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心一了,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
- 2、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何为“六一”
1、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
欧阳修
六一居士是欧阳修的称号。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六一居士是欧阳修的称号。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欧阳修十岁时,从随州大姓李氏家中得到唐代诗人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2、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何为“六一”
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习尚,就是喜欢给自己取雅号、别号以明心志。譬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等等。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朋友们曾给他取了个雅号,叫做“逸老”,他不满意,改为“达老”,以表明自己放达自任、率真潇洒的人生态度。四十岁的时候,欧阳修遭人诬告被贬安徽滁州,在琅琊山的酒宴当中,他给自己取别号“醉翁”,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醉翁亭记》,声称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现在,欧阳修已经年过花甲,他又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雅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大体每隔十几二十年就给自己取一个新的雅号,而这每个雅号、别号,都是他对一段人生历程的体验与感受,都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怀。那么,这个“六一居士”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丰富内涵?
看透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领悟到什么是人生真正的永垂不朽,六十五岁的欧阳修,终于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的名义提前退休。也就是说,欧阳修以从二品的职衔、享受全额在职工资的待遇而提前退休了。
当时还有很多人对欧阳修放弃高位、提前退休的做法不理解,认为这是“近古数百年所未尝有”的举动。然而此时,欧阳修最欣赏的弟子苏轼,却专门写信向他表示祝贺,苏轼在信中说:
您的一生,功在当代,文章千秋,德行操守蔚为一代楷模。您还没到退休年龄就要求退休,在一般人看来,这似乎是畏惧官场的愚蠢做法。但我要说的是,这恰恰是一个智者、一个勇者的做派。为什么?苏轼说:一个至尊至贵的人,即便没有权势,一样会赢得人们的推崇和尊重,一个仁爱的人,即便无法长生不老,也自然会享尽天年。您此番离开朝廷固然可惜,但这正是明哲保身、急流勇退的大智慧,谁都学不来。因为退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所以您既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个勇者。衷心地祝贺您!
这个大智慧也充分地体现在欧阳修“六一居士”的六个“一”当中。
欧阳修不仅给自己取雅号“六一居士”,还写了一篇《六一居士传》,传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写成:
有人问我:什么叫做六一居士,都是哪六个一呀?
我说:我家有藏书一万卷,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还有酒一壶。
那人说:不对呀,这才五个一,还有一个一呢?
我说:还有一个就是我这个醉翁老头子,跟它们加在一起不就是六个一么?
那人就笑了,问:您该不是想要逃名吧?为什么三番五次地改别号呢?庄子有篇文章说:有个人很讨厌自己的影子,拼命地跑,想摆脱这影子。结果跑得越快影子跟得越快,最终就跑死了。我看您也像这个人似的,想逃离自己的名声,结果最终跑死了,名声可还逃不掉。
欧阳修说:不不不,我从来没想过逃名,我这名太大了,想逃也逃不了。我取别号“六一居士”就想表明我的人生乐趣罢了,没别的意思。
那人问:说说您都有啥乐趣?
欧阳修回答:我的乐趣可太多了!当我沉浸在那“五个一”当中的时候,就是泰山在我面前也看不见,巨雷击断柱子我也没反应。就是在洞庭湖上奏响九韶之乐,在涿鹿之野观看大战场面也无法形容我的快乐与适意。但我却常常得不到这快乐,因为世俗的拖累太多了。身上的官服、官印等让我身体劳累,焦虑忧患则让我内心疲惫,哪里还顾得上这“五个一”呢?所以我不断地跟朝廷打报告请求提前退休回家,能够与“五个一”回到自己的家园,心情怎么能不快乐?
那人就又笑了:官服、官印、官职让您觉得累,这“五个一”难道不会成为您的负担吗?
欧阳修回答:那当然不会!在这“五个一”当中,我只有安逸快乐,没有焦虑忧患。
其实大家能够感觉到,这是一场一个人的对话,是六一居士与六一居士的对话,是欧阳修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没错,每个人都想逃离喧嚣嘈杂的生活,都想享受宁静淡泊的生活;每个人都不想背负沉重的身心负担,也不想永远生活在忧愁与烦恼的枷锁之中。人们渴望自由,渴望冲出自己构筑的重重围城,渴望回到自己心灵的美好家园。
欧阳修曾向宋神宗解释自己为何要提前退休。他说自己生性愚钝、不合时宜;说自己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说自己数次要退休,再不退说不过去了;说自己身体状况差,已经无法工作等等。其实这些理由听上去多少还有点儿意气用事。在《六一居士传》中,欧阳修再次总结了自己退休的三条理由,说法敞亮多了:
第一,年轻时做官,年纪大了退休,不一定非等到七十岁;第二,当了一辈子官,没做出什么名堂;第三,身体好时做不出名堂,年纪大了却要贪恋职位俸禄,我不做这样的事。就这三条,不管有没有“五个一”都得退休。
在《六一居士传》里,欧阳修说明了自己六个一的具体内涵:藏书一万卷,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一个自己。
第一个“一”是酒。酒在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曹操的“对酒当歌”到李白的“花间一壶酒”,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陶冶着文人的性情,也酿造着文学的气派。
北宋文人极善饮酒。有个人叫张闻道,他与朋友喝酒不论杯,论天,一见面不说喝几杯,而是说喝几天,你看酒量大不大?苏轼酒量不大,但看着别人举杯畅饮,他自己感觉胸中酣畅淋漓,酒意反而比饮酒的人更浓烈。所以苏轼说自己是世上最不能饮酒的人,却是最好酒的人。他被贬黄州时,家中藏了不少良药美酒。有人问他:你既没病又不饮酒,干吗藏良药美酒?苏轼笑嘻嘻地回答:病人吃了我的药,我自己都觉得身体越来越健康。朋友喝了我的酒,我更是觉得无比酣畅舒适。我藏良药美酒其实是为了我自己呀!
欧阳修也曾记录一个故事。说文学家石曼卿与好友刘潜酒量都很大。一日两人相约去王氏酒楼喝酒。从早喝到晚,两人始终不说一句话,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目不斜视,只是饮酒。喝完酒,面不改色,跟对方作个揖,走人。第二天东京汴梁城里传遍了,说有两个酒仙在王氏酒楼喝了一天的酒。可见北宋士大夫对酒情有独钟。欧阳修的词里也是酒气冲天: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
欧阳太守挥毫之间便是上万字的文章,豪饮之间便是上千盅的美酒。人生在世及时行乐,等到老了可就来不及了。还真有点儿“李白斗酒诗百篇”、“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味道呐!可见酒是欧阳修的一个知己。
第二个“一”是琴。欧阳修擅长抚琴。家中收藏了三张很名贵的琴,其一名金晖,琴音晓畅清远;其二名石晖,琴音清朗缓慢;其三名玉晖,琴音舒缓有余韵。他收藏琴最大的教训是:官越大,琴越贵,越没有了收藏的意趣,琴不必收藏太多——家里又不是开修琴铺子的。
欧阳修最喜欢的琴曲是《流水》,梦寐思之,多年不忘,时不时还能弹奏一番。记得当初被贬夷陵的时候,手中的琴质量很一般,但青山绿水伴着袅袅琴音,自有一种独特的享受。后来官越做越大,每天奔走在功名利禄当中,就很难体会琴音的乐趣了。所以抚琴的关键不在琴而在于人,只要心领神会,就是一张无弦琴也能让你体会美妙的琴音,释放心灵。
在欧阳修看来,琴不仅能够悦耳悦神,还能够治病救人。他说:我本来身体有病,久治不愈。后来跟朋友学琴,久而久之,不知不觉病就好了。药物能够攻克疾病的堡垒,而琴音则能够抚慰内心的不平,内心平和了,疾病的堡垒自然也就坍塌了。
琴音是多样的,有急有缓,有高有低,有疾风暴雨,有小桥流水,有鳏寡之叹,有鱼水之欢,有圣人之言,有忠臣之怨,有喜怒哀乐,有忠孝仁义。总之,听到琴音,就看到了人生读到了经典。欧阳修与琴的关系如此密切,难怪著名音乐家、琴师沈遵以他的《醉翁亭记》为蓝本,创作著名琴曲《醉翁操》,并当面给他弹奏。
第三个“一”是棋。欧阳修是个优秀的棋手。在被贬夷陵期间,他的诗里多次提到下棋。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人闲与世远,鸟语知境静。春光蔼欲布,山色寒尚映。独收万虑心,于此一枰竞。(《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茂密的竹林,幽静的轩窗,清脆的鸟鸣,和蔼的春光,只要凝神屏息,集中全力在棋盘上,世界永远都是平静的,永远都不会有烦恼。你看,喝酒能让他畅快,领略到生命的力量;抚琴能让他平和,增进身心健康;下棋则能让他忘记烦恼。
第四个“一”是藏书。欧阳修家有藏书一万卷。大家也许会说一万卷并不算多。可是你要知道,两宋时期的藏书家达七百余人,其中藏书上万卷的也就二百多人,藏书上三万多卷的才有二十多人。所以欧阳修藏书一万卷数量已经够大。他的藏书质量也很高。但凡要收藏一部书,一定要认真研究其版本源流,对其进行认真的校勘。欧阳修不仅收藏前代遗留下来的书籍,还收藏当代知名学者、作家的手稿。
欧阳修的藏书楼名曰“非非堂”,就是“否定错误的读书堂”。欧阳修解释说:我有一个体会,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这是事物的常态。但过分肯定就有谄媚之意,过分否定就有诋毁之意。对于一个君子而言,再谄媚他也不会增益什么,无所谓。但如果诋毁一个君子,虽然很不好,可也许能引起君子的反省,正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过分否定错误要远远胜过过分肯定正确。一个人总是在不断犯错与改错中才能走向前进,错误是正确的路标,看到错误,就看到了正确的方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犯错,只有发现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欧阳修非常喜欢“非非堂”。每天下班回到非非堂,看看窗外修竹丛丛,与上万卷书籍朝夕相伴,自己的心很快就能静下来,闭上眼睛,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天人古今无所不至。这就是藏书的妙处啊!
第五个“一”是一千卷金石遗文,也就是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碑帖铭文拓片。始集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完成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整整费时十八个年头。
本文关键词: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 国学达人,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哪六个一,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 新闻,青莲居士是谁的称号。这就是关于《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六一居士是谁的称号,心一了(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何为“六一”)》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