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簟怎么读什么意思】,簟字怎么读,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四川方言|王月娥:箸子与簟席
- 2、簟怎么读什么意思:簟字怎么读
1、四川方言|王月娥:箸子与簟席
文/王月娥
小时候,每当开饭前,大人总爱吩咐我们小孩子:“去把箸子拿来吃饭咯!”就在转身蹦跳着去拿筷子的当儿,我总是会纳闷:为啥要把筷子叫柱子呢?柱子那么大,那么粗,能撑起房梁,扛起屋舍。相比之下,这又细又短的筷子就是小巫见大巫啦,为啥它们还是同名呢?年幼的我不懂就去问爷爷,爷爷捋了捋他的白胡须,沉吟片刻道:“修房的大柱子有圆有方,能撑起大屋高墙;这吃饭的小箸子也是一头圆一头方,能经受高温滚烫,圆头保证入口顺滑,方头便于手握不打滑。”听了爷爷的话,那时的我似懂非懂——难道这吃饭用的箸子就是迷你版的柱子?
上学后,随着阅读的深入,当读到陆游的诗句“老子斋居罢击鲜,木盘竹箸每随缘”时,我才恍然明白——原来是“箸子”不是“柱子”!为了弄清楚这称呼演变的过程,我还专门查阅了资料:明代时,“筷”的称呼才开始兴起。它源自江南一带,据说当时有一些避讳的风俗,比如船家在划船,避讳说“箸”(住),因为这是说“停”的意思。于是他们反过来,将“箸”称为“快”,寄托了“行船畅快无阻”的愿望。因为多用竹子做成,后来加了个竹字头,成了“筷”。我的家在川北地区,离江南天远地远,怪不得还是习惯沿用古语“箸子”。当我把这欣喜的发现告诉爷爷时,爷爷欣慰地说:“还是读书好啊,书中自有明理处!”
和认识“箸子”的过程一样,“簟[diàn]席”一词起初我以为是“垫席”,就是农村家家户户用来晾晒粮食的大竹席嘛。当读了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才知道簟席的意思。在四川农村,大多数家庭房前屋后都栽种有竹子,长成后的竹子划成篾条或篾丝,编成各种实用的家什,大到席子、围挡、背篼、簸箕,小到撮箕、筲箕、鱼篓、箸篓等。无论是小小的箸子,还是大大的簟席,大多取材于竹子,所以它们的名字都有一个竹字头。
【征稿启事】
2、簟怎么读什么意思:簟字怎么读
diàn
簟读diàn是一个汉字,本意是指蕲竹所制竹席,凉席,元稹在《蕲竹簟》有诗句:"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历代诗人题咏:
1、江淹《别赋》有诗句:"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2、李白《夏景》诗: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薰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唐诗画谱》)
3、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诗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韩愈《谢郑群赠簟》有诗句:"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争看黄琉璃。"(《方舆揽胜》卷四十九)
簟开头的词语:
1、簟纹
亦作簟文。席纹。南朝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唐章碣夏日湖上即事寄晋陵萧明府诗行来宾客奇茶味,睡起儿童带
2、簟子
竹席。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人命下检枯骨用蔴依次穿成形骸,以簟子铺定。
3、簟纹如水
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4、簟席
竹席。礼记丧大记大敛於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陈澔集说簟席,竹席也。荀子非十二子奥窔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
簟结尾的词语:
1、枕簟
枕席。泛指卧具。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唐韩愈新亭诗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宋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
2、玉簟
竹席的美称。唐韦应物马明生遇神女歌石壁千寻启双检,中有玉牀铺玉簟。宋李清照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清
3、翠簟
青篾席。前蜀韦庄早秋夜作诗翠簟初清暑半销,撤帘松韵送轻飆。宋晏几道蝶恋花词午睡醒来慵一餉,双纹翠簟铺寒浪。
4、竹簟
竹席。唐元稹竹簟诗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宋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竹簟暑风招我老,玉堂花蕊为谁春。清张养重竹枝词蘄州
本文关键词:簟字怎么读,簟字怎么读可以读dan,簟字怎么读语音翻译,簟字怎么读一剪梅,簟字怎么读同音字。这就是关于《簟怎么读什么意思,簟字怎么读(四川方言,王月娥:箸子与簟席)》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