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阳春白雪,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211):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 2、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
1、《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211):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原文:“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够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出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出于宋玉《对楚王问》。战国时,有一天楚襄王责问宋玉说:“先生有不好的行为吗?为什么大家对你很不满意呢?”宋玉回答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一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己。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都是我囯战国时的歌曲。“下里巴人”属于低级音乐,“阳春白雪”属于较高级音乐。宋玉称自己为“阳春白雪”是自鸣清高。
浅解: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论及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时,把“阳春白雪”比喻为较高深的只能供少数人享用的文艺作品,把“下里巴人”比喻为通俗的、较低级的、为人民大众所用的文艺作品。告诫人们必须把普及与提高统一起来,“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的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
2、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
阳春白雪,汉语成语,读音为yáng chūn bái xuě,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对楚王问》。下里巴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xià lǐ bā rén,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的大辞赋家宋玉的《对楚王问》。阳春白雪: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著名古琴曲。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下里巴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反义词。
《对楚王问》是宋玉面对他人的谗毁所作的自我辩解。此文以宋玉回答楚王提问的方式,通过设喻和比喻,表现宋玉的清高孤傲、自命不凡的气质与品性。不过,该文风格虽然与宋玉的其他作品相同,但后人疑非宋玉自作。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由来: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有主见的文官,从不随声附和别人的主张。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你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啊?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唱歌。
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围观的人中有好几千人跟着唱。接着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剩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鹭港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
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一般人当然不会理解了,我的情况正是这样的啊!”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再追问下去。“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本文关键词:阳春白雪。这就是关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阳春白雪(《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