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为什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关于【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为什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 2、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

1、为什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为什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作者 范子盛

有很多朋友都问我,“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对于这句话传统的解释是说治理大国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不要轻易地扰动,免得让鱼破碎,要以安牧民、以静治国,让人民休养生息。这样的解释究竟对不对呢?我认为也是对的。因为老子确实主张清净为天下正,以无为治天下。

但是,我在这里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一下“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含义。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贯通这一段的全文,我们也可以理解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小虾一样的容易,是小菜一碟。

凡是有过做家务经验的人就知道,做一盘小鱼确实很容易,并不难。可是治理一个大的国家也会这么容易吗?不可能吧!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应该是难的,千头万绪,千斤重担,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非常难处理。

如何让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变得容易呢?这里面有一个法宝,那就是“道”。“道”就是真理,就是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只要以“道”来莅临天下,以“道”来统御天下,以“道”来管理天下,那我们来治理一个大的国家也就变得容易了。

“道”就像太阳。太阳出来了,阳光普照,一切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也就束手就擒,无法兴风作浪、作威作福了!

毛泽东主席说过:“世界上有许多鬼,也有许多人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毛主席说啊,“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里面也写了一个不怕鬼的故事。有一个狂生夜坐,结果来了个披头散发、面黑似漆的鬼张嘴吐舌吓唬他。但是狂生不怕鬼。他笑着研墨,把墨涂在脸上,涂得像鬼一样黑,也伸出舌头,目光如炬和鬼大眼瞪小眼。就这样对视了几个小时。那个鬼没有吓倒狂生,反而自己逃跑了。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历来不信鬼呢?因为我们信的是道!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历来不怕鬼呢?因为我们心中有道!

治理大国确实很难,但是只要相信科学、实事求是,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难事就会变得简单容易。

如何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以道莅天下”——用道来管理天下。没有道就治不了大国,甚至寸步难行,有倾覆之忧。这就是其中的因果关系。孔子也有一个论断,叫做“道,不可须臾离也。”老子和孔子,《道德经》和《论语》也是统一的。

无数历史表明,如果我们不相信科学,不搞实事求是,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把自己孤立起来,把自己搞的迷信昏聩,然后再去拜这个鬼、怕哪个鬼,想依靠鬼来显灵,那么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无法得到解决,最终会一事无成、一败涂地。

鬼从来就显不了灵,只有道才能贯通天地。无数拜鬼乞灵的人都失败了。只有走康庄大道才有出路。

所以,老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告诉了我们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句话虽然很古老,但是是不是充满了青春蓬勃的朝气!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道。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不是鬼。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众志成城。

道教是尊道贵德、取法于自然的宗教。道教不信鬼、不拜鬼,也不怕鬼,这是我们这个道教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文明长盛不衰的密码早就写在了《道德经》这部五千字的书里面,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2020.3.2

2、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

简要回答

治大国若烹小鲜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就是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

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道德经》,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

详细内容

就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本身来说,就有治大国若厚小腥、治大国若烹小鳞等不同的说法,小腥与小鳞其实都是小鲜即小鱼儿的不同说法。即使现代普遍认可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传统说法,古代在文字上也有差异。有古代学者认为,此句名言在流传过程中,丢了一个者字。比老子晚生291年的韩非子,在引用时便有者字,《韩非子·解老》中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清末学者王先慎便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治要有者字,如《三国志·蜀志》(卷四十四)陈寿评:“老子有云: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后汉书·循吏传》也有注:“理大国者若烹小鲜也。”但不论如上哪种说法正确,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治理国家与烹煎小鱼儿的手法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老子谈到治理国家时要用烹小鲜来比喻?如果弄清了老子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烹小鲜的,也就弄懂了老子所要表达的本意。

对于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研究最为活跃、争论最为激烈的是在清代,尤其是清末。当时包括罗振玉、马其昶等一批知名学者都曾就这句话进行了辨析,这或与晚清治国不力、不得法的时代背景有关,也反映出学术界对国家前途的焦虑。那么,老子所谓烹小鲜的治国之道,到底是何种手段?马其昶引汉初《毛诗故训传》里的话,力证老子本意为:“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这句话交代了老子那个时代人们烹煎小鱼儿的方法:原来古人下锅烹煎小鱼儿不能老翻动,否则小鱼儿就全弄碎了。

清朝人大概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误解最普遍,以至于影响到了现代人的理解。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举人、后任乾隆朝史籍编修的著名学者杭世骏,曾著《订讹类编》,书中便收录时人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误解,称“近来诗笔多误会,不可不正。”古人煎小鱼儿仅洗一下,不去屎肠,也不去鳞,担心把小鱼儿弄断了。所以杭世骏就此进一步引申: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烦则人劳,扰则鱼溃。如果结合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语中,老子所要表达的治国之道就很明确了,就是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

本文关键词:烹怎么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这就是关于《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为什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58744/
1
上一篇 如何选购人参,挑选人参应注意哪些问题(人参的选购及正确食用方法)
下一篇 牛米和公斤力换算,25牛米相当于多大力气(汽车发动机最重要的6个参数)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