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前面一句是什么】,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什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网红句,其实苏轼的原句更高级
- 2、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前面一句是什么: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什么
1、“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网红句,其实苏轼的原句更高级
提起苏轼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他可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大文豪,一生之中留下了诸多沁人心脾的诗词。而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及苏轼,原因其实主要跟现代的一句网络红句有比较大的关系。这句网络红句的内容是这样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很多人都以为它是现代某个高情商的人才创作出来的句子,殊不知它实际上源自于苏轼曾经写过的一首词,即《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而关于这首词,背后其实还有一段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可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苏轼所写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具体苏轼所写的这首词的原文是怎么样的,我们就不在这里给大家赘述了。感兴趣的话,不妨私下里查找一下原文。但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会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所写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这首词翻译出来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苏轼夸赞自己的朋友王巩不仅长得俊美,而且还得上天怜爱,能找到像柔奴那样貌美如花、多才多艺且忠贞不二的女子为伴侣。就算后来柔奴跟着获罪的王巩去了条件极其艰苦的地方生活,回来后也照样状态很好,甚至看起来显得更加年轻了。而且当苏轼问柔奴“那边的生活不好吧”的时候,柔奴的回答却令苏轼颇感意外。
二、苏轼所写这首词背后发生的浪漫爱情故事
了解了这首词的大致意思后,想必大家也已经能看出它背后必然发生过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而且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角并非旁人,而正是词中提及的苏轼的朋友王定国(即王巩)和他的一个妾室柔奴。熟悉苏轼的人应该都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他的仕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遂。尤其是在乌台诗案发生以后,不仅苏轼自己被投入到了监牢之中,就连苏轼的朋友王巩等人,也纷纷受到了牵连。
据说当时王巩被贬谪到了远离京城且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宾州,但除了柔奴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妻妾还继续跟随在他的身边。倒不是那些人都自动选择了弃他而去,反倒是他本人因担心自己再也无法回到京城而主动选择将他们都遣散了。而在遣散柔奴的时候,意外情况却发生了。只见她哭闹着就是不肯离开王巩,还坚持要跟王巩一起到苦寒之地去生活。王巩当时的态度虽然比较强硬,但最终还是没能拗过柔奴。于是,被贬谪的整个过程中,便都有了柔奴参与的身影。
柔奴的家境原本很好,所以她还曾读过些书。后来家道中落,这才沦落成了歌妓。再后来她被王巩看中并带回家当了妾室,这才算是过上了较为安稳的生活。按理来说,王巩被贬往的地方条件那么差,他在那里很该过着极其差的生活。可实际上,因为有柔奴的倾情陪伴,王巩的小日子却过得异常有滋有味。甚至等到他被调回京中与苏轼重聚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良好状态差点把苏轼给吓够呛。而柔奴呢?看上去状态更好,似更年轻了一般。于是,苏轼忍不住问道,被贬谪的地方生活条件应该很差吧?但柔奴却告诉他,有王巩在的地方,于她而言就是最好的地方。
三、对苏轼所写这首词的中心句的理解
介绍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重点跟大家说一下对苏轼所写那首词的中心句的理解。苏轼所写那首词的中心句是“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我们已经在上述内容中做了大致的介绍。现在来说说如何理解它,才能称得上是足够正确的。其实,这就要注意将苏轼的坎坷的仕途经历,跟他在该首词中给我们介绍到的王巩和柔奴的被贬谪经历结合到一起来看了。
柔奴即便遇到王巩发生了变故,也不肯改变初衷,宁愿陪他到苦寒之地去受苦,也不肯离他而去,可见她有多爱和多依恋王巩。正因为如此,她才会说出“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灵魂回答。而苏轼同柔奴一样,在仕途上遇到再糟心的事情,也不肯随意改变自己的初衷。由此可见,苏轼其实就是在借王巩和柔奴的唯美爱情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前面一句是什么: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什么
愿你走出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愿你走出半生”。意思是:希望你经历过人生坎坷与挫折后,依然能够保持少年时的赤子之心。表达人生会有种种经历和体验,无论好坏,希望都永远记住自己的初心,不要忘记。
“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愿你走出半生”,意思是:希望你经历过人生坎坷与挫折后,依然能够保持少年时的赤子之心。这句话是根据苏轼的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所演变而来。原诗: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这首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
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本文关键词: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什么苏轼,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什么高考,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愿你不负韶华,归来仍是少年。这就是关于《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前面一句是什么,归来仍是少年的上一句是什么(归来仍是少年”是网红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