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关于【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淡定!你该了解的都在这了
  • 2、非典死亡率是多少

1、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淡定!你该了解的都在这了

近日,一名60多岁的韩国男子从科威特回国后,出现发烧、咳痰等症状,随后被确诊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引起了韩国国内民众的担忧。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早在2015年5月,韩国报告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疫情随后快速蔓延。当时疫情持续约7个月,导致180余人感染,其中38人死亡。如今,时隔3年韩国再现MERS疫情。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那么,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什么疾病?是如何传播的?又有什么危害呢?快一起来看!

什么是中东呼吸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于2012年首次出现在沙特,之后在中东等地传播,以后全世界20多个国家陆续出现了这种疾病。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2013年5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决定将导致该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怎样传播的?

医学研究并没有找到肯定的传播途径,但现有的研究发现,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存在于蝙蝠体内,在骆驼体中也可分离出该病毒。同时,许多感染者与骆驼有过密切的接触,要么看管过骆驼,要么吃过骆驼肉或喝过未消毒的骆驼奶。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那么,通过呼吸传播是一种主要的传播途径,咳嗽的飞沫通过空气传播。当含有病毒的飞沫吸入健康人的呼吸道内,或者病毒落在物品的表面,被人接触后,进入呼吸道,都会导致感染。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但在大街上行走,与路过的行人这样的接触,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照顾这类病人的医务人员,没有做好防护,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是明显增加的。

目前仅能确定骆驼可能是传染源之一,但究竟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给人类的?还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

中东呼吸综合征有什么危害?

大多数感染者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发热、咳嗽和气促。部分病人还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的病例可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病人还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感染性休克等。

对于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癌症和慢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而且感染后,可能会加重病情。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中东呼吸综合症与中国2003年流行的非典极为相似,同属冠状病毒感染,大约97%的感染者来自中东地区的10个国家。其传染性比非典弱,但死亡率比非典高,可达30~40%。因此,也有人将MERS称为“新非典”。

如何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症无药可治,所有的治疗都是对症和维持人体基本功能的治疗,而对于冠状病毒的治疗还没有很好的方法。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如何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管理部门的建议,应从如下方面预防:

(一)普通市民

1、养成良好的咳嗽习惯。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收或者纸巾掩住鼻子和嘴,避免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后,注意洗手,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内。

2、注意手部卫生。勤用肥皂洗手,也可使用手消剂消毒。避免用未洗过的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3、避免与病人接触。如共用茶杯、餐具或亲吻等。

4、定期消毒。对玩具和门把手等经常触摸物品的表面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二)出境旅行者

1、避免去流行地区。中东地区和韩国,都有过流行,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这些地区去。

2、加强防护。对于要去中东地区和韩国的人,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手卫生,尽量避免密切接触咳嗽的人,避免接触骆驼等动物和肉类。

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

3、警惕可疑症状。当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4、回国后注意监测。回国后14天内,如果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生告知国外的经历,以免耽误病情。

综上所述,中东呼吸综合征目前不大可能发生大流行,但由于其没有特效治疗,且死亡率较高,我们一定不可掉以轻心,应该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2、非典死亡率是多少

病死率近11%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止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计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非典,学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非典是一场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疫潮。

SARS在2002年11月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河源市最早出现(世界卫生组织指源头是在广东顺德)。由于病者出现肺炎病症,所以当时将之归入非典型肺炎。该病经由旅游、商贸、移民人群迅速由广东省扩散到香港,并再扩散至越南、新加坡、台湾及加拿大的多伦多。2003年5月间,北京和香港的疫情最为严重。2003年11月,广州再次出现零星病例,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本次非典过程基本结束。

2004年3月,北京再次发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疑似病例,疑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研究该病毒时受到感染,但都没有再次演变成疫潮。直到2004年4月15日,一名24岁的中国女性在一列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开往莫斯科的列车途中因为严重肺炎死亡,俄罗斯基洛夫州政府担心她可能是患上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致命。与她同行的53名中国人,亦被送往医院隔离观察,而她所在的车厢进行分离并进行消毒。其后经解剖后证实死者只是肺炎,引发肺水肿和脑水肿导致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期间病例汇总:

注:

(1)死亡病例仅包括死于SARS的病例。

(2)自03年7月11日以来,台湾共有325起病例经核查与SARS无关。135个病人的实验室资料不足或不完整,其中101人死亡。

(3)包括在其他地区患病的医务工作者。

(4)表格基于截至2003年7月31日的数据,之后有所调整。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5日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截止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计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非典临床表现

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患者的病情似较成人轻。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鉴别诊断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排除其他可以解释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经过的疾病。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部感染、军团菌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

权威发布

2018年2月,世卫组织公布了本年度病原体名录,列出了十种对人类健康造成“紧急”威胁、需开展密切追踪的致命病毒,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名列其中。

本文关键词:非典的死亡率是多少,非典死亡率为什么那么高,非典死亡率高,非典死亡率多高,非典死亡率高吗。这就是关于《非典死亡率是多少,非典的病死率是多少(高死亡率的“新非典”会大流行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59471/
1
上一篇 毒枭大猩猩贩毒是哪一种毒,毒枭大猩猩贩毒是哪一种毒品答案(黄百鸣和一群女童军流落荒岛)
下一篇 苹果手机铃声怎么设置来电铃声,苹果手机如何给联系人设置单独的铃声(iPhone一键换铃声)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