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四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是什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陈赓病逝,粟裕痛哭不止,李克农怒摔酒杯,周总理写下3张字条
- 2、五四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是什么
1、陈赓病逝,粟裕痛哭不止,李克农怒摔酒杯,周总理写下3张字条
1961年3月16日,一则讣告从上海飞往全国各地,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肠:开国大将陈赓因病去世,这位为共产主义战士和人民的英雄在医院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刻。
得闻噩耗,粟裕痛哭不止,因为太过悲痛险些倒地不起;李克农摔碎了手中的酒杯,望着满地的狼藉泪流满面;同一时刻,远在广州的周总理获悉讣告,亦是痛心不已,含泪写下3张字条。
陈赓去世,众人皆悲痛,为何粟裕、李克农、周总理尤甚?
这要从陈赓本人令人拜服的品性和戎马生涯说起。
少年从戎,终成大器
1903年2月27日,陈赓在湖南省湘乡县柳树铺呱呱坠地,少年时期,他和大多数家有余粮的孩子一样,念了私塾和高等小学,等到了一定的年龄,也和同龄人一样被父母长辈安排娶妻生子,度过重复而平淡的一生。
然而陈赓注定是不凡的,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他14岁便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投入湘军当兵。在这个14岁的少年身上,有着一股子倔强的反抗精神,这为他后来跌宕起伏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1921年,脱离了湘军的陈赓在长沙铁路局做了一名办事员,也是在那一年,五四运动未消的余热深深地影响了这个年轻人,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投身革命。
机缘巧合之下,陈赓结识了何叔衡、郭亮等人,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次年便经人推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年后,陈赓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来与蒋先云、贺衷寒两人并称为“黄埔三杰”。
陈赓在黄埔军校学有所成,除了丰富的知识外,还遇到了许多影响一生的贵人。
中央特科保卫工作
1925年,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因为陈赓在“廖仲恺案”中的优异表现对他青睐有加,从此记住了这个年轻人。
后来,陈赓被周恩来委以重任,负责领导他主持建立的中央特科,主要任务是保证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
陈赓欣然领命,不负所望,在他的领导下,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得到很大发展,为营救被捕的领导同志、惩戒叛徒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6月,陈赓接到中央指示,结束了在中央特科的工作,赶赴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工作。在从事隐秘战线工作时,李克农正是他的下线,这段惊险万分的工作为他二人深厚的交情奠定了基础。
一线作战,奋勇争先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长,在华北战场奋勇克敌。他曾深入敌后,在太行山脉开展游击战,歼敌数千,粉碎日军“九路围攻”,随后又到鲁西北、冀南等地参与作战,屡建奇功。
1943年,陈赓赶赴延安。
抗战胜利后,陈赓指挥太岳纵队(即后来的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加上党战役,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此后,内战全面爆发,陈赓辗转多地指挥战役,歼敌无数,在多次关键战役中发挥出色。他与粟裕的首次见面,正是在中原战场会师之时,二人一见如故。
解放后,陈赓又先后奔赴越南战场与朝鲜战场,率部英勇作战,可以说,他的一生,大半辈子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残酷的战争淬炼了他坚韧的意志。
创建军校,为国育才
1952年6月,在朝鲜战场待命的陈赓得到中央调令,马不停蹄地回了国,就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兼政委。他担此重任,与当时在总参谋部担任副总参谋长的粟裕力荐脱不开关系。
那时国内的军事工程教育还是一片空白,陈赓凭借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和灵活的头脑,集百家之长,将军事工程学院建设得有声有色,师资力量、设施设备,一样样都填补起来。
钱学森回国后曾来此访问交流,他看着如火如荼的哈军工,由衷地感叹道:“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这么短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履任要职,大权在握,殚精竭虑,初心不改。
陈赓从一个普通的平民走到开国大将的位置,其经历不得不叫人惊叹。而他与好友之间的惺惺相惜,也叫人神往。
相交莫逆,共建祖国
陈赓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得到了周恩来的赏识,正是周恩来的推荐,他才成为了我党隐蔽战线的奠基人之一。
可以说,周恩来对于陈赓而言有着知遇之恩,他们既是上下级,又是战友和同志,在共同建立我党隐蔽战线的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此外,陈赓与周恩来还有着真正意义上的“过命的交情”。
那是在1935年5月,陈赓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
在途中,周恩来突然高烧病倒,随军军医诊断为肝脓疡。那时红军连食物都短缺,更不用说药品了。
周恩来高烧不退,昏迷了好几天,命悬一线,所有人都焦急不已。
一向沉默寡言的陈赓二话不说,派人四处搜寻找来冰块,给周反复做冷敷,数小时后,周恩来竟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脱离了险境,此后逐渐好转起来。
周恩来病愈后对陈赓感慨道:“你是一员虎将,也是一员福将,谁遇到你准保都有好运道。东征时你救了蒋介石一条命,如今你又救我一条命。"
经过此事后,周恩来对陈赓更是信任有加,二人的友情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陈赓和粟裕的相识较晚,直到1947年才第一次见面,但他们的渊源却要早20年。
陈赓比粟裕年长4岁,1927年的南昌起义,他们均参与其中。彼时粟裕任叶挺部队警务班班长,陈赓则是总指挥贺龙部下的营长,二人任务有别,没有机会聚到一起。
南昌起义后,很快各奔东西,直到1947年,这对老乡和老战友才首次会面。
这时的粟裕,已经是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部副司令员,陈赓则任晋翼鲁豫野战军下第四纵队司令员,二人都成为了我军的中坚力量。
1947年9月,粟裕从山东战场转战中原,开始于陈赓并肩作战,在消灭蒋介石余部4.5万人、攻克50多座重镇后,二人终于会师。
彼时,粟裕是陈赓的顶头上司,然而二人一见如故,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在打扫战场分派战利品时也互相推让,情真意挚,两边部队的同志都被感染了,互相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所谓知己,便是如此。不需要朝夕相处嘘寒问暖,只需相处数日,便能直达对方灵魂,得到精神上的共鸣。
此后数年,陈赓与粟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陈赓对在战场上智谋百出、屡获奇功的粟裕钦佩不已,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时,他还特意组织了的参观团到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学习经验。
与此同时,粟裕对陈赓也一直惺惺相惜,十分相信他的人品和能力。1951年,粟裕意图要办一所高水平的军事工程学院,在选择校长时,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陈赓,陈赓也未辜负他的信任,白手起家,将哈军工学院搞得有声有色。
陈赓与李克农的交好,可以说有一半“酒”的功劳。二人都是爱酒之人,在一起工作时,经常对饮。酒逢知己千杯少,能有这样一个侃天说地的酒搭子,是一件幸事。
至于陈赓与李克农的友谊则是在工作中逐渐建立的。
1928年,陈赓与李克农在上海相识。
那一年,李克农则被中央委派到中统局执行秘密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在国民党内部当间谍,收集情报。陈赓是中央特科的领导,李克农的单线接头上级正是他。
不久后,顾顺章被捕,交代了我党的诸多隐蔽部署,周恩来等身处上海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全部处在危险之中,而他们还浑然不觉。
危急时刻,得到相关消息李克农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到陈赓,将这一紧急情况汇报,陈赓获悉后,立刻通知了周恩来及中央组织成员。
党总央机关紧急撤离上海,避免了被一锅端的厄运。
这样的险情,在陈赓和李克农的特情工作生涯中经历了不止一次,在惊险万分的处境下,他们之间可以称得上是“生死与共”,彼此间的信任非同一般。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和李克农先后调任副总参谋长,两人距离近了,关系自然愈发要好,再加上共同爱好,“酒搭子”就这样成团了。
有时两人白天还因为工作争吵得面红耳赤,到了晚上,带上一瓶好酒上对方家里,无需多言,马上就喜笑颜开,前嫌尽弃了。
这酒,也可以说是两个暴脾气之间的润滑剂,他们的友谊也如老酒一般历久弥新。
与世长辞,故旧同悲
陈赓早年曾遭受过国民党的酷刑,后来又常年奔赴在战场一线,就连解放后,也一直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地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到了五十多岁,身体便有些扛不住了,多次进入医院疗养。
李克农也经常来医院看望陈赓,偶尔还偷偷带酒进来,给陈赓解解馋,笑称为“讲义气”,陈赓自然欣然接纳,小品一口后舒畅地喟叹,说“还是老友懂他。”
1961年,陈赓在上海住院,这段养病时光他并不孤单,因为粟裕当时也在此疗养。两位老友成为病友,经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弈棋品茗,好不快活。
陈赓生命的最后时光,与粟裕、李克农二人相交甚密,尽管被病痛折磨着,精神上确实愉悦且充满干劲的。
直至逝世前,他还在坚持撰写《作战经验总结》一书。
1961年3月16日,陈赓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住在隔壁的粟裕最先得知噩耗,踉跄着赶往病房,他看着昔日老友的遗体,痛哭不止,几经劝慰,仍然悲恸不已,趴在病床前久久不愿离去。
数日后,他还拖着病体,坚持要到机场给陈赓骨灰送行。
李克农在听到陈赓的死讯后,震惊不已,不久前他才去探望过这位老友,那时他们相谈甚欢,一如昨日,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他敢以命相陪的好友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原本正在饮酒的李克农悲愤交加,将手中酒杯摔得粉碎,瞬间泪流满面。
得到陈赓的讣告时,周恩来正在广州,亦是十分悲痛,他立即打电话到相关单位表示希望能参加陈的追悼会。
不久后,周恩来赶回北京,第一时间就奔赴陈赓的灵堂吊唁。
回到家中,周恩来提笔为陈赓的骨灰盒写下字条,落笔时思及故人音貌,泪如泉涌。良久,他将三张题有“陈赓同志之骨灰”的字条交由陈赓之妻傅涯选用。
3月25日,陈赓的公祭仪式在中山公园中山堂隆重举行,首都各界人士都来吊唁,仪式结束后,骨灰盒移置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三位至交在他死后都悲痛不已,令人唏嘘。
陈赓的传奇一生,就此落幕了。
2、五四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是什么
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学生,撤销了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
1、反帝反封建比辛亥革命彻底。
2、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无产阶级起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政舞台。
4、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爆发:
1、国际、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反帝情绪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国内背景:
(1)社会基础: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阶级基础:民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3、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反帝的根据:
(1)从斗争起因看:运动由山东问题点燃,此问题是在重新分赃的巴黎和会上所产生的。
(2)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反封建的根据:
(1)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曹、陆、章,后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段祺瑞。
(2)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4、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
(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三个卖国外交官员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本文关键词: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是什么事件,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有哪些,五四运动的胜利成果包括哪些,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包括_,五四运动直接胜利成果包括哪一些。这就是关于《五四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是什么(周总理写下3张字条)》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