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关于【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何上巳节渐渐被遗忘了?
  • 2、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1、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何上巳节渐渐被遗忘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上面这段话节选自著名古文《兰亭集序》,是中学生必学的古文,不过极少有人知道,王羲之的这次聚会,和一个汉民族曾经极为重要的节日有关: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可能很多人连这个名称都感到陌生了,但这曾经是汉民族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明代《泰泉乡礼》曾提到:元夕、上巳、端午、中秋、重阳、腊日立为六会,相与燕游山水,以宣乐意。这曾经是汉民族最为重要的六大节日之一,不过,其它五个还在,但上巳节基本已经消失了。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上巳节游玩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节日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节日,“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但根据记载,春秋时期就有人过上巳了,这个节日在汉代以前有个很独特的风俗,它同时是政府为男女青年举办的狂欢节,《周礼·地官·媒氏》提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也就是说,这实际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为何古代男女大防的时候会有这么一类节日呢?这其实也能理解,虽然说是男女大防,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自然也有一个释放的窗口,而且对于政府来说,生育率也是很重要的,政府有时候也要努努力,于是就定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来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高禖为何人众说纷纭,通说女娲,尚有简狄、伏羲、勾芒等说法),所以这个时候玩的嗨一点也没事。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祭祀高禖

除此之外,上巳节还是祓禊的日子,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为修整、净身,所以这个节日也是一个清扫灾邪的日子,农历三月初三,春天刚刚来,万物复苏,一些微生物也渐渐有活力,所以这一天会有一个春天洗浴,清洁身体,也去除身上的晦气。这个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

同时,这也是文人临水宴饮、吟诗作赋的节日,王羲之兰亭之会就是最著名的一次。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那如此浪漫的节日是如何渐渐消逝的呢?现在知道上巳节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很多地方仍在农历三月初三仍保持一些习俗,比如笔者家乡,就仍然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认为可以防止头痛病。

其实,这个节日的消逝是正常演变,大家也知道,中国自古就是世俗化极高的国家,所以一些清除灾邪这种有些巫术色彩的仪式,之后就越来越不看重,所以魏晋之后,上巳节就成为了一个单纯的上山游玩的日子,大家春游踏青、临水宴饮,盛唐时期,这节日发展到鼎盛,充分体现出汉民族的浪漫。杜甫《丽人行》提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然而到了宋代,这个节日突然就式微了,这实际和理学的严密有关,因为上巳节,按照传统人们又会野餐、采花。这正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好时机,此时野合有所不禁,宋代管理严密后,习俗没了,自然节日也流失了。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宋代以来,上巳节在统治重心的北方突然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但南方或多或少还残留些,明朝朱元璋还带头在上巳节带大臣踏青,以示与民同乐,不过,上巳节和清明节以及寒食节在日期上还接近,而清明节和节气有关,不能轻废,寒食节有介子推传说,吃寒食的习俗一直流传(所以寒食节流传相对久一些,但现在也基本合并到清明节了),唐代时寒食与清明已并称,而上巳的习俗渐渐变淡,所以渐渐清明节就取代了上巳节的功能,所以上巳节渐渐消逝。

宋代之后,寒食节扫墓之俗渐移到清明。据说宋代朝廷规定,各地祭坟扫墓,以清明节为主。扫墓,是寒食节原有的习俗,而水边散步、戴柳圈等,则是上巳节原有的习俗,于是清明节吸纳了此二节庆的仪式,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提升为大节日,清明节与端午、春节、中秋节并称为汉族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更是明定4月5日为“民族扫墓节”,清明基本成为汉民族在农历三月和四月份唯一重要的节日了,不过,男女谈情说爱的习俗基本是消失了,这倒是怪可惜的。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于是,今天的三月三,汉族地区仍然隆重纪念的极少,而成为西南少数民族的节日了。

不过,这个节日在现代也不是没有复兴的可能,连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在中国都能演变成狂欢节,更何况在时节和气候上都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上巳了,2018年,共青团中央将传统的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初三设定为“中国华服日”,以弘扬传统文化,几年来效果很显著。

作者:云帆

2、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在上巳节这个节日里有沐浴、春游、佩戴香草、摆流觞宴、赏桃花等习俗。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巳节在古代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沐浴,早在周朝的时候,朝廷就会安排女巫在大家沐浴的河边举行去晦仪式。当时的人们在河边用河水冲洗身体,用柳树枝蘸花瓣水点在额头上,表示祈福。到了唐宋时大家又选择了泡温泉这种更享受的方式。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这个时候冬季已经彻底过去,是春天来临的时候。季节交换,但是阴气尚末退尽,是容易患病,就有了去河边沐浴,洗净身体,以际去除邪祟的意思。这个过程被称为“祓禊”,“禊”就是干净的意思,“祓禊”就是因为干净所以不生病的意思。在古代,大家过节的作用就是为了祈祷驱邪避灾上已节也是这样的用意。

但是从现实情况分析,是由于冬天气温太低,大家都减少了洗澡的次数,到了3月初,水温恰好,大家就都挑在这个时候去洗越冬后的第一次澡。上已节的活动中,还有一项是祭祀高襟,这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古人注重繁衍后代,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来祈求生育。

所以,上已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在这一天大家还会佩戴香草,香草在古代有驱虫的效果,所以古人认为香草也可以驱邪,在洗澡之后,带上香草是驱邪祈福的意思。春游也是上已节的节日,大家已经到河边洗澡了,也就顺便在附近来一场春游。大家可以趁着春光明媚到野外踏青,也是一场青年男女自由择偶的机会。

吃流觞宴,是上已节的时候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将一只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赋诗,这种宴会有趣风雅,还需要一个优雅的环境。不仅在上已节的时候可以这样玩,很多文人雅士还会在家里自己开凿这样一条小溪进行宴饮。赏桃花也是上日节的习俗,因为这时候桃花开的正好,可以算是春游的一部分。

本文关键词: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50字,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古代文人,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上巳节是什么意思?,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曲水。这就是关于《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曾是古代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47515/
1
上一篇 雅思6.5是什么水平,初中生雅思6.5是什么水平(雅思6.5分是什么水平)
下一篇 壮族的风俗习惯,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壮族的这些春节习俗你都知道几个)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