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年化发病日渐增多。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左右的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约为40%,80岁左右约为80%。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仁爱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付光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不可怕,有增生病变时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因此多数患者不用手术治疗;当压迫尿道、影响排尿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极少数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才需手术治疗。
治否——依据评分标准
“年纪大了,不中用了,白天尿不出来,晚上却尿急,总起夜。”在仁爱医院泌尿外科诊室,一位老大爷着急地对医生说。
付光大夫告诉记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其特点,白天一般表现为梗阻性症状,如排尿费力、尿不尽感、尿线细慢、尿流中断等,而晚上则表现为刺激性症状,如尿频(排尿次数增加)、尿急、夜尿增加等。症状约占50%,这足以使老年患者日夜不轻松。”
前列腺增生的危害在于引起下尿路梗阻后所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其病理个体差异性很大,有些呈进行性发展,而有些病变至一定程度就不再发展。
有关研究发现,年龄≥62岁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临床进展的可能性更大;患者急性尿潴留及需要手术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从前列腺体积也可以预测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性和需要手术的可能性:前列腺体积≥30毫升者,出现中至重度下尿路症状的危险性增加3.5倍;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性增加3~4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险性增加。
“单纯治疗症状虽然可以暂时改善患者的不适,但并不能阻止临床进展带来的不可逆损害。因此,减轻症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解决临床进展问题是当前临床治疗的首要目的。”付光说。那么,哪些患者需要治疗呢?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标准(IPSS),0~7分为轻度增生,无需治疗,定期密切观察;8~19分为中度增生,可考虑药物治疗;20~35分为重度增生,需积极治疗。
选药——注重治疗结果
付光指出,近年来,临床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注重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等客观指标的改善,现在更关注治疗结果,如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尿潴留发生率、需要手术干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膀胱功能的保护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侧重于缓解下尿路症状,治疗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和M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交感神经活动,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平滑肌来改善症状,增加尿流率。5α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激素机制缩小前列腺体积,以改善症状,增加尿流率,预防临床进展。
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指南推荐对于前列腺体积增大,伴下尿路症状患者,5α还原酶抑制剂是有效治疗药物;对无症状患者可以预防疾病进展。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也指出,伴中重度下尿路症状和前列腺体积大的患者(>30~40毫升),5α还原酶抑制剂是被认可的治疗药物;且5α还原酶抑制剂可用于前列腺体积增大患者预防疾病进展。
关于α受体阻滞剂,AUA指南推荐阿夫唑嗪、多沙唑嗪、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用于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这4种α受体阻滞剂临床疗效相近,副作用略有不同。EAU指南推荐意见为,α受体阻滞剂可以快速改善症状,如果连续使用8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则应停止使用。
对于5α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AUA指南推荐意见为,联合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体积增大同时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是恰当和有效的。
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推荐非那雄胺(5α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有前列腺体积增大伴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对于具有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高危性的患者,非那雄胺可用于防止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进展,降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或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风险。α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推荐阿夫唑嗪、多沙唑嗪、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药物联合治疗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增大、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进展危险较大的患者更适合药物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