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觞是什么意思】,觞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曲水流觞,古代文人喝酒时也要满满的仪式感
- 2、流觞是什么意思:觞是什么意思
1、曲水流觞,古代文人喝酒时也要满满的仪式感
汪华
“一条龙、哥俩好啊、三星照啊、四喜财啊、五魁首啊、六六六、七个巧啊、八匹马,九连环啊、满堂红。”
闻此声,你是否耳旁听到了不远处屋内酒杯清脆的碰撞声,是否闻到了隐约的酒香钻出巷口。酒精催化了食客们的感情也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喧闹的酒桌上少不了各式各样的行酒令,现如今划拳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酒桌娱乐活动。然而千百年前的文人墨客们在喝酒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格调,他们有自己的仪式感。区别于田间地头的普通百姓粗俗豪放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文人总能抓住一切机会,在喝下杯中的美酒之前,用一切文艺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文学造诣,舞文弄墨一番。
那么,他们的仪式感到底有多文艺呢?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就是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的第一段,这段优美的文字相信不少人都能吟诵出几句来。
时间拨回到东晋永和9年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已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偕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为过修楔日,在浙江绍兴的兰亭集会,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曲水流临”活动。他们列坐在人工开凿的曲水小溪两侧,将酒觞 (酒杯)置于溪水上,任其飘流,酒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不然罚酒三觞。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聚会的42人中,王羲之,谢安等11人各赋诗两首,郗昙等15人各赋诗一首,9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于是被罚酒三杯。聚会结束后,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乘兴而作,在蚕茧纸上,泼墨挥毫,写下了这篇324字的序文,记下宴集的盛况,写下与会诸人的感官。这就是被诸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
可见,古代文人喝酒的仪式感可以说是既有情调,也有仪式感,更有相互之间的文学水平的比拼与暗自较量,可谓是寄情于酒,寄情于天地间。
追溯起这些文艺人的喝酒仪式感,“曲水流觞”这个仪式其实源自于三月上已这个时间点的传统祭祀仪式。
上已,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已日,这是我国民间一个拔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古人认为,水和火都是至洁之物,可以消除一切疾病和灾难。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已有水滨拔楔之俗,朝廷中还指定专职女巫掌管此事。拔,是拔除病气,使之清洁;楔,是修洁、净身。拔楔是通过洗僵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仪式,也就有了王羲之在开头所说的,他们这些人在做“修禊事也”。
之后到了汉代,三月上己才确定为节日。每到这个时节,人们都会去溪水边“拔楔”——洗澡。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会临水除垢,拔除不祥。后来,经过一代代的发展,将这简单的“洗澡驱邪”风俗加入更多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临水宴宾。魏晋以后,才将上已正式定为夏历三月三日即春楔,所有临水拔楔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
而“曲水流觞”活动就是由上已节派生出来的一种风俗。那时,人们在举行拔禊仪式后,大家就坐在环曲的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觞(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举杯一饮而尽,彼此相与为乐,故称“曲水流觞”。
更加具体地来说,此处的“觞”,就是古代酒器的名称,通常是木制的,底部有托,可浮于水面。这种游戏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被饮酒的人赋予更多的乐趣,而王羲之等人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虽然也有祭祀仪式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诗人们通过“曲水流觞”的活动,寄情于诗,寄情于酒。
历史上,当然不止兰亭这次最为著名的“曲水流觞”活动,在各个王公大臣和贵贾富豪的家中也有自建的曲水来享受这份喝酒时的仪式感。
上官婉儿在《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之二十四中写道:“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唐德宗李适的《三日书怀因示百僚》中也有对曲水流觞活动的描写,“流觞想兰亭,捧剑得金人。”苏轼的西园雅集中描述过曲水流觞活动,《和王胜之》:“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这句更是直接向前朝东晋时的这次盛会致敬。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徐亦嘉
2、流觞是什么意思:觞是什么意思
简要回答
觞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作为动词使用的时候也有:向他人敬酒,饮酒的意思。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很多同学会碰到“觞”这个汉字,究竟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是用在哪些方面?下面让我们共同去了解这个文字吧。
详细内容
羽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王羲之《兰亭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
《汉书.孝成班婕姝》:酌羽觞兮消忧。
管仲觞桓公。——《吕氏春秋》;
觞酒豆肉。——《礼记·表记》;
王觞将军。——《战国策·秦策》;
楚王觞之。——《庄子·徐无鬼》。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楚襄王]谓宋玉曰:“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傅毅《舞赋》。
本文关键词:觞是什么意思,走斝飞觞是什么意思,未举觞的觞是什么意思,醉壶觞是什么意思,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关于《流觞是什么意思,觞是什么意思(古代文人喝酒时也要满满的仪式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