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敦煌壁画是哪个朝代的】,敦煌壁画始于哪个朝代,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敦煌版“农夫与蛇”:史上最经典的一幅壁画
- 2、敦煌壁画是哪个朝代的:敦煌壁画始于哪个朝代
1、敦煌版“农夫与蛇”:史上最经典的一幅壁画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是一幅中等规模的壁画,长达3.85米,高有0.96米,创作于距今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它被画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面的墙壁上。
这也是一幅神奇的壁画,我们今天看这幅画,要从两端往中间看才能看懂画中的故事。也就是说,故事的高潮和结尾,在画的中间部分。
鹿王本生图
在古印度恒河边的森林里,有一头九色鹿王。它身上的毛色由九种不同颜色组成,头上两个角却洁白如雪。一日,九色鹿听到河里传来溺水者的呼救声,便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河中,背起溺水者。获救后的溺水者感激万分,向九色鹿磕头,但九色鹿只说:“我不需要你的回报,只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溺水者满口应承,并对天发毒誓。
溺水者获救后发誓
另一边,王后在睡梦中梦见了九色鹿,便要国王下令捕捉九色鹿,欲取其美丽的皮毛做衣裳。国王于是发布公告,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在利益的诱惑下,溺水者不顾九色鹿的救命之恩,竟然变成了告密者,向国王透露了九色鹿的行踪。国王遂率领众人前往密林里捕杀九色鹿。
告密
被兵马包围的九色鹿悲愤不已,缓缓走到国王面前,向国王讲述了自己舍命救出溺水者却遭背叛的经过。国王被九色鹿的陈述所打动,转身怒斥溺水者,并下令永远不得捕杀九色鹿。在故事中,告密的溺水者最终毒誓应验,浑身长疮,嘴发恶臭。而九色鹿也感受到了人心的险恶与复杂。
鹿王本生图
这个充满寓言性质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经典的佛教传说。如同这幅壁画的名字叫《鹿王本生图》,它讲的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的事迹。“本生”故事是佛教的一种故事类型,根据古印度的轮回转生观念,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降生为各种圣人贤者、仁禽义兽,并积累了无数的善行善事,最终才修成正果,成为佛陀。《鹿王本生图》展现的,便是释迦牟尼前世转生为九色鹿王行善的神迹。
整幅画采用横卷式连环构图,打破了传统按时间单向叙述的方式,创造了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双向推进情节,最终将故事高潮集中于画面中心的新形式。画面从左开始,依次描绘九色鹿救溺水者,溺水者发誓不泄密,九色鹿在山中游憩等情节;又从右开始,依次描绘王后梦见九色鹿,要求国王捕捉九色鹿,溺水者向国王告密,国王率众人捕鹿等情节。左、右两组情节交会在画面的中心,便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九色鹿与国王的对话。
鹿王与国王的对话部分
《鹿王本生图》在敦煌壁画中,乃至在中国艺术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不仅源于这幅画的故事、构图与创意,也源于它的色彩、山水与人物形象。整幅画以土红色为主调,十分鲜艳,再配以青、绿、黑、白、灰等色调,在对比中突出色彩的饱和度。画中以山川、河流、宫阙来划分地理空间,区隔故事情节,在形式感上显得既质朴又实用。
2、敦煌壁画是哪个朝代的:敦煌壁画始于哪个朝代
十六国;北魏
敦煌壁画始于十六国和北魏时期,在西魏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周逐渐成熟,高峰时期是唐期,题材丰富,形象生动,净土变相、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社会现实生活,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艺术在宋朝时期走向了衰落。
敦煌壁画特指中国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艺术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个石窟历代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描绘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寄托良愿,安抚心灵。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源于生活,美赏生活;源于艺术,集成艺术;源于世界,分享世界。
敦煌壁画始于十六国和北魏各窟壁画(如275、254、257等窟)感情强烈外露、动态明显夸张的人物造型,以劲细线条勾勒并注重晕染的表现方法,以及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的形式,都明显带有域外或新疆的绘画风格。西魏时期风格(249窟、285窟等)在吸收传统形式并把更多的生活情节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画创造中。通常这个时期的壁画为白粉铺底,以遒劲潇洒的线描和明快的赋色进行绘制。整体上,看来传统画风在敦煌佛教艺术中已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周时期风格(290、428、299等窟)通常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连环画,皆以白壁为底,用流畅的线描勾勒,造型简赅生动,色彩清淡雅丽,虽有的肌肤略作立体晕染,尚存西域绘画遗风,但整体而言,从形象到艺术风格已是汉族传统绘画面貌了。北周造像风格、洞窟布局与前代石窟相比有两处变化:一是西魏时的“秀骨清像”式造像风格为一种面相浑圆、身体丰壮的风格所取代;二是千佛图像面积增大,佛传、本生故事等原本放在重要位置(墙中部)的佛画内容被移到次要位置的窟顶。其变化折射出北朝晚期佛教艺术传播方向的改变,它体现了中原佛教逐渐成熟,并向周边传播。
唐代风格题材非常丰富,大致可归纳为:净土变相,经变故事画,佛、菩萨等像,供养人。净土变相的构图利用建筑物的透视造成空间深广的印象,复杂丰富的画面仍非常紧凑完整,是绘画艺术发展中一重要突破,一直被后世所摹仿、复制并长期流传。经变故事画以零窟和三三五窟的图像作为代表,内容丰富而多变,场面和情节被处理得真实有趣。绘画和雕刻中的佛、菩萨等像在唐代的佛教美术中是一重要创造,这些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及表情比前代更加多样化了,出现了多种坐、立、行走、飞翔中的生动姿态,特别是唐代菩萨的形象为古代美术中理想与现实成功结合的重要范例。唐代供养人壁画精心描绘了上层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一三零窟盛唐时期乐庭瑰和他的妻子王氏的供养像是优秀的代表作,有名的还有《张议潮夫妇的出行图》。
到宋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艺术由最后的高潮走向衰落,但密画和中原新画风的壁画仍保存至今,北宋洞窟多以前代洞窟改建而成,宋代壁画之下往往覆盖有唐代或北魏壁画,前代洞窟的门口两侧往往有五代北宋加绘的供养人,供养人往往尺寸极大,如真人甚至超过真人大小。九八窟的《劳度差斗圣变》,六一窟的大幅五台山图都显现了当时的构图技巧以及山水人物的绘画水平。
本文关键词:敦煌壁画始于什么朝代,敦煌壁画始于哪个朝代,敦煌壁画的高峰时代是什么时期?,敦煌壁画始于哪个朝代舔吸摸,敦煌壁画始于哪个朝代画的,敦煌最早的壁画是什么朝代的。这就是关于《敦煌壁画是哪个朝代的,敦煌壁画始于哪个朝代(史上最经典的一幅壁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