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国过春节吗】,韩国过春节吗?放假几天,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韩国又盯上中国的春节?韩国专家和民众:春节前不能加上中国两字
- 2、韩国过春节吗
1、韩国又盯上中国的春节?韩国专家和民众:春节前不能加上中国两字
韩国是中国的邻国,在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训民正音被创造之前,韩国曾长期借用汉字,而且在韩语中也存在大量的汉字词。因此,韩国跟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及部分东南亚国家一样,都属于汉字文化圈,或是大中华文化圈。
这些周边国家在使用汉字的同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学习中国的制度、服饰、饮食、节日等等。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到了21世纪的今天,也有不少国家和中国一样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以中国的春节为例,现在的韩国、新加坡、越南、印尼等国家都视其为农历新年。
别的国家跟我们一样过春节,这无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对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是一件值得大家高兴的事情。但是,韩国人过春节却让很多中国人高兴不起来。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韩国人过于“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总想“霸占”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韩国将端午、泡菜、暖炕申遗,便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不满。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在几年前提醒:据我所知,目前韩国已经开始重视春节申遗了。
如今,韩国虽然还没有将春节申遗,但却有不少迹象表明他们确实想将春节变成“韩国春节”。
比如虎年春节时,联合国在专门发行的虎年邮票上写上了“中国春节”几个字,却遭到了韩国专家和公众的抗议。又如有位中国漫画家发表了自己的汉服作品,却被韩国网友抨击说是抄袭韩服。又如2023兔年春节前夕,英国大英博物馆在一项受韩国文化、体育、旅游部门支持的活动中,发文庆祝“韩国农历新年”,遭到大量中国网民的反对。
事实上,早在1964年,韩国官方就设立了韩国重要无形文化遗产项目,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年12月,“宗庙祭礼乐”成为了第一个被列入韩国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项目,而“江陵端午祭”也很快被列入目录。1998 年,在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在2001 年又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每年获得专项拨款。
“宗庙祭礼乐”和“江陵端午祭”分别在2001年和2005年成功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陵端午祭”起源于中国的端午节,虽然在韩国也有一些本土化的发展,但和端午节的渊源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韩国将端午申遗,不由让很多中国人惊呼:难道屈原是韩国人?
“宫廷宗庙祭祀礼乐”其实也是出自中国文化,它是由中国明代帝王向受“郡王”封号的朝鲜王室颁赐的,被东亚文化圈公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宫廷祭祀礼仪传统。然而,如今的韩国人却拼命撇清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3年,韩国高调推出的重点申遗项目为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这被中国网民般侃为“想把中国人的泡菜也据为己有”。2014年,韩国国土海洋部宣布: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决定将暖炕当作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韩国媒体援引专家的话,称暖炕技术是“传统住宅建设技术中唯一流传至今使用的技术”,并认为当今流行的地热采暖技术起源于韩国的暖炕。当时,还有不少的韩国网友认为:中国也会认为暖炕技术属于自己,因此从抢先的原则出发,韩国必须加快申遗速度。
2020年11月1日,中国著名漫画家“old先”将自己的汉服画作发到了网络上。画中的男子身着明代风格的汉服,标题中写有“中国传统服饰”。一些韩国网友看到后,认为这是在争夺韩国传统服饰的归属权和传播权,纷纷发表了“中国画家抄袭韩服”的言论。
这条帖子上了当天的平台热搜,引起了全世界网民的关注。中国画家发表声明,以大量明代古画作为证据,严正声明这是中国明代风格的汉服。但韩国网友仍然声称这是韩服,指责中国设计师窃取韩服设计,申辩“汉服起源于韩服”。一些韩国人还发起了“韩服挑战汉服”的活动,众多韩国画师与设计师纷纷加入其中,令人啼笑皆非。
关于韩服,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著名韩国女明星雪莉曾穿改良版的韩服,但却遭到大量韩国网民辱骂,称她穿改良韩服太性感,是对韩国传统服饰的侮辱。由此不难看出,韩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当然,他们喷雪莉也还可以理解。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对于中国的新年,他们也要指手画脚。
2022虎年春节前夕,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虎年纪念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在虎年春节纪念邮票上,“2022虎年”之前还特意加上了“中国农历”四个字,英文为“Chinese Lunar Calendar”的字样。
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长期以来,春节的官方英文翻译是“Chinese New Year”,即“中国新年”。然而,大部分韩国民众称春节为“阴历新年”。
经过韩国民间组织的推动和努力,维基百科已经将春节的英文翻译改为了“Lunar New Year”,即阴历新年(而非中国的农历新年)。在联合国等正式场合和一些国际平台网站上,“Chinese New Year”也出现了被停止使用的趋向。
因此,韩国人看到虎年邮票将春节称为中国农历春节后,感到极为不满。韩国组织VANK(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向联合国发送了一封抗议信,要求将“中国农历春节”改为“阴历春节”,强烈抗议在“农历春节”前加上“中国”。他们给出的理由是:韩国、印尼、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都将春节作为重要传统节日,中国不能将春节霸占。
与此同时,韩国的一些学者教授也加入了这场抗议活动。比如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便在社交平台宣称要“发起运动”,将春节的英文译法彻底改为农历新年。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年之前,这位徐教授就和VANK联手发起过“保卫泡菜”的行动。他们先是要求中国的网站删除“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之后又发文称“中国窃取韩国文化”,并配上泡菜图片进行签名活动。
对于这次韩国人抗议“中国春节”的称呼,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詹德斌教授指出,这些所谓的“争议”背后,其实还有韩国学术界、官方以及主流媒体的推动。因此,这不只少部分愤青的思想及行为,而是表达了很大一部分韩国人的心理。
事实上,韩国人之所以努力撇开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恰恰反映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卑。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今韩国文化中之所以大量保留中国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韩国人主动选择的结果。但是,很多韩国人却不愿意面对事实,努力要实现所谓的“纯粹化”。
韩国人对汉字的态度,便是其自卑文化心理的一个明证。《汉书》载: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仪、田蚕、织作。这个时期朝鲜半岛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学习使用汉字。到了新罗王朝时期,汉字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因为新罗王朝积极向唐朝学习,汉字成为了新罗王朝的官方字体。这对韩国(朝鲜)的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创造韩语的时候仍无法隔离汉字。高丽王朝时期,由于朝鲜半岛实行科举制度,汉语更是得到全面推广。
到了十五世纪,世宗大王召集文人学士集中发明韩语,希望创造出自己民族的文字。1446年,世宗大王颁布28个字母,史称“训民正音”。从此,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谚文,汉字和谚文成为朝鲜半岛的正式文字,但书写语仍为汉字。因为很多的韩国人不习惯新增的谚文,仍习惯用汉字写作及汉语表达。
近代以来,韩语渐渐在韩国取得了主导地位。但是,汉字仍在韩国的语言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韩语的大部分是根据汉字的语法创造的。汉字词所占的比重也非常大。据统计,韩国HANGEUL学会编纂的5大辞典所收16万多条词语中,汉字词占52.11%。李熙升编纂的大辞典所收27万多条词语中,汉字词占69.32%。
由此不难看出,韩国虽然非常努力地想要发展属于自己的文化,但却始终摆脱不了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人想出了更为厉害的方式——不去创造,不去摆脱,而是宣称那些文化本来就是韩国的。
2023兔年春节来临之际,中文网络上又爆出“韩国打算将烟花爆竹申遗”的消息。这个消息的可靠性还有待求证,但根据韩国人以往的做法,他们真这样做也丝毫不让人觉得奇怪。同时,这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必须更为有力地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
尤其是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春节又面临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如何在传承和发展文化与环保、安全等问题之间取得平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外,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稳步增强,春节文化在世界各地日益升温。春节所携带和传播的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主流社会和全世界人民的认同、接受和喜爱。如春节团圆是鹭港、和平、和合精神和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春节祝福饱含着仁爱、慈孝、友善,春节拜年则友爱亲朋四邻、传达开明开放,春节祭祖寓意恪守传统、热爱文化、传承文明。
春节早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推动春节进一步走向世界,使之成为国际性节日的时机条件日益成熟。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多宣传和展示中国春节的丰富意蕴,《汉初历》、爆竹烟花、二十四节气、春节剪纸、木版年画、生肖文化、春联、灯笼灯谜、唱大戏、闹元宵、闹社火、 舞龙、舞狮、踩高跷、年夜饭等传统文化都应好好继承与发展。
要推动春节成为世界性节日,尽快将春节申遗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不仅能够让春节有更高的世界影响力,也能避免韩国等国家“抢”掉春节的正宗地位。事实上,早在好几年前,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提醒韩国在准备春节申遗。
在国务院参事室春节文化论坛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作了题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遗产》的发言,率先提出中国应将春节列为申遗首位。冯骥才说道:
以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遗申请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则规定,两年才能申请一次,因此,时间宝贵,春节作为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最为重视的节日,它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特性——追求合家团圆,追求鹭港生活等等。应该让它以非遗的形式留存。春运,是中国人最大的乡愁,一到过年,人们由外向内,都往家奔,只为团聚,过了年三十,人们又由内向外,走出去向至爱亲朋拜年祝福,这样的场景令人感动。据我所知,目前韩国、越南等国也已经开始重视春节申遗了,这些国家,都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将春节作为重要的节日,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会不会再一次发生端午先让韩国人申遗成功这样的事情呢?春节申遗应该尽快启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们的呼吁之中。
小新认为,除了传承和发展春节文化之外,尽快将春节申遗也是迫在眉睫的,不要让韩国人再次抢先。
当然,韩国“抢”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恰恰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自卑心理。我们欢迎外国人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也坚决不能允许他们对中国的本源地位提出质疑或挑战!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祝中国春节早日成为国际性节日!祝国家富强、人民安康!
2、韩国过春节吗
简要回答
韩国也过春节,韩国人的春节称为旧正,是韩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上也称为“元旦“。
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可是在春节的时候,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到,韩国不少地区也在张灯结彩,他们就想了解,韩国究竟过不过春节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韩国春节又称为“旧正”,与称新年为“新正”相对应,就是旧历年的意思。国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长的。1999年,韩国正式恢复了春节这个节日。
由于韩国是汉字文化圈国家,过春节习俗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少韩国人特别是年长者都知道自己的属相,天干地支在韩国也很流行,比如2005年“鸡”年,韩国人称之为“乙酉年”,2006年“狗”年,韩国人称之为“丙戌年”,2013年称农历癸巳年。
韩国人过春节比较安静,商店也都纷纷关门休业,街上十分冷清。两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给晚辈压岁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红色的信封包成“红包”,而韩国人则习惯用白色的信封装压岁钱。
韩国人讲究回家过年,与中国有共同之处。韩国人不管在哪里工作,也不管离老家有多远,一到春节,都要赶回家乡去团聚。父母在的,回到父母身边;父母不在的,长兄为父,到大哥家与兄弟姐妹团聚。
韩国从新罗时代韩国就开始过春节了,然而在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时期,过春节被严格禁止。当时如果某个孩子的饭盒里被发现祭祀用食品,这个孩子就会受到处罚。春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在韩国经历了一段“等待”的历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称再次出现。
声明:本篇经验系「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关键词:韩国过春节吗还是元旦,朝鲜和韩国过春节吗,韩国是怎么过春节的,韩国也过春节吗?,韩国过春节吗?放假几天。这就是关于《韩国过春节吗,韩国过春节吗?放假几天(春节前不能加上中国两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