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关于【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
  • 2、“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记住这5个故事

1、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

纪念918事变

最早开始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沈阳,开始时是晚上10点半,因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是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半,日军炸断柳条湖铁路,然后进攻沈阳。后来考虑10点半市民大多休息,市政府将警报时间改为每年9月18日晚上9点18分-21分,不仅拉响警报,而且全市在公路上的汽车停车鸣笛打双闪三分钟,纪念“九一八”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此事件由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2、“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记住这5个故事

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日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现场 即“九一八”事变的开始 新华社发

因为他们——抗日英雄,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换来了今天的祥和。

5个声音对应5个故事。再次提起,以激励当下的有识之士,继续奋发向上,自立自强。

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 新华社发

“轰!”南满铁路柳条湖段传来一声炸响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一块久经风霜的“残历碑”,上面凝练的文字十分醒目:“夜10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

1931年9月18日,在驻扎于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准备下,其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将此事件嫁祸给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就此爆发。

“以后,我的名字就叫杨靖宇吧!”

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出多名骨干前往东北地区组织游击队。其中,就有马尚德的身影。

当时,吉林地区游击队前政委杨奠坤因伤返回后方治疗,已化名“张贯一”的马尚德奉命担任代理政委。出于稳定队伍、巩固群众基础的需要,他一并代理了前任的姓氏,这样,游击队里还是那个“杨政委”。

一天,参谋长李弘海从门外喊“杨政委、杨政委”时,马尚德觉得朝鲜语的“杨政委”发音与汉语的“杨靖宇”非常相近。“靖宇”,安定宇内、救亡图存,与当时的东北战况十分契合。

“谢谢你,给我送来一个有意义的名字,以后,我的名字就叫杨靖宇吧!”自此,“杨靖宇”这一响亮的名字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一起,载入史册。

“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

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新中国英雄模范人物 赵尚志

与杨靖宇一样,奋战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雄还有很多,赵尚志就在其中。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赵尚志,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敌人一次次重兵“讨伐”和“清剿”,直至1942年牺牲。

他短暂的一生极为坎坷,曾三次被捕入狱,受尽酷刑折磨;战斗中多次负伤,导致左眼失明;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临终前仍未恢复党员身份……尽管如此,赵尚志对党的忠贞从未动摇,解救东北人民摆脱日寇魔爪的信念也从未减弱。他曾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松花江上》资料图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横贯东北,但《松花江上》却不是在东北地区创作的。

“九一八”事变后,三千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涂炭,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1936年秋,已过而立的张寒晖看到西安街头成千上万愤怒的东北军将士和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渴盼打回东北、赶走日军。

“老乡,你们打哪来?”“吉林”“哈尔滨”……

“家里还有谁?”“有爹娘……”

通过与他们朝夕相处,张寒晖体会到了埋藏在大家心底的亡国恨和丧家痛。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被所见所闻深深震撼的张寒晖,写下了红色歌曲《松花江上》。此后,它传唱四海,将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的赤子之情播洒在神州大地上,唤醒了无数国人的反抗意识、斗争意志。

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

重庆市沙坪坝区组织小学生参观防空警报系统 图片由重庆市人民防空办提供

拉响防空警报

为铭记历史,警醒人民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也为了增强大家的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很多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早在1995年,沈阳就有了在9月18日这天鸣响防空警报的习惯,时间为3分钟。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哈尔滨、长春等百余座城市选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鸣放。

防空警报大体分为三类: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

预先警报: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3分钟为一周期,这类警报是预先告知城市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空袭的各种准备。

空袭警报: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3分钟为一周期,这类警报是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即将或已经开始时施放的,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以防止遭受空袭。

解除警报:警报信号连续鸣3分钟。这类警报是告知人们空袭情况已经解除,可以按照防空袭计划进行清理和消除空袭后果的工作,同时可以恢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整理:董大正

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军网、共产党员网等

来源: 光明网

本文关键词:九一八防空警报是什么意思,九一八防空警报怎么拉,九一八要拉防空警报吗,九一八会拉防空警报吗,九一八防空警报响了该做什么。这就是关于《918防空警报,九一八为什么要拉防空警报(“九一八”,记住这5个声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61873/
1
上一篇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是什么(这些防震减灾小知识,请查收)
下一篇 王者荣耀怎么观战好友,王者荣耀无法观战好友怎么办(舞台上告白的农民工火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