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员工心态培训内容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员工心态培训内容,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员工心态培训内容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2、西游记中的管理哲学02:让员工转变心态主动去“取经”
1、员工心态培训内容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你知道员工心态培训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吗?一起来看看吧。
操作方法
首先需要培训的是员工的亲和力。员工在遇到问题或者消费投诉事件后应该以尽可能感化对方,让对方知道自己了解他的处境,并能迅速积极的为他解决问题。
员工心态培训,包括他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应急性。一般如果员工具有很好的处理危机事件发生的能力,那么他就很有潜力做领导。
员工心态培训还包括抗压力,这就要求员工能够自信大方的在众人面前进行自己观点的阐述以及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员工心态培训还包括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员工能够口齿清晰,逻辑清楚的在领导面前汇报自己的工作,进行简洁明了的概括总结。
2、西游记中的管理哲学02:让员工转变心态主动去“取经”
员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同样在判别可能会影响自己个人需求实现的因素,一旦在判断的过程中发现为团队目标努力再多也与个人需求满足无关时,就有可能停止自己的工作。所以,想要团队目标得到更好更快地实现,请不要忽视了员工的从业心态。了解自己的员工,了解他们加入团队的真正目的,帮助他们,让他们的个人需求和团队需求尽量协调一致,而不是一味地用高尚的企业理念、严格的企业制度来激励和约束员工,才会让员工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量主动为团队创造利益。
试想一下,如果如来定下的目标与唐僧、孙悟空的理想背道而驰,他们还有可能顶着“九九八十一难”去取经吗?或者只是取到经而已,孙悟空一天能去好几趟,何必历尽劫难一步步走过去,但那又何谈弘扬佛法呢?
1.扭转“打工仔”心态
在传统的管理学中,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很简单:我是老板,你是员工;你为我工作,我付给你薪水;你干得好,我就多付给你,你干得不好,我就少付;如果不满意,就请你另谋高就。在以前,这种观念很行得通,放在现在则不然。持有这种观念的企业管理者始终把员工看作是一个“打工仔”,而员工也始终有一种“打工仔”的心态,从来没有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大局联系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与员工的脱节,形成了久治不愈的“双输”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老板必须改变自己对员工与自己关系的认识,彻底扭转“员工只是打工仔”的心态。不仅如此,老板要想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消除员工内心认为自己只是“打工仔”的心态,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为老板打工,更是为自己打工,是公司的合作伙伴。
在佛山,有一家不太知名的陶瓷企业。该企业老板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员工改变“我只是一名打工仔”的心态。因为他深知,如果员工只把自己看作打工者,只想着挣钱,那就不可能自发地努力工作,更不可能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企业必须使员工意识到:只有他们与企业共同努力,企业发展了,他们自身才能发展。经过一番调研与仔细观察之后,老板发现,绝大多数员工都有很强的进取心,都想通过自身努力做出一番成就,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给他们提供了足够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是否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企业,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于是,这家陶瓷公司成立了“总裁班”。这可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培训班”,而是员工与企业高层的沟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高层管理者向员工传达的信息是:并不是只有供应商、客户才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员工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同时,企业向员工宣布,要在全公司范围内评选“最佳合作伙伴”。无论谁,只要当好自己岗位的主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就是公司的好合作伙伴。在年底的“年度员工表彰总结大会”上,几十名老员工从董事长手上接过了“年度最佳合作伙伴奖”,还有一本《新主人翁精神》。
员工也有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把自己和企业的关系从过去的上下级关系、从属关系转变为平等的交换关系,即“我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为我提供报酬和职业发展空间”。也就是说,现在的员工已经不仅仅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公司的主人。这种价值观的改变,使得员工更加看重和追求自主的发展空间和平等的企业文化。
如果企业管理者忽视员工的这一需求,就不能真正的尊重员工,更不能消除员工的“打工仔”心态,员工自然也无法将自己上升到主人翁的地位。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员工对管理者只会产生越来越难以改变的恶劣印象。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员工必然没有激情可言,那么企业也就没有效率,更没有效益可言了。所以,消除员工的“打工仔”心态是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你不妨参考以下一些意见:全面了解自己的员工,包括他们的生活状态与工作需求,并且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需求得到满足。尊重员工,对员工的不满与意见都要给予重视,特别是员工在工作中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建议则要加以考虑。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向员工灌输他们就是企业主人的意识。让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挂钩,用这种“双赢”的管理方法让员工主动产生主人翁的意识。
2.管理员工时要多一些人情味
管好人的心灵,才能管好一切。因此,很多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人情味”,即给予员工家庭般的温暖,以此来抚慰员工的心灵。紧箍咒虽然好用,可唐僧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念,而是极力用温情与关怀感化了孙悟空那颗顽劣的“石头心”,最终与他齐心合力地取得了真经。现代管理的根本之道亦如此。可以说,抓住了人的内心,就抓住了管理的关键所在。不谋人心者,不足谋企业。“人心”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托起一个企业,也可以覆灭一个企业。
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员工
在工作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企业领导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员工,鼓励他们发挥优点,并宽恕他们的缺点,尊重员工,特别是他们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广泛地倾听员工的意见,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不负使命”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企业员工处在被恐吓和歧视的压抑状态下,他们的自尊心和生命价值得不到满足和体现,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畏缩不前的不良情绪,这样怎么能够认真工作呢?作为管理者,应对下属充分尊重,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要尊重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管理者的尊重。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不要高高在上,轻视员工,要知道,尊重和信赖员工,换来的是员工的信赖和肯定。正如一位员工所说的:“领导把我当成牛,我把自己当成人;领导把我当成人,我把自己当成牛。”
把公司愿景与长远目标告诉员工
只有当企业发展有潜力、有前景时,员工才会有信心、有干劲。企业与员工的愿望应该是统一的。一个员工,或者说一个人才,如果认为企业没有发展前途,其结果只有一个——跳槽,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一个有充分发展活力、有充分归属感的企业,员工会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平台,看到自己光明的未来。员工看见了企业发展的理想或目标,就会主动地把个人的事业和企业的前途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企业中,目标就像灯塔,不仅为航船指明前进的方向,还能给航船以前进的动力。在鼓励员工为你打拼之前,领导者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为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制定一个定性、定量的目标,让员工的激情与能力能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发动每一位员工为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奋斗。
营造鹭港相处的工作环境
音乐需要鹭港,才能悦耳动听;美术需要鹭港,才能赏心悦目。同样,一个组织需要鹭港,才能高速发展。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众志成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为企业创造绩效。管理者如同一个团队的主心骨,引导着员工团结在他的周围,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使团队成为一个鹭港的“同心圈”,并不断成长壮大。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没有完美,只有鹭港。只有鹭港才能发展,只有鹭港才能进步,只有鹭港才能实现管理的终极目标。作为管理者,你既不要竭力回避冲突,也不要把矛盾激化。你必须要“以和为本”,处理好企业内部的矛盾,使员工在鹭港的氛围中工作。
营造平等的工作环境
官僚主义的作风,具体表现为管理者拥有绝对的权力,下属除了服从命令以外没有任何自由,而且对下属的业绩,管理者大搞“一言堂”,说好就是好,说坏就是坏,员工丝毫没有辩解的可能。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作风已经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了。管理者要想赢得人心,获得信任,就必须放弃自上而下的控制与命令式管理模式,营造健康、快乐的工作氛围。因为只有这样,员工的行为才是“自主”的,而不是被“管理”出来的。在企业中,管理者要想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把自己想要传达的每一项信息都顺畅地传递给员工,就必须营造企业内部的民主氛围,开辟多个沟通渠道,向员工表达一种关爱、信任和激励的感情,从而打破冷冰冰的组织层级,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建立员工认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为员工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为他们提供了行为的准绳。管理专家认为,当企业的价值观得到员工的认同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一些心理学家注意到:如果员工知道他们的公司代表什么,知道他们所拥护的标准,就能做出支持这些标准的行为,也会认为自己是组织内重要的一员。因此,作为公司领导,要想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关键在于统一员工的思想,建立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尽早确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激励每一位员工不断发展。在企业中,如果员工的价值观相同,就会团结在一起向同一个目标努力,这将会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当管理者在员工中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时,所有的员工都会在使命的引导下,自主自发地工作,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在冰冷的规章制度中融入亲情
管理就是要依照一定的“理”来管。无“理”难成事,无“理”难得心。在企业管理中,这“理”就是规章制度。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管理员工,除了要发挥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外,还要依靠规章制度这一有效的保障措施。不过,管理者需要明白的是,这规章制度不是单方面针对员工而制定的,不能冰冷无情,否则不但不能管好员工,还会引起员工的不满。高明的公司管理者在制定公司规章制度时,都会尽量融入亲情,给予员工人文关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任何时候都是与员工分不开的,员工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支撑力量。
因此,如何对待员工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便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人都是有感情的,管理者只有时时为员工着想,在冰冷的管理制度中融入一些亲情,以拉近自己与员工的距离,才能实现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鹭港相处,才能使整个企业迅速而平稳地发展。
3.结合员工的不同需求激发主动性
取经小组四位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是:脱离当前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份工作而得到更好的生存环境。虽然悟空是为了自由,八戒、沙僧想的是如何回去做他们的“高官”,白马想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但统一起来还是因为这份工作会让他们得到他们需要的。每个人的特质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同的。一个人选择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就一定要满足他的某一个需要。而且作为基层员工,他们的需要是很实际很具体的,就是切实有效地提高福利待遇,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要想基层员工欣然接受并认真执行企业目标,一定要将目标和员工的具体需求结合起来,要不然,无论多有高度的目标,都无法得到基层员工的认可和行动。
看看西游团队取得真经后团队成员们得到的福利,你就能明白什么是“雪中送炭”,什么是“锦上添花”了。比如孙悟空,不仅得到了想要的自由,还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既修得了正果,又能将猴子好动的天性淋漓尽致地释放在正途上;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获得了“净坛使者”的称号,尽享天下供奉,好不快哉……董事长如来佛在策划目标达成之后,贴心地为每一个员工切实改善了生活状况,皆大欢喜之余,员工们怎么会不爱戴这样的领导?又怎么会不卖命地去完成下一个工作目标呢?企业的良性循环自此也就建立起来了。
如今,人本管理、人性关怀已成为时代趋势和国际潮流。以人为本,在企业中表现为以员工的身心健康为本。一些企业也纷纷采用提高薪资、福利,进行培训等方式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
本文关键词:员工心态培训内容,员工心理素质培训的内容,员工心态培训内容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员工心态培训的目的,企业员工心理培训哪方面内容。这就是关于《员工心态培训内容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员工心态培训内容(让员工转变心态主动去“取经”)》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