:地球之肾是什么
湿地。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不同的重要作用:
巨大贮库
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水源地
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估算,我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据一些地方的调查,湿地周围的空气湿度比远离湿地地区的空气湿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对也多。因此,湿地有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优化自然环境,对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有利。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本文关键词:地球之肾是啥,地球之肾是什么,地球之肾是什么身生态,什么叫地球之肾,地球之肾是什么短语类型。这就是关于《地球之肾是指什么,地球之肾是什么(一定要保护好它)》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