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学双璧是指什么】,史论双璧是什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被毛主席读了17遍的书,被称为"史学双璧"之一,是本什么书?
- 2、史学双璧是指什么
1、被毛主席读了17遍的书,被称为"史学双璧"之一,是本什么书?
毛主席生于1893年,湖南湘潭人,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诗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对我国的现代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时代》杂志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之一。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喜欢读书,文学成就很高,一生写了不少的诗篇文章,每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毛主席一定不会忘记带着的就是书籍了,而在毛主席的书单中有一本书被毛主席读了17遍。是什么书能够让毛主席如此痴迷,一读再读呢?这本书不是《红楼梦》,当然《红楼梦》毛主席也不止一次读过,但是今天要介绍的这本被毛主席读了17遍的书不是《红楼梦》,而是一本史书,这本书就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由司马光写的,没错就是那个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写的。
司马光生于1019年,不仅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而且还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要的史学著作,该书与司马迁的《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不同于《史记》的是,这本《资治通鉴》是一本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共1362年,据说司马光编纂该书用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是史学方面的一部大书,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全书共计三百余万字,总共记载了前后1362年的历史。此外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该书在我国官修史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资治通鉴》全书依据朝代划分为十六纪,即《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其中《唐纪》最多,八十一卷,其次为《汉纪》《晋纪》。该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史学巨著。
读史使人明鉴,自古以来政治家们几乎都喜欢读史书,毛主席更是,他不仅喜欢读《资治通鉴》并将这本书读了17遍,据当时的警卫回忆说书本好多页面残破了,被毛主席用透明胶粘着。读史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对于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来说读史那就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资治通鉴》这本书与毛主席的渊源可不止如此,据说1956年的时候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资治通鉴》,就是依据毛主席的提议,由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等专家合作,重新点校印行的。
《资治通鉴》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版本,但是不管什么书店,进去你总能够找到一两本不同版本的《资治通鉴》,所以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书店里找来看看。
2、史学双璧是指什么
《史记》和《资治通鉴》
史学双璧是史学界对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合称。其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
《史记》和《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
《史记》为司马迁编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资治通鉴》为司马光编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丰富的历史事实。全书计二百九十四卷,另附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这部书,取材甚广,网罗极富,除依据正史处,还采用了野史杂志三百二十余种,而且对史料的取舍极严,考辨异同,尽力求真,所以记述内容,比较翔实可信,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通鉴》文字以荀悦的《汉纪》为宗,力求简明扼要,文笔生动流畅,朴质精炼,富有文学意味。不仅可以作为历史著作阅读,有些篇章也可当作文学作品欣赏。
本文关键词:史学双璧是哪两部,史书双璧是指什么和什么,史学双璧是指什么意思,史学双璧的意思,史学双璧是指什么人。这就是关于《史学双璧是指什么,史论双璧是什么(被称为"史学双璧"之一)》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