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关于【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
  • 2、从央视到抖音,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1、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

蚂蚱烫是一种发型,形状像是蚂蚱的腿,非常的有型,代表着潮流,是新生代的象征。

在抖音上各种各样的梗层出不穷,不管是形容好的还是贬低人的,都让大家理解不过来了。如今又出了一个梗叫做“蚂蚱烫”,这让很多人再一次看懵了。蚂蚱是动物,如果用热水烫那不就炸了吗,怎么可能还会活着呢?那么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

其实就是一种发型,类似于蚂蚱大腿的发型,非常的又个性。

蚂蚱烫原理跟锡纸烫大致相同,使用发卡将发片扭转固定,达到发根蓬松立体的效果。

那么锡纸烫是什么样子的呢?

锡纸烫:锡纸烫是用手工加锡纸卷烫的方法,使发丝呈一缕一缕状,发丝卷曲随意,自由而又不显凌乱。同时,发丝更加轻盈飘逸,富于动感,既时尚又不夸张。

锡纸烫是用手工加锡纸卷烫的方法,使发丝呈一缕缕状,发丝卷曲随意,自由而又不显凌乱。同时,发丝更加轻盈飘逸,富于动感,既时尚又不夸张。

个人认为蚂蚱烫更立体好看,搭配冷茶色、青棕色、卷度简单淩乱、随意自然的纹理、简约不刻意、耐看好打理。

2、从央视到抖音,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蚊子为什么叮你?手指烫伤如何不留疤?脱发咋办?小龙虾咋吃?柳絮如何生长?山火为何复燃?瞧,从身边细微到山川湖海,你疑问的就是宁原要解释的。他是抖音新人,2个月前才入驻,却收获了近200万粉丝、431.4万点赞。

宁原说,他想通过@模型师老原儿的科普短视频,让更多人真正了解生活,知道世界因何如此。

用“五脏俱全”的模型讲科普

模型师老原儿的第一个抖音视频主题,是讲解救护车如何隔离病毒。

他先用一个天平模型,展示不同压强将带有病毒的空气封存的原理。之后重头戏来了,一个等比例压缩过的负压救护车被摆上了桌台,实体救护车该有的部件,模型车全有。老原儿把车厢顶部按钮旋转,掀开位于车顶内部的负压系统,救护车能隔离病毒的原理和关键设备,就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这个视频发布在疫期,背后也代表着老原儿在抖音做短视频科普的思路:主题应是大伙儿关心感兴趣的、模型虽小但得五脏俱全、讲解由浅及深逻辑递进。

在宁原发布的34个视频中,有疫期的救护隔离原理,夏天到来前的小龙虾科普,新闻里山火卷土重来的原因,被蚊子叮的包会越挠越大等主题,大多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却一知半解的情况。

每一个主题,从设想到产出总共需要2周的时间,其中,单纯模型制作就至少花费3天时间。宁原不希望因为观众隔着屏幕,就把科普模型做得简化。

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在他的视频里有放大1000倍、5000倍的头发,有一米多长的螃蟹、半米多长的小龙虾,甚至连被蚊子叮过的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都被他拿长型气球做了出来。

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制作模型的材料,其实没有太多的成本。宁原习惯使用生活中收集的废物件:拖鞋的底,软和、容易上胶,用来做蟑螂翅膀的支撑;路边的废弃广告版,则做蝗虫那期视频的沙盘山体填充;连他自己骨折糊过的石膏布,都拿来做山体外衣。

仔细看@模型师老原儿里的内容,会发现这些短视频在科普中不太依赖贴纸、文字动效。老原儿经常用手工制作实体解说板,在板子上写文字。

“用实物,给镜头,能让观众更清晰地感知到细节,加深记忆。” 历经过电视节目的制作,宁原和妻子对短视频的质量,也毫不放松。在他们看来,虽然从电视荧屏转向了短视频,但更该把科普做得小而精。

切羊头、买标本,科普得先自己懂

宁原大学时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视觉广告学专业,画个模型做个手工,对他来说不算难事。用短视频科普,最大的难点在于怎样能把科学道理,说得简单明白。

几分钟的科普短视频,背后需要至少上万字的权威资料支撑。宁原家里书柜里,都是动物学、昆虫学等学术类大部头,他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查询资料、找权威信源,分析各种说法上。视频脚本、阐述逻辑被他反复推演,直到可以清晰又严谨地呈现。

|

选题准备时遇到中文资料少,查找外文文献是常有的事。如果资料还够不精细,宁原就开始琢磨起其他的法子。

一次,他想用模型展示为什么“有的羊顶头不会得脑震荡?”他在网上找了个销量好的卖西北羊肉的店,别的顾客都是下单肥美的肉,宁原请求老板,能不能把养殖羊羊头上的肉剃下来,把头卖给他?

他花了100多块钱,如愿收到了快递来的骨头,赶忙拿着电锯开头骨,扒着看,分析里面的纤维结构,再记录下来给自己认识的动物学家审,没问题了才开始做羊头模型。

到了展示“双叉犀金龟是如何把猎物挑飞?”的时候,宁原从海外买回超高清昆虫视频,用超高倍速放慢研究双叉犀金龟的动作。又到网上买回同属种的昆虫湿虫标本进行研究,为了保存,他拿酒精泡好,瞒着妻子偷偷冻到家里冰箱里。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虽然家离做模型的工作室不远,但是宁原一般都到12点后才进家门,工作到凌晨3、4点是常事。

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为科普手指被烫出大水泡

在抖音,老原儿总是戴着一副大眼球道具眼镜入场。

可还是有网友认出了他,“你是《原来如此》里的外景实验员吧?”那是早年间央视的一档科教栏目,以趣味实验和体验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究。34岁的老原儿,深耕科普的路就是从那儿开始的。之后,他从体制内离开,转型为独立运营的科普制作人。

今年,在央视科教频道任栏目主编的妻子也离职了,和宁原一起,全心投入在抖音科普短视频上。

|

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

夫妻俩分工明确。宁原负责选题策划、知识框架、文稿逻辑和制作模型,妻子负责拍摄、剪辑和后期。

两个人遇到分歧,争执起来“吵得很凶”。宁原在制作后期时不时想出来个点子,想加到片子里,但爱人还是用电脑剪片子,系统很容易崩,俩人经常为呈现效果和节奏焦虑。

他们坚持原创,视频里的每句文案,都不容许扒网上现成的视频再加工。宁原的妻子专攻视频剪辑,成片与素材片比达到1比30。做抖音的两个多月,夫妻俩总共休息了4天。吃饭没时间做,几乎顿顿外卖。“要说最惨重的代价,就是我更秃了,头顶黑色面积明显减少。”宁原自嘲着回忆那段抖音创作新人的经历。

从传统电视制作人转型到短视频达人,宁原不是没有焦虑。

抖音里粉丝百万级别的达人们,大都保持着高频的短视频更新节奏,至少2、3天就有一条,但以他和妻子两人的生产速度,目前仍远远达不到。

一次,宁原又一次做模型到凌晨,累得趴在工作台上睡着,手搭在旁边放着的热风枪枪口上,1000度,拇指被烫出个大水泡。

他和妻子把在抖音做短视频科普,当作事业而非玩票。他们现在还没有靠这个赚钱,“之前两个人有些积蓄,我们也接些外面其他的片子拍摄,先把科普内容做好。”

这就是关于《抖音蚂蚱烫是什么梗,这个80后要以科普为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57492/
1
上一篇 苹果语音备忘录,苹果语音备忘录内存占用大(苹果手机按下这个按钮)
下一篇 雨后春笋的意思,雨后春笋是什么意思(小学阶段最常遇到的50个成语造句)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