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关于【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在这里,专家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时间
  • 2、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风俗是什么

1、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在这里,专家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时间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从历史文献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牛郎织女的神话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传说,古代有个父母双亡的小伙子,又时常受到兄长嫂子的冷眼相待,每日只能与一头老牛作伴,所以,被人们称为牛郎。

某天,老牛给小伙子出了个主意,说:“每年天宫的仙女都有一天在银河附近洗澡,并在河中嬉戏许久,牛郎若是在此时偷走仙女的衣服,再做个好人还给仙女,仙女感动之下定会嫁给牛郎为妻子。”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牛郎如法照搬,果真求来织女成了自己的老婆,自此,二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在年迈的老牛即将去世时,老牛还嘱咐牛郎:“在自己死后一定要把皮剥下来,今后遇见危急情况就把牛皮披在身上。”老牛咽气后,牛郎忍住悲伤把牛皮剥了下来,并厚葬了老牛。

没过多久,织女下凡嫁给牛郎的事被天帝得知,命令神仙下凡将织女抓回天宫。牛郎见织女被抓走,想到老牛的临终遗嘱,连忙将牛皮披在身上,飞上天去追寻织女。王母娘娘见状,将头上银簪取下,向着银河一划,顿时星河倾泻而下,将牛郎阻拦在岸边。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自此,牛郎织女二人只能隔着银河对望,时间一长天帝受到感动,准许二人每年能在七月七日这天相会一次。每逢七月七,全世界的喜鹊都来到银河边,自觉搭桥,帮助牛郎与织女相会。之后,老百姓为了纪念这对男女的爱情,便将七月七这天定为七夕节。

现今,很多人将七夕当作中国情人节,然而,之前的民俗学家齐守成则提出了不同观点:“中国的确有属于自己的情人节,但是,并非在七夕这天,而是元宵节那天,所以,将七夕作为我国独有的情人节其实是对这一节日的错误解读。”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齐守成认为,七夕节又被民间称作“乞巧节”,这一节日的起源是在汉朝。每逢乞巧节当天,人们都要将家中收藏的经文书卷以及衣物拿出屋外晾晒,防止发霉,穿针引线缝补衣物,并向天空中的牛郎织女双星许愿。

若必须将七夕节冠以通俗叫法,那么,不应该将这一天叫做情人节,而要叫做“女儿节”。

齐守成解释道:“古代的乞巧节,没有出阁的女孩一定要在贵方中将彩色的丝线缠在手上,向天上的星星祈祷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织女一样有一双巧手。所以,七夕节是古代未出嫁的女孩子最重要的节日。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并且,在我国东北地区,乞巧节有一项传统风俗,那就是女孩子们将彩色的丝线穿入针孔中,并与其他女孩比试速度,看谁的针线活做的最巧。除此之外,要向着天上的织女星摆上贡品水果,祈祷能够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东莞县志》也记载:“七月七曝衣、书。其夜,女儿夜穿针、结彩,为乞巧会”所以,按照齐守成的说法,之所以现代人将七夕节解读为情人节,还是源于文章开头我们讲的那段家喻户晓的爱情神话。

那么,为何齐守成会说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呢?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按照我国的民俗传统,每逢一年的首个月圆之夜,老百姓们挂起花灯,在窗子上贴上彩纸,结伴外出观赏月圆并燃放烟花爆竹。除此之外,人们还要煮元宵、汤圆这种圆形的食物图个彩头。讲到这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些风俗与情人节有什么关系呢?

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限制,妇女的社会地位颇低,女性往往不被允许外出,未出阁的女孩更是不能在公众视野中抛头露面。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女孩不会受到这种限制,可以外出逛街、观赏花灯。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此时,年轻的小伙子们才有机会俘获芳心,他们精心打扮来到街上,向心爱的女孩倾诉感情。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由此可见,元宵节这天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情人节。齐守成还认为,之所以现代人会将七夕当成情人节来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商家的炒作,在这一天谋取暴利。商家的这种行为不但会损害我们的传统节日,还会让年轻人曲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包括媒体在内,都应该加大力度宣传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展现给公众,对年轻人如何过传统节日有正能量的引导。如今七夕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这一节日不同于外国流传进来的情人节,而是有着独特的底蕴。由此我们应该珍惜我国的传统节日,不能把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弄丢,更不能将其误解。”齐守成如是说。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

最后,笔者认为,中华泱泱大国之所以有别于西方国家,除了我国以道德立国外,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正是让中国人骄傲自豪的根本。

参考资料:

『《专家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乞巧节”传说》、《东莞县志》』

2、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风俗是什么

乞巧节又称七夕节,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有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对月穿针、香桥会、储七夕水等风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日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的风俗:

1、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代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或组织大家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传统“七姐诞”庆祝仪式由农历七月初六晚开始,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庆祝“七姐诞”的仪式各有不同特色。“七姐诞”乞巧习俗在东南亚地区也很流行。

2、储七夕水

“七夕水”亦称“七月七水”,据说“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储不变、可以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广东、广西一带都有储存“七夕水”的风俗,就是在初七早晨头遍鸡鸣之后,各家到井边或者河边汲水储藏。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所以,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据说在七夕夜,用米兰花、茉莉花、玫瑰花等7种鲜花泡的七色花水来洗脸,能让女人更美。

3、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4、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本文关键词:乞巧节是多久,乞巧节是什么时候,风俗是什么,乞巧节是什么时候农历,乞巧节是啥时候,乞巧节是哪天?。这就是关于《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乞巧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真正的情人节不是七月七)》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57761/
1
上一篇 江南贡院该贡院位于哪里,江南贡院位于哪里(看了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
下一篇 青柿子要怎么快速催熟,青柿子能催熟吗(这几招教你很快吃到柿子)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