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昭君出塞,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唐诗常见的典故来历-鸿雁传书(雁书)
- 2、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
1、唐诗常见的典故来历-鸿雁传书(雁书)
典故原文
出自《汉书》: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原文译文
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地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典故解说
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中郎将,天汉元年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后来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典故运用
李白《千里思》: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杜牧《偶题二首之二》: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王勃 《蜀中九日》: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2、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
据《史记》记载,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据《史记》记载,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鸿雁传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萌生。自《诗经》始,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托情意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但是,“鸿雁传书”在汉代诗歌中也只是惊鸿一瞥,唯蔡琰《胡笳十八拍》中有“雁南归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归得汉音”。
本文关键词:苏武牧羊的故事,鸿雁传书的意思是什么,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第二人生,囊萤映雪的故事,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家长的评价。这就是关于《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昭君出塞(唐诗常见的典故来历-鸿雁传书)》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