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泉形成原因】,我国著名的冷泉,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科普秀】“发现”号探秘南海冷泉 解密世界海底资源宝库“冷泉”
- 2、冷泉形成原因
1、【科普秀】“发现”号探秘南海冷泉 解密世界海底资源宝库“冷泉”
千龙网综合报道7月24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南海一冷泉区下潜作业,目标是采集冷泉区生物,寻找冷泉喷口。 什么是冷泉?为什么人们叫它“冷泉”呢?为什么要研究冷泉?
7月24日,吊车将“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吊出船舷外。
此外,我国自主研发的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探索”号,7月24日在南海北部开展首次试验性应用,预计水下作业时间20小时。
“科学”号正在南海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2017年南海综合考察航次。
什么是冷泉?
冷泉是一种以水、碳氢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硫化氢、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温度较低,与海水温度相近的流体,主要分布在被动陆缘和主动陆缘斜坡海底沉积面之下。
冷泉是继海底热液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二者都反映了海底的极端环境,但同时在这种环境中又生活了大量的生物,是目前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
1983年,在墨西哥湾佛罗里达陡崖3200m深发现海底冷泉(海底天然气渗漏)特征及其相关产物。1984年,在俄勒冈州岸边俯冲区又发现了甲烷渗透流,之后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1400~3500m深处发现了数十个冷泉。
在我国,已经初步确认的近海冷泉区主要有7个,东海仅发现冲绳海槽1个冷泉区,南海海域分布6个,包括台西南海域、东沙群岛西南海域、东沙群岛东北海域、神狐海域、南沙海槽和西沙海槽海区。
2015年3月,首次在珠江口盆地发现的“海马冷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之后的研究对它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及流体活动特征等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全球冷泉越来越多地被发现,目前研究程度最深的冷泉区域包括阿留申群岛、卡斯卡迪亚、巴巴多斯、俄勒冈州沿岸和墨西哥湾等地区。
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之下的以水、碳氢化合物 (天然气和石油)、硫化氢、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的流体以喷涌或渗漏方式从海底溢出,并产生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这种作用及其产物称为冷泉。既然海底热泉是热的,那么冷泉也是冷的喽?其实,海底冷泉的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相近,约2~4℃。冷泉常呈线性群产出,主要集中在断层和裂隙较发育地区,经常伴随着大量自生碳酸盐岩、生物群落、泥火山、麻坑、泥底辟等较为宏观的地质现象。
导致冷泉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海底沉积物埋藏或者沉积物滑动、运移及重新沉积;
②全球气候变冷或变暖引起海平面的升降,从而使海底压力和温度变化;
③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使压力降低;
④与地震有关的压力快速变化、火山喷发、地温梯度升降;
⑤海底底层水变暖或温盐环流变化,冬季变冷和夏季升温引起的海底环境变化。
冷泉的流体可能来自于下部地层中长期存在的油气系统,也可能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烃类(CH4等)。因此,当上述因素出现时,流体会沿着泥火山、构造面或沉积物裂隙向上运移和排放,便会形成甲烷冷泉。根据冷泉流体溢出速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快速冷泉和慢速冷泉。快速冷泉常产自泥火山,流体为富甲烷的流体携带大量细粒沉积物;慢速冷泉流体富油或气,在空间上快速和慢速冷泉常过渡伴生。冷泉流体的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是不断变化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潮汐作用、构造作用、孔隙流体与海水的浓度差产生的对流、生物泵作用(海底生物活动改造流体的流动方式)等。
甲烷气柱喷溢现象
冷泉生物系统是指示海底冷泉非常直接的标志。甲烷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参与到冷泉流体中的甲烷与硫酸根离子的缺氧甲烷氧化反应中,为化能自养生物提供了碳源和能量,成为冷泉生态系的初级生产者。在其基础上又发育着菌席和深海双壳类(贻贝类和蛤类)及蠕虫(管状群蠕虫和冰蠕虫)多毛类动物以及海星、海胆、海虾等一级消费者,其中管状蠕虫只出现在冷泉流速较低的环境。二级消费者有鱼、螃蟹、扁形虫、冷水珊瑚等。所以冷泉活动区域一般都是海底生命极度活跃的地方,和热液生态系统并称为“深海绿洲”。
繁茂的冷泉生物群落
白色的潜铠虾和深色的贻贝
全球海洋环境中可能发育有900多处海底冷泉活动区,每年释放大量 CO2 和 CH4 等烃类气体到大气中,而 CH4 的温室效应是相同质量 CO2 的20倍以上,因此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我国近海冷泉区主要有 7个,其中南海海域分布6个,东海冲绳海槽1个。2015年“海马”号 ROV 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了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被命名为“海马冷泉”。该冷泉浅表层富含天然气水合物、自生碳酸盐岩大量出露、冷泉生物群广泛发育,是非常典型冷泉系统。
研究冷泉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冷泉是探寻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冷泉生态系统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窗口;冷泉溢出的 CH4 和 CO2 是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全球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也是科学前沿之一。
2、冷泉形成原因
简要回答
冷泉的形成需要降雨量丰沛,地下是节理发达的板岩裂隙,岩层可以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让来自地壳深处的热力,与渗入地下的淡水在地下2公里深处相溶,并形成碳酸,后再溶入周围板岩中的部分微量元素,在上涌时冷却,从而形成带气泡的冷泉。
很多人都喜欢泡温泉,因为温泉有很多矿物质对人体有益,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除了温泉还有冷泉。冷泉一般存在什么地方?并且是怎么形成的?对人体有益处吗?现在让我告诉你吧!
详细内容
冷泉属单纯碳酸泉,水质清澈透明,可饮可浴;泉水从统景峡谷深处夹着无数气泡冒出来,有如汽水一般。按泉水的命名标准,水温高于20℃的为“温泉”,而低于20℃的则为“冷泉”。
冷泉与温泉一样,功用很多,具体包括机械刺激作用、温度刺激作用、物理作用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的作用。温泉水中的阴,有助于消除肌体的病理过程,从而恢复健康。
还可以活化细胞功能,增强肝脏解毒能力,提高免疫力,提高机体氧化还原机能,抵抗自由基的生成,提高解毒和排毒能力,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调整自主神经使之正常化,这是治疗慢性疾病和保健防病的重要基础。
此外,泡温泉冷泉还有美容作用。日本“温泉美容研究所”研究员池泽亚由美就说“其实,沐浴本身就有美容效果,因为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她更补充道“当温泉本身的矿物质透过表皮渗入身体皮肤时,美肤美容效果将比平时沐浴更加突显”。
冷泉消夏在日本、意大利、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台湾的苏澳冷泉年接待游客达60万以上。中国统景泉世界是大陆首家开发冷泉产品的景区。
夏季泡冷泉,冬季泡温泉,统景泉世界让您在此泡遍世界顶级泉水,享受温泉冷泉所带来的顶级体验。
本文关键词:冷泉绿翠的水是从何而来,冷泉形成的原因,冷泉位于哪里,冷泉大多是,冷泉为什么冷。这就是关于《冷泉形成原因,我国著名的冷泉(解密世界海底资源宝库“冷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