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求法,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精彩备课:一年级上册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2、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求法
1、精彩备课:一年级上册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 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 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学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同学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8里米的长方形纸, 老师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和一张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剪纸作品,同学们想看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师:观察这些美丽的剪纸,它们是用什么形状的彩纸剪出来的?(正方形。)
师:剪纸的第一步是裁纸,裁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请看这是剪纸小组的同学。
他们在裁纸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阅读里面的信息,你能说出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他们要把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
剪完后没有剩余。想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贴)
18cm
裁成→
24cm
(板书问题: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师:再认真阅读,看同学们对剪纸有什么要求?
生: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剪完后没有剩余。
师:什么是“整厘米”?举例说明。
生;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整数。像1厘米.2厘米 …都是整厘米。
师: “剪完后没有剩余”是怎样理解的?
生:就是把长方形剪成小正方形,正好剪完,不多余。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尝试猜想。
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看谁最聪明。
生1;我认为可以是2厘米。
师:怎样想到2厘米的?
生1:因为24和18都是2的倍数。
师:你的猜想有道理,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认为可以是6厘米,因为6是24和18的因数。
生3:我认为可以是3厘米,因为3能整除24和18.
生4:我认为可以是1厘米,因为24里面有24个1,18里面有18个1。
师板书:1cm
2cm
3c m
6cm
师:同学们能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想,非常好!但猜想只是成功的开始, 究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口说无凭,还需要我们怎么办?
生:验证. (师板书:验证)
2、操作验证。
(1)用画一画的方法验证
师:请同学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北边的同学试着把它分成边长是2cm 的正方形,南边的同学试着把它分成边长是4cm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间交流
全班交流
生1: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cm,我沿着长可以分出12个正方形,沿宽可以分出9 个正方形,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师: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2cm吗?
生:可以。
生2: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cm,我沿着长可以分出6个正方形,沿着宽可以分出4 个正方形,有剩余。
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4cm吗?
生:不可以。
(2)用摆一摆的方法验证
师;刚才同学们用画一画的方法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2cm,不可以是4cm, 我们也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来验证。(课件演示)
(3)用算一算的方法验证。
师,除了画一画和摆一摆,还可以用哪种方法验证?
生:算一算。
师:我想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行不行?应该怎么算?
生:24÷1=24
18÷1=18
(师板书)
师:24指的是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
师:1 呢?
生:正方形的边长。
师:商24又指的是什么?
生:每排摆了24个正方形。
师: “18÷1=18”,这道算式又是求什么?
生:求摆了多少排。
师:正方形的边长是1cm行不行?
生:行。
师:现在我们一起算一算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行不行?(课件演示) 24÷3=8
18÷3=6
师:谁知道“24÷3=8”求的是什么?
生:每行摆几个?
师:那”18÷3=6”求的是什么?
生: 一共摆了多少行?
师: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行不行呢?
生:行。
师: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行不行?
生: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4÷6=4
18÷6=3
(师板书.)
师: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24除以5除不开,18除以5也除不开。
3.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都正好摆 满,没有剩余;用边长4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有剩余。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师: 1.2.3.6与18.24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别找出24和18的因数。
生1: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生2: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24的因数里面有1、2、3、6,18的因数里面也有1、2、3、6,所以1、2、 3、6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师:现在我们可以用一个集合图把这个 问题表示出来。
(课件出于集合图。)
师: 请同学们看着集合图来回答问题。1、2、3、6是什么?
生:是24和18公有的因数。
师:4、8、12、24是什么?
生:是24独有的因数。
师:9和18又是什么?
生:是18独有的因数。
课件出示:1、2、3、6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因 数。
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这就是咱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教。
(师板书: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4、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生:列举法(师板书)
师:先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课件演示
师:我们也可以先把12的因数找出来,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再找出 最大的。
练习:找出12和16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 学习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课件演示)
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师:谁能把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下?
生: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每次除时,都用两个数公有的因数作除数,除到两 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只要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即可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
6.课堂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通过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大不大?
生:大。
师:同学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
生:想。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题做到练习本上.
7、布置作业
师:由于时间关系,其它练习留在课下完成。
三、 回顾总结,升华梳理.
师:同学们,回顾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生2:学会了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生3:学会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同学们能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可爱的同行,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吧。
2、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求法
操作方法
方法一:短除法。
用短除法对要求公因数的数组一直往下除,除到不能再被整除为止,这样在短除法运算过程中产生的除数就是要求的公因数了,其中最大的就是最大公因数。下面我以56和64两个数为例,演示一下怎样求公因数。
首先将要求公因数的数并排写在一起。
然后如图把能整除的最小的数字“2”写在左边,除完之后的商写在开始两个数下方。这样就可以得到第一个公因数“2”。
然后再对步骤一里的商进行除法,方法与步骤一一样。得到第二个公因数“2”,因为与步骤一中一样,所以看成都是同一个公因数。同时也得到2×2=4,即“4”也是一个公因数。
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如下图结果,第三步也得到公因数“2”,看成是和前两步同一个公因数“2”,同时得到另一个公因数2×2×2=8。
综上,56与64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8。
方法二:枚举法。
所谓枚举法,就是将两个数的因数分别列举出来,再从中找到他们的公因数,最后从公因数中找到最大的公因数。例如求6、15的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对于较小的数可以使用,对于较大的数来说不是很方便。
例如:
6的因数:1、2、3、6;
15的因数:1、3、5、15;
他们的公因数是1、3;
所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3。
方法三:缩小倍数法。
先把这两个数中较小数的因数列举出来,然后再从这些因数中找出较大数的因数,找出来的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再从这些公因数里面找最大,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了。这种方法跟方法二类似,同时不适用于计算较大的数的最大公因数。
特别提示
三个数或者多个数的计算方法和两个数的一样。
声明:本篇经验系「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关键词:最大公因数求法怎么求,最大公因数求法的推导,找公因数的简单方法,最大公因数求法短除法,最大公因数求法C语言。这就是关于《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求法(一年级上册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