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关于【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汉朝之初即盛行的“黄老学说”,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 2、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

1、汉朝之初即盛行的“黄老学说”,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时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以确保刘氏江山绵延不绝、永世长存?

当刘邦与大臣陆贾谈论起此话题时,陆贾认为,专任刑法是秦朝存世短暂、迅速覆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建议刘邦吸纳儒家学说,“行仁义,法先圣”,以求邦固家宁。

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陆贾(画像)

陆贾的思想反映了汉初封建统治阶层中的部分人认识到,单纯地依靠严刑峻法统治天下是危险的,应该寻求别的思想工具予以补充,甚至是替代。

刘邦虽然觉得陆贾说的有道理,但他没有完全接受。这是因为,儒家学说原本是奴隶制下出现的意识形态,如果不加以改造,是不能满足封建王朝的政治需求的。

最终,汉朝初期的上层统治者们经过一再地探究、比对发现,“黄老学派”的思想理论有利于汉王朝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巩固封建政权。

“黄老”即黄帝和老子。黄老学派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派,它提倡刑名之学,接近法家的学说

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老子(画像)

“黄老学说”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又并不提倡完全无所作为,而是要求统治者“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这与韩非所主张的“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等理论观点,是一致的。

随着汉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一锤定音,黄老学派的某些思想被改造,使之成为了“以法为主,以礼为辅”的一种理论形态。

这种理论形态赋予“道”以新的解释,强调“道生法”,守道就是遵法,法和礼仪相辅而行,追求“清静无为”,从而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目的。

但是,汉高祖刘邦没有彻底否定秦始皇的法治传统,主张在“汉承秦制”的前提下,兼用“德治”,“守而勿失”。

当时,有些儒生在竭力倡导“仁义”、“德政”的同时,也主张“无为”。如,陆贾在他的《新语》中说:“夫道莫大于无为”。

汉初推行黄老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曹参。他在担任齐国的国相时,听说胶西有一位盖公,“善治黄老言”。于是,曹参就派人将其请来求教。

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曹参(画像)

盖公跟曹参讲了一些“治道贵清静而民定”之类的道理后,曹参就照着去做。结果,曹参相齐九年,使得齐国出现了相对稳定的良好局面。

曹参继萧何为相后,更是在全国积极践行黄老学说。直到汉景帝时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黄老学说在汉初的政治舞台上盛行了六十多年。

它帮助汉王朝在秦末残破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站稳了脚跟,重建了封建统治秩序。

不过,“黄老政治”提倡的“无为而治”,也使得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得以恣意妄为,不断谋取政治、经济力量,以至于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政权。

吴、楚两个诸侯王国引领的“七国之乱”,就是汉朝初期,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对抗朝廷,进行叛乱分裂活动的一个突出而典型的事件。

这一事件,根源于汉高祖刘邦的一个治国思路。他认为,秦始皇废弃“分封制”,招致了秦王朝的“孤立之败”。

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汉高祖刘邦(画像)

因此,刘邦在剪除异姓诸侯王之后,大封同姓诸侯王,企图以此加强对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统治。

令刘邦没想到的是,时日一久,随着吴、楚等同姓诸侯王国势力的日益壮大,他们竟然成了一个个心怀异志的独立王国。

汉文帝时的政论家贾谊就当时的天下形势,曾冷静地指出,汉王朝就像一个全身患肿病的人,手指头不能随意屈伸,疼起来要命。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成为痼疾,就会葬送汉王朝。

汉文帝刘恒根据贾谊的意见,让部分王国“瘦身”,使之由大变小,以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同时,把自己的儿子刘武封在梁国,作为都城长安的外围屏障。

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汉文帝刘恒(画像)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藩”,剥夺诸侯王国的部分领地,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着手整治严重威胁着中央政府的诸侯王国时,一场酝酿已久的、西汉封建王朝和同姓诸侯王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汉景帝刘启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东、胶西、厦门、淄川等七个诸侯王国联合发动了武装叛乱。

“七国之乱”虽然来势汹汹,但它违背了天下苍生“休养生息”的意愿,故而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支持。叛乱爆发三个月后,就被太尉周亚夫统帅的大军平定了。

七国之乱”警醒了汉王朝,并促使它尽快解决诸侯王国的问题。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汉景帝把各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同时,裁减了各王国的官吏,降低了他们的职位。

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汉景帝刘启(画像)

这样,各诸侯王国的独立地位被取消了,变得如同朝廷直辖的郡县。

“七国之乱“,从反面教育了汉朝的统治者,必须进一步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和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斗争。

如此一来,“清静无为”可以融通各种势力,使之相安无事的理论破产了。事实证明,地方割据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乱为”,就会为所欲为;就会兴风作浪,就会危及中央政权!

于是,至此,已经不能适应汉王朝统治所需的黄老学说,悄悄地退到了历史的帷幕后面去了。

主要参考文献:《汉书》、《史记》

2、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

黄帝作为华夏祖先,曾开创中国第1个大一统的文明时代。战国中后期,黄帝成了人们所推崇的政治家,一时为“学者所公述”。当时道家积极吸收黄帝思想中的尚法宗旨,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以老子、黄帝为共同创始人的新道家学派,该学派以“黄老之言”为学派指导思想,因此时人称之为“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原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战国中后期,由于长期以来的诸侯纷争,各国朝野都希望政治统一、和平安定的局面出现。黄帝作为华夏祖先,曾经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文明时代。在当时的思潮下,黄帝便成了人们所推崇的政治家,一时为“学者所公述”。当时的道家也积极吸收黄帝思想中的尚法宗旨,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以老子、黄帝为共同的创始人的新道家学派,该学派以“黄老之言”为学派的指导思想,因此时人称之为“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是《老子》,核心思想是提倡“于民休息”的“无为政治”。西汉时期,统治者鉴于秦王朝“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以致被迅速推翻的教训,将黄老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并将它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以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尤其在文、景两帝时期,黄老之学盛极一时。其实,黄老之学并非仅仅是黄帝思想与老子思想的简单结合,而是兼采了“墨、名之要”,尤其吸收了儒家、法家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最终形成了以儒、道、法三者相互渗透的混合学说。而且,从先秦到汉初,黄老之学根据政治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主张。先秦以道、法并提,重点在于法而不在于道。

史载,一些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如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大都“学本黄老”。到了汉初,黄老之学则大量吸收儒家智慧,既强调无为的道,力求“道胜”而“反于无为”,又在重视法的作用的同时,反复强调礼、德的功用,并在德刑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主张。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十六经》中,就有“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齐生”的记载。西汉初期,黄老之学一直是汉王朝的“御用”学术。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之学才慢慢衰落,为儒学所代替。

本文关键词: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是指老子,黄老学派以谁为首,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是谁,黄老学派思想主张是什么,为什么叫黄老学说。这就是关于《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老学派中的黄老指的是谁(为啥于六十年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53799/
1
上一篇 魔幻卡牌崔斯特多少钱,崔斯特是卡牌吗(lol测试服5.6补丁改动综述)
下一篇 狮子座男生的性格和爱情,狮子座男生感情特点(你真的了解狮子座男生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