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绝句为何一定是第四句押韵?
-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
1、绝句为何一定是第四句押韵?
诗是韵文
不押韵的东西不叫作诗。不管是几言诗,都是一样。
押韵在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的状况下,实际上最早出现的是“句读”的作用,告诉读诗者诗句在哪里停顿,类似于“之乎者也”这些虚词所起的作用。而不断使用同韵字在对仗平仄的前提下,会大大加强诗词语句的节奏感。哪里开,那里合,哪里高,哪里低,哪句是半句,哪句是结尾,都是通过音律变化来实现。
举个例子。在没有标点符号情况下的五绝: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作品
注意,真要在古时候刊印,那是竖着排列的,而且分行后是从右往左的,一个没有读过这首诗的人拿到这页纸张是什么反应?是懵逼的,古今中外的人都一样。但是我们如果朗读出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流”,“楼”押韵的位置为关键点,从而理出这一页文章的正确读法,得出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面是标题,后面是作者介绍。
这还只是押韵的一个“句读”作用而已。
不押韵,读者就像没有眼镜的近视,根本无法知道作品是要表达什么,无法领会诗人充沛的感情,如何能被作者感动,和作者一起鼓与呼?
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规则。找不到韵脚,那就不要写诗。可以用其它短小精悍的文体来抒发感情。我们可以离开诗歌这个场所,写散文,写段子,写金句一样可以抒发人生感悟,不浪费自己偶然得到的好句子。
五言四句诗
五言诗出现较早,但是早期是古风形式出现,到后期在宫体诗中逐渐出现四句一“绝”的格式,也就是四句一般为一小节,是可以换韵的最小单位。因为押韵,至少是两个偶数句尾字韵部相同。所以,要押韵,至少是四句。
后来把这四句一段单独提出来成为“短、平、快”的绝句形式。而遵守近体格律诗平仄格式的五言四句,我们称之为“律绝”,也就是通称的“五绝”,不遵守平仄格式的通称为“五言古绝”,包含在“五古”(五言古诗)的分类下。
五言四句,就是五言律绝和五言古绝两种形式。
而绝句因为刚好四句,是押韵的最小单位,同时因为“句读”的作用,所以在偶数句句尾是必须押韵的,就是二、四句尾。
第一句也可以押韵,但是第三句绝对不能押韵。韵脚字相当于句号,第三句那里是半句话,只能打逗号,所以禁止押韵,而且平仄声调也必须和韵脚字相反,以示区别。
比如《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三句“目”不但不押韵,而且是仄声,与“流”、“楼”平声韵区别,这是律绝。
比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三句“翁”不押韵,是平声,与“绝”、“灭”、“雪”仄声韵区别,这是古绝。
不要小看五言诗,诗的结构是精巧的,音韵是有节奏的,内容是完整的。
五言四句诗,句尾一定是押韵的,否则就连诗都不是了。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此句出自《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年)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年)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年)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年)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学者李希泌推测,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本文关键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景色,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的情感。这就是关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绝句为何一定是第四句押韵)》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