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十六个民族特色介绍】,中国的56个民族介绍,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五十六支民族,五十六个民俗
- 2、五十六个民族特色介绍:中国的56个民族介绍
1、五十六支民族,五十六个民俗
在鹤峰、思施、建始、宜思等地的土家族,分别在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过一年一度的“女儿会”。这一天前来赶墟场的姑娘们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把自己打扮得特别漂亮,有的购置日用品,有的出售土特产……而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机会结识初恋或约会情人。有的人家还在这时相亲定情,形成了一个热闹、喜庆、充满情意的节日。
- 云南省普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要过一个“娃娃节”。相传,那时的普米山村气候寒冷,雨水频繁,很多人都患有风湿病。有一天有一个叫阿根的娃娃和兄弟姐妹正在老君山上砍柴,突然出现一猛虎拦住归路。然而阿根表现得尤为镇定,以拳击虎,将虎击倒在地。接着,阿根与弟妹们蜂拥而上,拳打脚踢,使虎毙命。
- 他们高兴地抬虎回村,将虎肉虎骨分给村内各家,大家吃虎肉,喝虎骨汤后,风湿全部痊愈。村民们为了纪念阿根兄妹,把他们打虎的日子二月初八定为“日往笏”。届时,村里的男女小孩都身背小巧玲总背篓,内装煮熟的猪蹄、鸡蛋、糯米饭来到山上,唱歌、游戏、野餐,度过一个愉快的日子,尽兴而归。
- 如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大雾梁(又作大戊梁),据说其起源是有一个侗家青年门龙,出身贫寒,但与财主女儿肖女相爱,二人常到大雾梁对歌。财主发现后想把二人拆散。在此情况下,这对情侣被迫私奔,但在途中不幸遭山洪遇难,化成为两块依偎在一起的岩峰。而他们遇难之时正好为戊寅日,因此侗族青年每年的此日都去大戊梁对唱,歌颂坚贞的爱情。
琵琶曲演奏门肖女的故事
后来则演变为附近侗、苗、瑶、壮、彝各族未婚青年男女都来参加,歌声到处回荡。在上山时,人们还要采摘野花,投入河中,以示对门龙、肖女的悼念。有的青年小伙还将采摘的鲜花乘机插在自己中意的姑娘的发髻上,如果姑娘假装不知,便说明对该男青年也有好感,建立了进一步谈情的基础。这种举动,俗称“号花”。
- 而黔东、湘西交界地区的侗族,也有一个缠绵悲惨的传说。古代这里的未婚青年在欢歌中互相产生感情后,姑娘就会将一块丝巾或手帕赠与意中人,并定下一次约会的时间、地点,由此遂渐议及婚事,结成天妇。哪万和哪艳,以歌传情,相互爱恋,后来哪艳将丝帕赠给哪万,订了终身。
“赶坳”申请非遗
- 但是有一个因向哪艳求婚未成的伙找到哪万骗取丝帕,并将哪万推下悬崖,后来还欺骗大家说他已经得到哪艳的丝帕。而哪艳得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便也在哪万受害的地方跳崖自尽,为哪万殉情。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青年男女盛装聚集,欢度“赶坳”节日,又称“玩山”,对歌求偶,以歌情,在欢乐的歌声中度过节日。
居住在云南省新平、峨山、双相一带的彝族,一年要过两次“赶花街”的节日。第一次在农历六月二十三、十四日;第二次在七月十四、十五日。相聚地点在三县交界的大西山上。姑娘小伙在这高寒山上,不仅唱歌跳舞还有交流物资、祈求正稼丰收,时间可以通宵达旦。
而广东连南的八排瑶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要过“放牛出栏节”,千万不要以为是放牛节。这一天凡是青年男女,不论有无对象,都可以在村外唱歌求爱,不受拘束。到了夜间,则在柴房附近度过他们的甜蜜时光,不过不知道和“牛王节”有没有关联。
未完待续……
2、五十六个民族特色介绍:中国的56个民族介绍
中国有56个民族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知道56个民族里面分别有那些民族吗?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
操作方法
1、汉族:
汉族,全称大汉民族。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2、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属于重庆市)。
5、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6、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7、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8、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辽宁省。
9、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10、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
11、白族:
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12、裕固族:
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13、瑶 族:
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
14、乌孜别克族:
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
15、佤 族:
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
16、水 族:
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
17、仫佬族:
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
18、毛南族:
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
19、僳僳族:
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
20、柯尔克孜族:
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21、基诺族:
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
22、哈萨克族:
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23、俄罗斯族;
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
24、达斡尔族:
有121357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25、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26、京族;
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
27、阿昌族
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28、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
2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3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31、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32、布依族
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33、德昂族
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
34、侗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
35、东乡族
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36、独龙族
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37、鄂伦春族
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38、鄂温克族
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
39、哈尼族
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
40、赫哲族
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41、景颇族
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
42、拉祜族
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
43、黎族
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44、珞巴族
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
45、毛南族
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
46、门巴族
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
47、怒族
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8、畲 族
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
49、达斡族:
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50、拉祜族:
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
51、普米族:
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52、羌 族:
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
53、撒拉族:
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
54、塔吉克族:
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55、塔塔尔族:
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
56、锡伯族:
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 。
本文关键词:中国56个民族介绍ppt,中国的56个民族介绍视频,中国56个民族介绍的书,中国的56个民族介绍词,中国56个民族介绍300字。这就是关于《五十六个民族特色介绍,中国的56个民族介绍(五十六支民族,五十六个民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