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六尺巷位于安徽的哪里,六尺巷在哪里(六尺巷记)

关于【六尺巷位于安徽的哪里】,六尺巷在哪里,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六尺巷位于安徽的哪里:六尺巷在哪里
  • 2、六尺巷记

1、六尺巷位于安徽的哪里:六尺巷在哪里

简要回答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68号,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就。

六尺巷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巷子,一直保存到现代,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因此而出名。那么六尺巷在哪里呢?下面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68号,处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的宰相府内。地理中心位置约为东经116°56’、北纬31°03’。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鹭港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均由鹅卵石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六尺巷附近主要景点包括:"懿德流芳"牌坊、太湖石、六尺巷、“礼让”牌坊等。

2、六尺巷记

作者:斯雄

去安徽桐城,当地人首先带我去看的,是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清末民初桐城派作家姚永朴的《旧闻随笔》: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为六尺巷。

张文端公,即张英,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逝后赐祭葬,谥文端,哀荣备至。

明清之际,桐城县城内的世家大族星罗棋布,望族大宅鳞次栉比。“凡世族多列居县城中,荐绅告归皆徒行,无乘舆者;通衢曲巷,夜半诵书声不绝。”在今天县城的北大街,还能看到不少名人故居,比如左光斗的啖椒堂、方以智的廷尉第(潇洒园)、姚鼐的惜抱轩等。

张英出仕前,一直住桐城县城老宅。康熙二十九年,新第落成,康熙帝题“笃素堂”御书匾额以赐。时大学士俗称宰相,故张氏府邸被里人称为张氏相府,张氏庞大家族聚居于此。

张氏府邸坐落在桐城县城西南隅,面积约占当时城内的十分之一,西、南两面抵古城墙衖,东跨南后街(今名西后街),北界即为东西走向的六尺巷。六尺巷遭际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等战火,新中国成立后,屡有拆建,至上世纪90年代,张氏府邸主体建筑基本拆毁殆尽,仅存的旧物,只剩下五亩园西边的一棵皂角树。

张英出身耕读世家,幼承家训,恪守家风,积德励行,廉俭谦让。“居官四十余年,朴诚敬慎,表里无间,忠于公家,无毫发私”,“素性耿介廉静,外刚内和”,“生平不沽誉,不市恩,无矫异之行,无表暴之迹”,“上尝语执政曰:‘张英有古大臣风’”。

在教育子孙上,张英也颇为用心,编撰《聪训斋语》,为教导持家、治国、立身、做人的家训,深入浅出,富含哲理。张英自言:“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尝将四语律身训子,亦不用烦言夥说矣。”刊行后,流传甚广,为方家看重,晚清重臣曾国藩对其推崇备至,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近些年,人们常将六尺巷的故事与反腐倡廉相关联,褒扬张英及其家族勤政廉俭之风,倒也恰当,但在我看来,其精髓更重在礼让。为官与为人,素来是相通的,一个谦和礼让之人,居官清廉,应在情理之中。“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老氏以让为宝。”张英如是说。或许得益于言传身教,张氏家族随后的一段佳话,更把“礼让”演绎至极致。

张英次子张廷玉,幼承家学,秉持家风,继承其父为官为人之道。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居官五十载,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谥文和,配享太庙,富贵寿考,为清一代之最。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之子张若霭参加殿试,中了一甲第三。张廷玉再三恳辞:“普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相望鼎甲。臣蒙恩现居政府,而子张若霭登一甲三名,占寒士之先,于心实有未安”,“臣家已备沐恩荣,只算臣情愿让与天下寒士”。雍正帝不得不勉从其请,将张若霭由一甲探花改为二甲第一名。

与其父六尺巷“让墙”的义举一脉相承,张廷玉“让探花”的故事,当年已是名扬京城。居庙堂之高,还能心忧且礼让天下寒士,连雍正帝都深感其义,要求读卷官将此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候朕览定,颁示中外”。

礼让,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英、张廷玉所代表的张氏家族,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让再让,传为美谈。

具体到“让墙”,不仅体现了张氏谦和礼让的胸襟,还感动了邻人,使人见贤思齐,昭示出道德异乎寻常的感召力。听说,此后的桐城民间,每遇纷争,常能以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而冰释,蔚然成风。

那天去看六尺巷,正赶上下雨。当地人告诉我,这是2002年在原址重建的六尺巷。放眼望去,笔直的小巷,长约百米,宽2米,青砖黛瓦卵石路,墙外两旁植香樟。巷道两端立有徽式汉白玉牌坊,一端刻着“礼让”,一端题有“懿德流芳”。烟雨蒙蒙之中,倒也有几分修旧如旧的模样。

尽管此巷已非彼巷,然而实物存在与否已不重要。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在传扬,它所表达的,正是对礼让精神的赞赏,更折射出人们对传统道德的推崇。“让他三尺又何妨”——这种气魄和境界穿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05日15版)

本文关键词:六尺巷在哪里植物大战僵尸,六尺巷在哪个位置,六尺巷是哪里,6尺巷在哪?,六尺巷在哪里同城啊。这就是关于《六尺巷位于安徽的哪里,六尺巷在哪里(六尺巷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53529/
1
上一篇 男士养生馆服务项目,男士养生spa都有什么(警察和什么职业结婚最般配)
下一篇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英语语音简易读本——前元音)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