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立夏三候含义、意思 立夏分为哪三候具体指什么内容
- 2、立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1、立夏三候含义、意思 立夏分为哪三候具体指什么内容
[闽南网]
立夏三候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接着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为什么立夏分为三候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人将一年四季分为了24个节气,通常一个节气持续半个月之久。聪明的古人为了将对气候的探索分析更为细致,又提出了三候的说法。因此立夏三候是指立夏节气这段时期内,将气候与大自然现象细化的三个阶段。
三候,既应用于中医,表示浮、中、沉三种脉象,又应用于气象,用来表示节气。中国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故此,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七十二候。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立夏分为哪三候具体指什么内容
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将立夏划分为三候,分别是“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和“三候,王瓜生”。
所谓“初候,蝼蝈鸣”中的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而所谓的“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的到来,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就要开始,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相关阅读:
2018立夏是几月几日具体几点几分?今年立夏节气的时间
立夏和夏至的区别、不同之处 立夏节气之后就是夏天了吗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夏节气养生水果蔬菜+10种常见美食
2、立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简要回答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首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
很多人在翻看日历的时候,会发现立夏这个节气,也许他们并不清楚立夏究竟是什么意思,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立夏这个节气吧。
详细内容
《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此期气候宜人,北方平均气温19℃~23℃,是多种喜温蔬菜开花结果的最佳时期,也是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高发期。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
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这就是关于《立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立夏分为哪三候具体指什么内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