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关陇门阀八大姓,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原创:唐朝氏族大排行,谁排榜首?唐太宗家排第几?
- 2、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关陇门阀八大姓
1、原创:唐朝氏族大排行,谁排榜首?唐太宗家排第几?
贞观六年,唐太宗特意召见宰相房玄龄,商量打压豪门的事情。
当时天下豪门有五姓七望之说,即太原王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李唐皇族就是陇西李氏一脉。
唐太宗为什么要打压豪门呢?
唐太宗说:”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在这段话中,唐太宗鲜明地亮出了自己整改的理由和对象。这些豪门,虽然说经过战乱的冲击,已经不再掌控中央权力,可是,在民间的影响依然很大。这些人自称为士大夫,不把其他家族放在眼里。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必定索取极高的聘礼。这也还罢了,还像市场商人一样,一定要钱财达到相应的标准才答应成婚,这种现象实在有伤风化,有违礼教。唐太宗认为,一定要整改!
唐太宗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没道理。
自古以来谈婚论嫁都要讲究门当户对,索取聘礼也算是中华传统。关键一点,是这个聘礼标准是愿打愿挨的事情。若是你觉得聘礼太高,你别娶豪门之女就是。可为何人人不吝钱财,疯抢这几大豪门之女呢?就说明人家值得这个价码。唐太宗以皇权干预百姓婚嫁,反倒有违礼法。
并且,唐太宗提到要整改的几大豪门中,偏偏忽略了太原王氏和陇西李氏——陇西是甘肃,不属于山东(函谷关以东)。陇西李氏自不必说,李唐龙兴正在太原,太原王氏是从龙功臣。可是,其他四姓五望就不同了。他们属于后来加入的被征服者。
唐太宗下令有关部门重新编订一本《氏族志》,即重新搞一个天下豪门排行榜。唐太宗定的这个编委会,规格非常高。由吏部尚书高士廉领衔,骨干成员还有中书侍郎、礼部侍郎、御史大夫。基本上都是副宰相级别的高官。
编委会的工作非常庞杂,不但把各大豪门的家谱一一收拢核定,还结合官方史传,把其中不符合事实的部分删除。若家族中有忠贞贤良之人,则可以加分;若家族中出了奸佞谋逆之徒,则会被减分。
经过漫长的争论和权衡,最终吏部尚书高士廉将重新修订的《氏族志》呈报唐太宗。本来,这是诸位大臣的精心之做,已经尽量遵循唐太宗的旨意了。可是,唐太宗看到结果后,勃然大怒。
为什么?
因为在新编定的《氏族志》中,崔氏依然名列第一等。
虽然恼怒,不过,唐太宗毕竟是一代贤君,没有蛮干。他把高士廉等人叫来,首先肯定了编委会的功绩,然后提出,这个第一等的名单,必须改改。
高士廉很惶恐,他表示,这次全国氏族排名,是严格按照唐太宗制定的排名标准进行的,是经过编委会反复讨论才定的。综合评定下,人家崔氏确实当排第一。
看高士廉还不明白,唐太宗只好交底。他说:“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唐太宗表示,自己和山东几大豪门往日并没有什么恩怨,那为何一定要打压他们呢?此前,唐太宗批评几大豪门谈婚论嫁时索取聘礼太高、有伤风化,并非太宗厌恶他们的原因。这些所谓的豪门,在唐朝建立后,明明没有什么人担任朝廷高官,可是,朝廷大臣也好,民间乡绅也好,大家依然对这几大豪门非常尊崇。这才是唐太宗很不爽的真正原因。
一个帝王为何能够获得天下臣民的尊崇,不单单是他手上有军队,更因为他手上有官爵,可以让人享受荣华富贵,可以让人受到万民敬仰。结果,这几大豪门,在官方明明没有势力,却依然受到朝野一致推崇。此风延续下,谁还会看重功名,看重皇权呢?
唐太宗最后表示,《氏族志》排名必须改,原来公布的规则只是明面的规则,实际操作呢应该有另一套潜规则,即“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各大豪门,如今在朝廷谁的势力大,谁就在前列,反之,靠边站。
高士廉战战兢兢下去了。不久,新版的《氏族志》颁行天下。李唐皇族是第一等,外戚是第二等,那些凌烟阁功臣的家门大都得到提升。至于昔日的几大豪门无一例外都被降级。本来名列天下第一豪门的崔氏,被降两级成为第三等家族。
编撰《氏族志》看似简单,其实乃是以唐太宗为首的关陇贵族对山东贵族的一场镇压运动。经过这么一搞,山东豪门势力被大大削弱。忠于李唐的开国勋贵则成为新兴豪门。唐太宗是一代贤君不假,不过,把他简单看成一个只会喊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王,那就错了。他本就是一代枭雄,阴谋、阳谋那都拿手得很嘞。 (百家说史)
2、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关陇门阀八大姓
简要回答
关陇门阀八大姓分别是:陇西李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兰陵萧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等姓氏。
在我国古时候关陇地区人才辈出,这期间形成了不少的名门望族,其中关陇门阀八大姓最受人关注,究竟关陇门阀八大姓都是哪些姓氏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陇西李氏
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李氏家族。陇西李氏在秦代与汉代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到唐朝达到鼎盛。唐朝的诸位帝王就出自于陇西李氏一脉。
琅琊王氏
开基于两汉时期的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在东晋时期达到顶峰,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史称“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陈郡谢氏
起家于魏晋。东晋时期,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居功至伟,奠定了陈郡谢氏成为顶级门阀的地位。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千古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指的是琅琊王氏,“谢”指的就是陈郡谢氏。
弘农杨氏
始自西汉丞相杨敞,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弘农杨氏家族世居高官。到了隋朝时期,著名宰相杨素就是弘农杨氏的后人。此外,隋朝皇帝杨坚也称自己出于弘农杨氏一脉。
兰陵萧氏
兴起于西汉宣帝时期,后来中落了两百余年。但到了南北朝时期,兰陵萧氏再度复兴,成为天下一等一的门阀。南朝齐、南朝梁两个王朝的帝王,均出自兰陵萧氏一脉。“两朝天子,九朝宰相”代表着鼎盛时期的兰陵萧氏一族。
太原王氏
始祖为周灵王的太子晋。秦朝名将王翦、王贲都出自于太原王氏一脉。王氏家族一直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为“五姓七族”之一。
赵郡李氏
李姓的第二大流派,其始祖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赵郡李氏历经魏晋南北朝,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
清河崔氏
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从东汉时期开始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期,崔浩仕官北魏,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
本文关键词:唐朝关陇门阀八大姓,陇西李氏门阀,关陇集团是门阀士族吗,关陇门阀五姓七家,关陇门阀八大姓和八柱国。这就是关于《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关陇门阀八大姓(原创:唐朝氏族大排行)》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