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联怎么写】,小学生春联怎么写,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如何撰写对联?
- 2、春联怎么写
1、如何撰写对联?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你想自己撰写一副春联,表达自己心中所愿,贴在门上,那将会是别有一番趣味吧。
春联,是人们过年时贴在门上的对联,用来抒发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愿望。它是对联的一种,必然要遵循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律。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撰写对联又有什么要求和禁忌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朋友们参考一二。
撰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0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但是,并不是把两个字数相等的句子放在一块就能称之为对联。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字数相等,那是广告,不是对联。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字数相等,且很出名,但那是诗、绝句,也不是对联。
02词性相同
上下联中对应位置的词性要相同。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上下联中每种词性都要一一对应。
例如:有一副对联流传很广,“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这副对联中的“别其”对“正报”是有毛病的,“其”是代词,“报”是动词,怎么能相对呢?如果把“别其”改成“别具”,就能和“正报”相对了,而且词意也不差,那就是“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03句法相似
上下联在结构上要相互呼应,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叠字对叠字等。
04平仄相对
上下联两个相对的字,不能都是平声,也不能都是仄声,而应是一个为平声,另一个为仄声,构成语言的音乐美。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而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为什么要用平仄?有了平仄,句子读起来才会有波折起伏,朗朗上口,有一种音律的美感在其中。
古人的平仄不对?例如:李白《谢公亭》中有“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这句乍一看,平仄不对,“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入声字,即“竹”字,在古代入声有点像现在的去声,且更加短促有力。这样一来,这句联语的平仄就变成“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符合平仄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例如“福”、“宅”、“国”、“得”、“出”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05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内容相关,相互衔接。两句间有并列、连贯、递进、假设、条件、转折、选择、因果、目的等关系,不能风马牛不相及地强行拼凑在一起。
撰写对联的一般禁忌
01忌乱脚
无论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联尾最后一个字若出现平声对平声或仄声对仄声,均为乱脚,是对联大忌。
例如:“星垂平野阔(平平平仄仄),月涌大江流(仄仄仄平平)。”这是一副经典的正确的对联。
又如:“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其中的深、红同为平声,是为乱脚。
02忌失对、失替
撰写对联时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否则就是“失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要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失替”。
例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上下句中的“起”对“略”为仄对仄,是为失对。下句中“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是为失替。
03忌同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是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
例如:“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勿恨人。”上下联中的“勿”字就是“同位重字”。但也有例外:
一是虚词,可以重复。例如:明代学者薛暄,山西河津人,学宗程颐、朱熹,死谥文清。其故里薛文清公祠有联云:“开绝学于胡叔心、陈公甫、王阳明之前,享祀方堪从庙庑;集大成于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后,诞灵应不愧河津。” 上下联中的“之”是虚词,无关紧要,是可以放宽要求的。
二是个别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实词,也可以重复。例如:岳阳楼就有这样一副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副对联重复了“天下”二字,不但不使人有重复之感,而且充分显示了岳阳楼的非凡气势。
04忌异位重字
所谓“异位重字”,是指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中不同的位置。
例如:“玉女飘飘如天降;珠花滚滚似玉倾。”上联第一字、下联第六字同为“玉”字,属于异位重字,犯忌。
这里要注意犯忌的“异位重字”有别于一种特殊的对联表现格式“换位格”:
例如:“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其中的“它”与“你”,就是异位互重,属于同字换位。
又如:“一人千古;千古一人!”这是林森先生挽孙中山先生的联,“一人”与“千古”是属于同词换位。
05忌合掌
所谓合掌是指对联中部分词语字义重复,或整个上下联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合掌,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上下联词语同义、句意相近,语意表达上没什么区别,就好像左掌和右掌的形状一样,毫无变化。其所以忌“合掌”是因为对联一般都很短小,要求每个词语都要表达不同的、丰富的内容,如果合掌,就会显得字乏意寡。
部分词语合掌者,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远”对“遥”、“夜久”对“更深”等等。
上下联合掌者,如:“神州千古秀”对“华夏万年青”、“青波永泄”对“碧水长流”等。
当然,个别非重要词语,尤其是虚词,若在联中比重很小,对表达的意境并无伤损的,采用一些含义相近的词语相对,也未尝不可。
06忌上重下轻
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势弱,造成虎头蛇尾,头重脚轻。
例如:“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下联就显得弱了许多。
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株柔柳伴花枝。”前句高唱,后句低吟,应当避免。
07忌上下联无关
指上下联前言不搭后语,互不相关,貌合神离,难以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意境,造成联意脱节,也叫“隔”。
例如:“春风得意,寒露浸心。”就像两个人在各自表达不同的心境或感受,这样的对联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这些禁忌也并不绝对,有的时候还是可以适当放宽的。特别是当意境与规则冲突又无法用其他字代替的时候,应以意境为主。
例如:于右任撰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范文澜撰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都是流传下来的非常好的对联。
在春联中,有时候为了图个吉祥话,心意到了就行,不必要那么认真也是可以的。
学写分享
我曾学着撰写过一副对联,也算不得十分工整,关键是马蹄韵太难了,我所掌握的词汇量又太有限,且分享给大家,请各位老师和朋友们指点一二。
对联取意“人勤春早”。
上联:
墨染青山,画描绿水;风梳柳线,雨润桃花;间或自在娇莺,流连戏蝶。天浩浩,日融融,开襟敞怀,看不厌这三春明媚。
下联:
养蚕桑妇,读书村童;锄禾老农,浣衣少女;又有驱羊牧子,撒网渔翁。步匆匆,声碎碎,闻鸡起舞,道不尽那十里殷勤。
文中图片来源:快资讯,用户1915128728,启功七言对联(书法)欣赏「高清大图30副」
2、春联怎么写
写春联要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必须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常见的春联有五言、七言等。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等。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常见的有五言、七言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鹭港,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春联:
1、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3、盛世鹭港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4、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5、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
6、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本文关键词:春联怎么写四个字,春联怎么写对联怎么写,春联怎么写简单,春联怎么写图片,春联怎么写五个字。这就是关于《春联怎么写,小学生春联怎么写(如何撰写对联)》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